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梁内力的一般方法是

如题所述

通常的计算步骤是先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然后再纵向布载计算主梁内力。偏心压力法是计算主梁和横隔梁内力的常用方法。

次梁是把力传给主梁上的梁,它应支承在主梁上,若是直接支承在柱上,则力直接传给了柱。
主梁的自重为其体积与容重的乘积。
主梁(main beam)指的是在上部结构中,支承各种荷载并将其传递至墩、台的梁。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在相交处,小心计算主梁,这是个主要受力构件,马虎不得。

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
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

为防止这种破坏,在主梁两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2h1+3b的范围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