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幸福是一种积极心态,对生活的愉悦体验,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对人生的渴望,需要的满足感,快乐的找寻,多巴胺的舞动,对未来的希望。对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在一生中的感悟不同,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菜根谭》中写道:“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佛处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意思是:世人以为心有所得是一件快乐的事,可这种愿意与追求却常常被追求乐土引向苦难与痛苦之中,心胸宽广、虚怀若谷的人能承受苦难、逆境、挫折的精神洗礼,在苦难中享受抗衡的快乐。

人生如路有起有伏,对于农民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亦为乐,在播种希望的过程中有苦也有甜。得到土地时很幸福快乐,天灾人祸中得到痛苦,安一份希望又心中变暖,拥有把握时又转为高兴,有收获时阳光灿烂。

一个人把过程当作兴趣和钻研时,乐享过程中的每一小小成功喜悦,感觉时间转眼即逝。当一个人厌恶某项工作,又是一种度日如年、痛苦难耐的过程。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犹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讨厌对方时一见就来气生怨。

卡耐基说过:“心中充满快乐的思想,我们就快乐;想着悲惨的事,我们就会悲伤;心中满是恐惧的念头,我们必会害怕;怀着病态的思想,我们真的可能会病;想着失败,则一定不可能会成功;老是自怜的人,别人只会想避开他。”站在思想的角度,想象也能快乐;站在记忆的角度上,亦痛亦乐;自卑者怎么做也是不快乐;失望者怎么努力也觉得会失败;哲学家宁可痛苦而不愿做猪的快乐;佛者自寻艰难困苦以求解脱顿悟、大彻大悟、心若莲花开。

孩子可以童言无忌不思痛苦事;婴儿有娘便是娘,不饿不冻就快乐;少年的叛逆也是在追求不懂事的乐土;青年在追求理想中而痛并快乐着;中年承担上有老下有小中的责任而喜忧参半;老年为求长寿而想多在世上停留中参悟人生真谛。有些时候在追求朝圣过程中享受世上千寒而心中永暖。

快乐不需要理由,时刻想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幸福快乐在于自己是否愿意知足常乐,留有幸福的余地、心中的净土、快乐的花园。幸福就是爱的味道,心中有爱,春暖人间,愿意撒播爱的种子、心的希望,再残酷的冬天也能雪里梅花开。春满人间常赏花,心境平和始得乐。

快乐是很简单的事,却因我们自己的束缚中置身于真空中受压,蒙田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当我们关心生活的点点滴滴,摘一根草也能体悟草的味道,烹饪一道美食过程的期望也很幸福。苦中能乐吗?当然能啦,如果没有品尝过酸甜苦辣就老去,会非常的后悔,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让我们此生无憾。

萧伯纳说:“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我们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还依然为业余爱好做为添加剂来丰富人生精彩,我们拿起一本书来可以再次以主角享受一次人生悲欢。林肯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在情感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感觉爱的味道,设定一种上限追求一种满足感。幸福是一种光辉与欲望的比值,当欲望为零时,心中充满阳光,黑暗中拥有星星般多的痛苦,清晨的甘露洗礼着心灵,早晨的阳光覆盖了所有的痛苦而变得灿烂无比。

幸福有标准吗?因人而异,乐于帮助也能快乐,爱就是阳光雨露酒满人间。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哲人说行动是最美的语言,这次疫情闪现出很多天使般医生和人间真情,行动过程是美好的爱的一瞬间记录。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捕捉,世间美好处处有,只是缺少发现的眼光。

很多人在问一个问题,假装快乐可以快乐吗?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一念间耳。一秒快乐、一秒悲伤、一秒期望、一秒失落只是一份心情,萧伯纳说:“让自己忙起来,是保持快乐的秘诀之一。”望梅止渴、望洋兴叹,厌倦中画个大饼立马热情,行动为我们去拨开云雾见明月。

我们可以对一件失败了的事进行一次可能性假设思维活动,反复回想,提炼出一个可能成功的发现,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难于言表,我们一直在为梦想假设着。在我们伤心过程中,会擦干泪珠前进,反复酝酿获取自信,自信就会快乐。我们喜欢做白日梦,这是自我心理的一种渲泄和解脱,也是一种自我体验和满足。

