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没办法在一个公司呆2年以上?

如题所述

老板规定工作中有失误要罚钱,迟到了也要罚钱;老板在大家都不敢准时下班,刚走就会被骂;领导时常否认我们的价值,说我们出去找不到工作;

这应该是不少人想要辞职的原因。在一家公司待了两三年以后,对公司没有了任何期待,只剩吐槽不完的缺点和彻底的寒心。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在一家公司待到退休呢?为什么自己在任何一家公司待1-3年就会厌烦,想要跳槽呢?

我想这跟情感中的“7年之痒” 有相似之处,在职场中工作一段时间后也会产生职业倦怠,想要逃离当下的工作环境,包括人际关系

01职场发展时间线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与行为

在一家公司工作随着时间的增长,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下,人的心理以及工作表现都是不同的。

1、磨合期

不管你是职场新人还是刚跳槽到新公司,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上、人际交往上都需要一个磨合期。

磨合期因人而异,有的比较短,可能一两个月就能适应,有的人时间比较长,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的。

在磨合期内一般会经历这么4个情绪阶段:

·满怀期待,在还没入职时,会幻想与领导、同事相处会是怎么样,自己工作时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小心翼翼,入职后,面对工作,小心谨慎,生怕出错被领导嫌弃;与领导、同事相处优雅得体,生怕得罪人;

·欣喜若狂,当我们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体贴,我们会感到有成就感,得到了对方的回应,自己融入了这个集体;

·应对自如,在公司呆一段时间后,对公司制度、工作流程与方法、领导同事的性情有了一定了解,自己的心情也平稳了下来。

2、探索期

在这个阶段,你对职业发展有很大的追求,愿意主动去做事情,也有勇气面对职场中的挑战,想要在公司里大展宏图,有所成就。

一般是在进入公司6个月到2年的时间里,你会遇到挫败,更会收获很多不凡的业绩,在这个过程中,是你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你最不会感到疲惫的阶段。

3、平稳期

渡过探索期后,你可能会在如鱼得水地工作一段时间,觉得干什么都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每天过得既充实又舒适。

4、倦怠期

但很快地,你会感到职业倦怠,每天不想起床去工作,上班以后只想东摸摸西摸摸,等到快下班时匆忙完成任务后下班,对公司的人、事也是各种看不惯。

失去了开始的新鲜感,公司的所有缺点都暴露在眼前,觉得公司的制度太过苛刻,工作中没有挑战,没有成就感,即使是领导、同事的一句话都会让你生气,想要立马辞职。

02处于职场倦怠期,该何去何从?

产生职业倦怠以后,我们一定不能漠视或是直接辞职,要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1、做职业规划

想要辞职如果是因为在公司里该学的都学到了,不会再得到什么成长,早点离职是正确的;如果对很多事情、行业内幕都不了解,还是需要进行调整后工作一段时间再看看。

所以,首先,我们一定要去做职业规划,看看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目前走到哪一步。怎么做职业规划呢?

·认识你自己,认清自己的性格以及优势、兴趣;

·了解行业并选择一个方向,调查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所需能力、知识储备以后基于大环境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

·确定并拆分职业目标,可以按照收入、职位、团队规模等来进行规划;

·执行并复盘调整,接下来就是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不合适的就可以进行相应调整。

2、保持仪式感

有不少人表示在宜家购物的体验并不是很好,比如买一两件家具就要逛完整个商场,工作人员少,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搬动家居。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去逛宜家呢?因为他们把「峰终定律」玩到了极限。

比如产品真的性价比高,还可以体验、拍网红照,还有美味的食品,尤其出口处一元的冰淇淋让人瞬间对宜家充满好感,洗去了逛街的疲劳。

我们在职场中也可以用保持自己的仪式感来解决职业倦怠,比如工作开始前泡杯茶,一段工作结束后走一走或者吃个小零食,获得了一个成绩后去大吃一顿。

3、制造小惊喜

不止把时间留给工作,还可以从本职工作进行延伸副业或者兴趣,在工作之外得到奖励与认可是随机的惊喜,更让人兴奋,对生活也保持着更高的热情,这种情绪会延续到日常工作中。

4、关注价值比

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只想着把眼前的工作做完,还要关注自己的成长与价值提升,有目的地去工作,你会有方向感,不那么容易感到迷茫,想要放弃。

总之,当你在职场中学会规划,通过仪式感和小惊喜提升工作体验,你就不会那么容易陷入工作两三年就想离职的怪圈中了,一起加油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
因为在一个公司待的时间久了,公司当中更多不好的习惯就会暴露出来,而且自己没有能力进行改变,所以就会选择离开
第2个回答  2021-03-09
因为现在有很多新的工作吸引着大家,而且大家发现了自己的工资比不上新员工,并且发现当初的HR在撒谎。
第3个回答  2021-03-09
因为他们会意识到这样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更愿意及时止损,去找下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