康塔塔特点

如题所述

在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一群自称为“渴望者”的贵族青年,聚集在一起,寻求回归古希腊悲剧的音乐元素。他们创作了单声部歌曲、合唱和宣叙调,以琉特为伴奏,这种融合了抒情、合唱和宣叙调的表演形式深受喜爱,逐渐演化为歌剧的新表现形式。在1600年的《欧律狄克》中,宣叙调占据主导,歌曲多采用韵文,兼有说唱特性,以旋律配合歌词,被称为“表现体式”。


随着新兴歌剧的流行,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进行了创新,他创作出简单的咏叹调,其曲式结构预示了现代咏叹调的a-b-a形式。自此,意大利歌剧逐渐脱离了“渴望者”的原始理念,朝着规模宏大、情节复杂、角色众多和舞台华丽的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斯卡拉蒂在此过程中也有重要贡献,他为宣叙调引入乐队伴奏,确立了快-慢-快的序曲形式和咏叹调的a-b-a曲式,使得宣叙调与咏叹调各自独立发展。歌剧中的咏叹调成为主角,歌唱技巧的展示成为荣耀,然而这导致了过度程式化,令听众感到厌烦,将歌剧推向了程式化的困境。


然而,就在这种僵化之际,格鲁克的出现为歌剧带来了转折。他将歌剧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新审视和改革了歌剧的形式,使得意大利歌剧从繁琐的套路中解脱出来,走向了更为深沉和情感化的表达。他的出现,无疑为歌剧艺术的革新打开了新的篇章。


扩展资料

康塔塔(意译为清唱套曲)(Cantata)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一般包含一个以上的乐章,大都有管弦乐伴奏,与中国的大合唱体裁特点十分相近,因而一度被误译为大合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