快乐不反可以假装出来,还可以被传染和分享。我们每天暗示自己要快乐,保持微笑的态度,在微笑过程中,全身肌肉和面部表情会协同作用,保持了一种势能,这种势能在脑海里产生某种化学反应,还促生多巴胺生成,兴奋使人手舞足蹈、快乐歌唱争。既是悲伤中苦笑也带动了肌肉协同,记得小的时候很伤心,父母给一颗糖,强忍不哭不笑,可假装暗自快乐,禁不住咯咯大笑。

块乐与分享,可以勾起一个伤心人的好奇心,随着分享过程的精彩,立马心转心境移。一个有病痛的人,正承受痛苦的煎熬,当唱起一首激励歌曲的时候,病痛减轻了不少。如果去上班,看到一个人面无表情,自己也不敢开玩笑,以为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莫名其妙的压抑。

不管快乐与否,人是抗争不过世界,却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能因世界带给自己的困境中而选择痛苦。人心要像太阳一样自带光芒,这种光芒就是自己的热情,热情中展现块乐。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生活呢?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对生活的满足感,不在于生活给你提供什么,而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感受,付出也可以快乐,体验也是一种享受,获得是一种美好。可以设定永远的期待和信仰,还可以自行设定比上不是比下有余的满足,还可以放下贪、嗔、痴、欲、气、怨、执、迷等,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1

幸福与快乐

很久以前,我就认定:幸福,并不等同于快乐。而直到近期,才得以将两者区分开来。

快乐,是觉得心情舒畅的一种思想感情。而幸福,是觉得心情舒畅的一种高层次的思想感情。只有能思考“什么是幸福”的人,才可体会到幸福——这便是“高层次”的内涵。

猫得到鱼,狗得到肉,婴儿得到玩具:所体会到的,便是快乐,而非幸福。

此外,即便对可体会到幸福的人而言,快乐与幸福,仍有区别。

幸福,大抵可分为三个层次:外福,平福,内福。

外福,是源于额外获得的满足的幸福:在现有的状态下,必须额外得到所爱好的事物(简称所爱)。它像极了婴儿的笑脸:易得而难久,丰富而多变。

心为物役的人,往往只能体会到外福:额外得到所爱,则幸福;得不到,非但不能幸福,反而容易悲忧,甚至痛苦。且外福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往往与对所爱的珍贵程度(愈爱愈珍,愈难得愈贵)成正比。

平福,是源于对现有良好状态的满足的幸福,通常单一、稳定而持久。其程度,不易随着人生境遇的改善,而增加;却容易随着境遇的恶化而降低,甚至丧失、变性。

所向往的生活,常常因人而异;但是,性格相近的人,所满足的“现有良好状态”,往往大同小异。

安分知足的人,容易得到平福。对他(她)们而言,促成平福的要素,大抵如下:生活安稳;事业顺心;家庭和睦;伴侣如意;子女孝顺;身心健康。

拥抱平福的人,仿佛洞庭湖的老麻雀,对现有状态之外的所爱,反应较为平淡。但是,若失去现有的所爱,幸福便容易减退。

内福,是源于深厚的道德修养的幸福,可谓广如海,淡如水,坚如石,久如松。人若如此,则“役物而不役于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基本上“喜怒哀乐,不入于心”。

孔子有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也有两类人:实在福中,而不知足;知在福中,而不解味。

无空无地,鱼必不知有水;无水无陆,鸟必不知有空。沉浸于内福中的人,明白自己幸福,却难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但也绝不会觉得不幸福——这便是“至乐无乐”。

以石投水,石愈大,水愈少,波动愈大;石愈小,水愈多,波动愈小。福从内至,难受外扰:即便是人生重大的起伏,也难以在心中激起壮阔而持久的波澜。——常常如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丝丝涟漪。

与外福和平福不同,只有曾深陷于逆境,而逐渐走出的人,才会被内福眷顾——或许,这便是苦难对个人最大的意义。

将外福等同于快乐,并无不妥;将平福视为快乐,则似乎有些肤浅——对于程度较高的平福,“快乐”两字,不足以概括。而内福,远非快乐可以比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其实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就好像一道门槛儿,其高低与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中。幸福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觉,看不见也摸不着。它沉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第3个回答  2020-09-01
幸福应该就是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身体都能健健康康的。幸福的含义大概就是彼此都能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01
幸福就是生活愉快,幸福是一家人在一起过,每天一家人都是笑脸相迎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