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课程性质和理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

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二、课程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出,新版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也做了较大的调整。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

三、课程内容

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课程内容选择上变化幅度较大。总体而言,在设计思路上,必修内容“宽而浅”,不追求地理学科特定的系统性,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土壤地理、自然灾害、地域文化、国家战略、海洋权益等内容,但普遍降低了要求。

四、学业质量

地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地理学科核心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