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发式成长”,怎样的教育可以让娃变聪明?

如题所述

在中国有一句话特别的流行,叫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的起跑线,花大价钱去上早教,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把家里的大房子换好一个又小又旧的学区房,总之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吃少点,穿旧点,就是孩子的学习的钱不能少花。

为了这句话,无数的家长前仆后继。为了能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早教教育,家长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明明是在该玩耍的时代,却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

前几天堂兄带着大侄女来我家做客,大侄女今年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一见面嘴里还嘟囔着还没有背完的唐诗。我不仅称赞大侄女聪明。

可是她连话也不跟我说,进了屋就直接躺在了沙发上,我主动跟她说话她也爱答不理。双眼也没有神,按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是最活泼乱跳的时候,可是性子这么沉静的小孩真的是太难得一见了。

我问堂兄大侄女这是怎么了,没想到堂兄也是一脸的后悔,说当初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逼得孩子太紧了,给她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经常把孩子搞得晕头转向,每天也没有时间玩耍,缺少了活动量,孩子自然就变得沉默寡言,慢慢的也就不爱跟别人说话了。



听完堂兄的话,我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啊,让其自然生长是最好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拔苗助长,最终将会自食恶果。

现在我们的生活虽然说是越来越好,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各地的课外辅导班就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是,而各种广告也天天的轰炸家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去参加户外辅导了,自己的孩子不去能行吗?

但是却不知道对于孩子的学习,欲速而不达,有时候慢就是快。一昧的让孩子去接受学习新鲜的事物,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是不正确的。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可能是一个谎言!过早给孩子填鸭式的学习可能并不是好事

1、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反而会适得其反

孩子还小,自然有他生长的规律,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都是有定数的。

如果我们不顾及孩子生长的规律而一昧的让孩子去学习他们这个年龄段本不该学习的事物,在孩子肩上的压力过大,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木讷。

比如孩子在三岁因为精细动作没有成熟,所以写字对孩子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话,但是孩子却非要孩子每天写多少多少字,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反而会让孩子以后讨厌写字。

2、让孩子自然生长会让孩子更有灵气

我们人都有自己成长发育的规律,对孩子来说也不例外,我们家长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成长和发育空间,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时间去吸收营养来供自己成长。

意大利教育家、心理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吸收外界的东西是按照自身的一个特定程序来进行的,他们不想要也不愿意去破坏自己的这个程序,这个程序就是“儿童的理性”。

当外界的刺激和自己认真的认知不符合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中就会变得模糊,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也就是我们老话讲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3、“自发性”式的成长,不但省钱,而且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的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当一个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和一个“自发式”成长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接受早教的孩子还不如自发式成长的孩子聪明。

我们就会发现,接受过早期教育的那个孩子虽然懂得多知道的也多,但是跟自发性生长起来的孩子一相比,这类孩子的心智发育明显滞后,在一些问题上他们太过于死板不懂得变通,在反应力和活泼度的表现上也不如自然生长的孩子。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身心各部分都发育的良好,而不是一部分突出,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我们也不能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慢养的孩子更聪明,原因有以下几个,家长要牢记别让心急的自己打乱了孩子成长的脚步

1、慢样的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学过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如果想彻底的掌握一门知识就必须要做到融会贯通。而慢养的孩子就很好的能够拥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额外的负担,能够有很长的时间去消化掉自己所学的这些东西。

长此以往下去,他们会的就会越来越多,而且还都是形成牢固记忆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忘却。

2、慢养的孩子可以将学过的东西联系实际

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实践。那些家长门只是一昧的求成而忽略掉了这最重要的一点,孩子能够学以致用才是最大程度上的学会。慢养的孩子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这一点,领悟所学过的东西。



3、慢养的孩子可以慢慢的来感知这个世界

在慢养的孩子的世界中,没有大人逼着他去干那些他不喜欢干也没有意思的事情,他们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认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虽说会犯错,可是我们又有事不会犯错呢,更何况是一个孩子所犯下的错误呢。不论是犯错也好,不犯错也好,这都是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给他的感受所做出的反应,我们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护好孩子的这种反应。

怎么样实现慢教育来帮助孩子身心发展呢?家长做到这几点

1、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不少家长在孩子出生时就说,我之前因为家里穷没有学钢琴,以后我的孩子一定要让她学钢琴。

或者是我最羡慕那些孩子会跳舞的家长,所以一定要送孩子去学舞蹈。我们可以让孩子去学习一些兴趣班,但是不应该把孩子变成自己实现愿意的道具,孩子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应该背负家长的这些期望。

2、家长多耐心

孩子的心智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不能太过于急促。

对于孩子,我们家长应该多一点耐心,让孩子慢慢去理解进而领会一些概念和含义,等到孩子真的领会带了,那我们就无需再说什么大道理了,慢慢的孩子也就都懂了。



3、允许孩子犯错误

孩子本身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时候犯些错误也是难免的,我们家长也要允许孩子在已知的范围内去自己闹腾,这样孩子才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关于自己的认识能力,这样再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在惊慌失措了。

4、跟孩子多交流

交流和沟通都是我们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必备法宝,有了良好的沟通,我们的慢性教育法就会熠熠生辉,孩子有了对我们的信任,有什么事情也愿意跟我们去说,这是我们和孩子建立深厚感情的最关键了一步。



所谓慢性教育法只不过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自然的成长,我们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拔苗助长里的那个农夫,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消化这些东西,孩子的认知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很多东西不用学也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自发式成长是对孩子放任一些,不要太拘束,有自己的思想。不要给孩子报太多的兴趣班或者是培训班。让孩子无压力的成长。
第2个回答  2021-03-19
“自发式成长”就是孩子自己有自我成长的意识,家长平时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多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一些东西。
第3个回答  2021-03-19
我认为是家长引导孩子,家长只是做了一些小事儿,然后孩子就会自觉,而且父母也应该经常去看书,所以孩子就会受到父母的引导,去主动学习,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很聪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