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员工对公司不满

如题所述

1、薪酬得不到满足,“心酬”更让人失望

江湖上总是流传着马云说的员工离职原因:钱没给到位,心受委屈了。

话糙理不糙。

去年一个顺丰快递小哥上了热搜,因为在北京某小区被一名司机肆意辱骂,并被多次扇耳光。

视频在网上流传发酵后,平时沉默内敛的顺丰总裁第一时间表态:“此时不追求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随后,顺丰集团发出声明,表示会对该羞辱顺丰员工的车主追究到底,还称已经找到了受委屈的快递员,会照顾好他,请大家放心。

这一招为员工出头,不仅俘获了顺丰员工的心,也在网上收割了一大波好评。


《孙子兵法》中也有一句是这么说的:“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具死。”

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去充实员工的工资银行账户,更要去充实员工的“感情银行账户”,提高他们的精神待遇,让员工与公司之间建立感情上的连接。

就像高建华老师说的,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

2、员工意见不被重视,无法相互信任

被员工炒掉的管理者都有这样一个通病:不能认真听取、评估员工的意见,认为员工只要服从命令。

这样一来,员工觉得管理者不具备相应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没有权威性和信服力,管理者会觉得员工不能安守本分,做好发放下来的工作任务,心思散漫,双方无法达成相互信任。

听一听公司里最常见的抱怨就知道了,员工说“我的领导是个XX”,领导说“我的员工是个XX”。

如果员工对公司的问题三缄其口,那这家公司离危险也就不远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华为的任正非会破格提拔敢于提出问题、说真话的梁山广。


斯蒂芬·科威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更高的信任水平会有效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节约大量的成本。

3、只能服从命令,没有权力去施展拳脚

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很多管理者却在一边用人,一边怀疑。

他们把决策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恨不得所有事都亲力亲为,偶尔下放给员工完成,也要全程指手画脚。

这样的人里绝不包括孙宏斌

孙宏斌当年办顺驰时,有一次,顺驰地产参加石家庄一块地的拍卖,随着竞价越来越高,其他公司的竞拍人员纷纷开始打电话跟上级请示,只有被授权做决策的顺驰的28岁的小伙子纹丝不动,以5.97亿元中标。



能不被员工炒掉的管理者,必定是能倾听比他们更接近用户的基层员工的意见,并且授权让他们去做决策。

4、得不到能力的提升或者潜能的激发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实行“末位淘汰制”,于是,很多员工焦虑了,抑郁了,只能连轴转地忙着完成业绩任务,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技能水平,就这样恶性循环直至被淘汰。

丰田公司却很少淘汰那些业绩不好的员工,而是努力提高这些“末位者”的专业技能,他们深知管理者如果只注重追求业绩,会让组织付出不能承受的代价。

只有在制定业绩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才能打造为结果负责的团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3
离职员工如果与原单位存在劳动争议,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第2个回答  2021-05-03
离职的员工每个离职的员工对公司都不满的,因为都是有一些抱怨才离职的。
第3个回答  2021-05-09

还有的薪酬迟迟不发,离职手续故意拖延,人情淡薄不挽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