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睡一觉,还能检测出酒驾吗

如题所述

 那么,酒后睡一觉,究竟能否测出酒驾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弄清楚人体是如何代谢酒精的。
  进入人体的酒精主要先由胃和小肠吸收,然后5%由呼吸排出,5%由尿液排出,约90%需由肝脏代谢。
  有人指出,饮酒前后,喝点水、吃点东西能够减轻酒精对人体的影响。但这种做法,只能延缓酒精在胃、肠中的吸收速度,或者缓解大量饮酒后脱水引起的“宿醉”,却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摄入的酒精总量。原因是约90%的酒精是必须由肝脏进行代谢的。
  正常情况下,肝脏每小时可代谢10克纯酒精。这就意味着,一瓶750ml,酒精度为3.5%vol的普通啤酒,肝脏需要约1个小时完成酒精代谢;1瓶750ml,酒精度为12.5%-13.5%vol的葡萄酒,肝脏需要约7.5-8个小时完成酒精代谢;30ml酒精度为40%vol的白酒,肝脏需要约1个小时完成酒精代谢。
  需要指出的是,人体代谢酒精的速度因人而异,这要取决于性别、年龄、体重等多种因素。无论是饮酒前后喝点水,吃点东西,还是酒后睡眠,都无法加速这一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9
可以检测出。
第2个回答  2019-02-13

有可能会。

酒精在人体中一般消散时间为10-20小时。有时候夜里喝完酒睡一觉第二天一早没什么事,就开车出门结果被查酒后驾驶就是这个原因。生理上是没什么反映了,但酒精依然在体内没排干净,所以喝酒后10-20小时后再开车是比较科学的。

一般来说,如果头一天喝得比较多,我们建议第二天最好别开车,至少得歇24小时,这样稳妥一点。一般24小时以后不太会出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饮酒24小时后被查出酒驾的案例。

随着醉驾入刑和警方的严厉查处,饮酒后立即驾驶车辆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多数人对饮酒后间隔多长时间再驾驶机动车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警方查处酒驾不是以驾驶员饮酒后和再次驾车间隔的时间长短为依据,而是根据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标准,只要达到国家规定的20~80毫克/100毫升即为酒驾。

扩展资料

案例:

2016年5月27日上午,广州交警执勤民警在内环路沙河立交西往东方向进行早高峰交通监控与疏导工作,同时对过往的车辆随机进行酒精测试。

上午8时13分许,执勤民警在对一辆号牌为粤A81L××的小型轿车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车驾驶员张某某(广东五华人,56岁)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嫌疑,遂对其进行呼气时酒精测试,经测试,张某某体内的酒精(乙醇)含量为48mg/100ml,其行为已构成酒后驾驶机动车。

据张某某的现场供述,前一晚他与朋友聚会时喝了许多白酒,一早起来因为要赶着上班,想着自己也已经休息了一晚,应该“没事了”,便开车出来,没想到被执勤的交警逮个正着。

执勤民警廖警官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张某某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其机动车驾驶证将被公安机关依法暂扣六个月,记12分和罚款2000元。暂扣六个月后,张某某需通过科目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考试后才可重新办理驾驶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酒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心"宿醉"交通违法!医生:"酒后6小时查不出酒精"没科学依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