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写作方法(搜集整理)

如题所述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6
对联的写作方法,首先是掌握好平仄韵律,然后是对仗,上下联内容要有关联,还要有明显的不同,对联比作诗还要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14
多看些唐诗,唐诗是古代中国诗的巅峰,唐诗是中华民族的魄宝,唐诗中有许多好的对联。
多看些《时古对类》的对联书籍,这些编词与词相对的书实用价值高,读者读后易记住那些词与什么词相对的好。
刚开始写对联时先多写短联,待短联能写好后再写长联。
对联分严对宽对,古时重形式,今时作诗作联作文比古时更重内容,因为现代社会科技有大的发展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可写的内容与古时比更多,它需有宽松的适宜的表达形式。
作联式是尽量规范化的,是讲得头头是到的,是力求无误的模子,世上有完美的目标,以便无误的追求,目标不应有错,以免一错百错,世无完人,世无尽善尽美的事,对联写得合联律十之八九只要内容好可以算成合格的对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