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有哪些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如何

如题所述

鼠疫的临床类型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扁桃体鼠疫及肠鼠疫等。

鼠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促迫,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语等。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其中,腺型和皮肤型鼠疫的潜伏期较长,约为2-8天;原发性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潜伏期较短,约为1-3天。

一、不同鼠疫类型的临床表现

1、腺鼠疫

腺鼠疫是最多见的临床类型,除具有鼠疫的全身症状以外,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特点。一般在发病的同时或1-2天内出现淋巴结肿大,可以发生在任何被侵犯部位的所属淋巴结,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淋巴结迅速弥漫性肿胀,大小不等,质地坚硬,疼痛剧烈,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周围组织亦充血、出血。由于疼痛剧烈,患侧常呈强迫体位。

2、败血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主要表现为恶寒、高热、剧烈头痛、谵妄、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促迫,广泛出血,如皮下及黏膜出血、腔道出血等,若不及时抢救常于1-3天内死亡。

3、轻型鼠疫

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4、其他少见类型

a、皮肤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肤出现痛疼性红斑点,数小时后发展成水泡,形成脓疱,表面复有黑色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基底为坚硬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脓疱,类似天花,有天花样鼠疫之称。

b、脑膜脑炎型多继发于腺性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现脑膜脑炎症状、体征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或培养可检出鼠疫杆菌。

二、鼠疫的危害

1、肺鼠疫以往的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及时应用,病死率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行隔离,就地治疗。早期、联合、足量的应用敏感抗生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肺鼠疫首选链霉素,同时要注意给予对症治疗。

2、肺鼠疫是危害比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应该重视肺鼠疫的预防,包括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也就是加强国际检疫以及严格的灭鼠灭蚤。再次要注意保护易感人群,包括预防性服药以及疫苗的预防接种等。

扩展资料:

鼠疫是如何进行传染的?

1、鼠疫的传播途径

人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传播。

2、鼠疫的传染源

主要是鼠类和其它啮齿类动物,根据调查结果,青藏高原最主要最多见的是牧区草原上数量很多的旱獭,其他还有狐狸、狗、猫、猞猁、黄羊、藏系绵羊及多种鼠类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染给人。人间鼠疫的重要传染源是肺鼠疫病人。

3、易感型人群

人群对鼠疫耶尔森菌普遍易感。预防接种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鼠疫为多途经传染,靠荚膜,多种毒性抗原,内毒素及毒性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致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7

鼠疫的临床类型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
疫、扁桃体鼠疫及肠鼠疫等。

其中,腺鼠疫最为常见,肺鼠疫与败血症鼠疫较常见,其他类 型鼠疫均较少见。

鼠疫的临床表现依其类型的不同而各异。

腺鼠疫的潜伏期多为2〜5日,最短1日,长者可达8日。原发性肺鼠疫的潜伏期为1〜
3曰。败血症型鼠疫的潜伏期很短,有时仅1日或不到1日。曾接受鼠疫菌苗预防接种者, 潜伏期可延长至9〜12日。

鼠疫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可迅速达39〜40T,颜面及眼结膜极度充血如醉酒状,
头及四肢疼痛,有时有恶心、呕吐。常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蹒跚等精 神、神经症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