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患者会引发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我爷爷有些耳背,想了解下这方面情况,谁知道合肥军海医院有没有老年人看病优惠

耳聋心理问题1.焦虑、抑郁心理不明原因地突然听力下降或丧失,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听力下降后能否在短时间内,是否永久性丧失听力;住院后是否需要支付很大一笔医疗费用;出院后能否工作、学习、生活正常进行等等。诸如此类的顾虑,使易产生精神压力,甚至出现悲观失望心理,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沉默寡言,无故发怒,甚至要求中断治疗等。2.自卑心理由于听力障碍,不能像以前那样与别人正常交谈,给自身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导致生活各方面都要过多地依赖别人,容易产生苦闷、自卑心理。表现为不愿与别人交流,自我封闭,脾气古怪等。3.敏感、多疑由于患者暂时或永久听力丧失,交流障碍,感知外界信息明显减少,导致患者特别敏感、多疑,对于医生的用药表示怀疑,是否用药量不够、或是没给予好药等,并且总是与同类相互对照,力求用药的一致,干扰医生的正确治疗。  4.角色适应不良某些患者发病前在工作单位身任要职,甚至处于领导地位,习惯别人听从其指挥,但在住院后,却要服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治疗,处于被动状态,构成心理失衡,表现为烦躁易怒。  5.特别是治疗早期,当症状改善不明显时,表现尤为突出,出现失眠,甚至有自暴自弃的情况。 不少人觉得老年人耳聋天经地义,没什么大不了,但听与说密切相关,听力障碍必然会引起语言交流障碍,最终还会引发心理障碍,造成耳聋老人孤僻、抑郁和多疑。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认为耳聋是残疾,它就不是单一残疾,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多重残疾”。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退化,一些老年人的听力逐渐下降,给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干部,离休后参加十几个社交活动,虽忙碌却也其乐融融,但过了不久他就因为耳聋导致交流困难,推掉了所有的活动。邻居一位大学退休教师,前几年还门庭若市,最近连儿女们来得都少了,因为每来一次就得呼天喊地地叫门,搞得四邻不安。   耳聋对老人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听力的减退,容易造成老人曲解他人说的话,常常要请对方重复说过的内容,听力减退还造成说话发音不准、唱歌走调等。这样一来,在沟通的过程中,耳聋的老年人总处在劣势,便会觉得自卑、丢面子,或者觉得对不起别人、被人嫌弃,渐渐地就不愿与人交谈,甚至会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再出门,也不喜欢有人来访,别人也会因为怕麻烦而减少和这些老年聋人的接触,最终导致他们逐渐隔离于社会,慢慢变成孤家寡人。   其实,越是不与人沟通,对老年人的伤害就越大。听觉反应迟钝,会使大脑思维缓慢,影响与家人和友邻之间的交流,语言辨别率和表达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有心事不能向人倾诉,有委屈又说不清楚,总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密封”的世界里,便容易使老年聋人性格发生变化,变得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完全听不得不同意见,闹得家中争吵不休,极大地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一部分老年聋人抑郁寡欢、焦虑不安、失望悲观;还有些老年聋人在产生自卑感后,非常敏感,特别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以至于对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也会产生一连串猜想,总担心别人在盯着自己、算计自己,并逐步演变成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精神崩溃。   语言识别率急剧下降,说话发音走调、舌头不听使唤,回避社交活动、疏远亲友,这些都是痴呆症的早期显著特征。心理保健、延缓衰老要从耳聪目明做起,及早规范治疗,以免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