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问题的五个角度

如题所述

本着一切皆有模型的态度,探讨如何看待问题。

当问题出现了,有一个套路可以遵循,会让整件事情迅速走向可控的局面。

大家给予一个框架内看待问题,虽然可能存在有些因素想象不到,但是追求完美的解决,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事实证明有效,过去有效,在未来很大可能也是有效的。

对象

参与问题的对象都有哪些?

一个家庭问题,至少要从夫妻孩三个人的角度去思考,在关系更密切的家庭里,甚至要把思考的触角延伸到3个家庭。

此时不妨按照参与度与影响度进行排序,即使列出了对象觉着不会涉及,在心中能够留一个印象,当突发事件出现时,也将不会措手不及。

关系

在过去某些年里,国企改革时,总想着引入一些先进的成熟的管理系统,引入了之后达不到预期效果,他们总是说一句“水土不服”。

任何的事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虽然可能是油入水一样的渐进,但影响一定是全面的,不考虑对象之间的关系,只想着各个击破,最终一定会碰一鼻子灰。

把关系考虑到了,复杂问题会变简单,不考虑关系,简单问题会变复杂。

时间

一个问题出现了,虽然世界上不会有同样的叶子,但也不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叶子。

时间就是历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一定在历史的某一刻曾经出现过,甚至也可能被完美解决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触类旁通,借古喻今,利用时间的力量把一切问题归类,求解。

空间

空间也是历史,只不过是历史的广度表现。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趋向于一致,很有可能的是,现代中国和古代中国观念的差距,比现代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更大。

跨区域的寻求问题解答,也许比跨时间更有效。

觉察

人在问题中和跳出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一定不一样。

尤其是情绪的变化。

从一个神奇的觉察视角来看待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这就叫做元认知。

跳出与跳入是评书的基本功,这个技能对于现代生活至关重要。

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办,这是将心比心,可以共情。

如果他是我,会怎么办,这是引入外部视角,可以抽离客观。

一引一带,正反双方都经历了一遍,才发现,立场也许一样,只是表达不一样造成的冲突。

看到了这五个角度,碰到问题从此有了组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