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1206年建立,1280年鼎盛,1388年战败,1449中兴,1635年亡国,分别都是指的什么事件?

靠的是什么来延续这么久?

  蒙古帝国1206年建立:中华民族英雄领袖铁木真通过残酷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Yeke Mongghol Ulus),即大蒙古帝国。

  1280年鼎盛:蒙古帝国(1206~1635年)在1280年达到鼎盛(4500万平方千米),但分裂成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大元帝国这5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之后,虽然也都疆域很大。特别是大元帝国,在现在的中国人,叫元朝。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千米。

  1388年战败:1388年,明将蓝玉在捕鱼儿海战役打败元帝脱古思帖木儿。
  捕鱼儿海,又称清水泊,湖泊名,位于明奴儿干都司哈剌孩卫境内,即今贝加尔湖。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九月,遣永昌侯蓝玉为大将军率军进攻北元。次年四月,兵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闻元主脱木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遂掩旗息鼓,兼程而进,元军无所觉察。大军到后,元太尉蛮子仓促拒战,被杀。脱木思帖木儿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遁去。明军获其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里秃妃并公主等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男女七万,马牛驼羊十五万及宝玺、图书、金银印等。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在北方草原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势力,全国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仍在元朝统治者手中,时刻都是明朝的重大威胁。洪武四年蓝玉从傅友德伐蜀,克绵州。五年从徐达北征,先出雁门,败元兵于乱山,再败于土剌河。七年帅兵拔兴和,获其国公帖里密赤等五十九人。十一年同西平侯沐英讨西番,擒其酋三副使,斩获千计。明年,师还,封永昌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沐英修建的昆明忠爱坊洪武十四年秋季,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率步骑三十万,往征云南,诸蛮部一律降服,云南悉平。沐英偕蓝玉与傅友德等会集滇地,联名报捷,并筹办善后事宜。明太祖念沐英功,遂命沐氏世守云南。蓝玉也从此受到明太祖赏识。洪武十六年三月甲辰,召征南师还,沐英留镇云南。
  洪武二十年,元太尉纳哈出,拥众金山,屡侵辽东,朱元璋命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二十万北征。明军在“金山之役”中取得了成功,降服了元将纳哈出。但是,北元衰微后,原元朝统治区出现了多个蒙古割据政权,纳哈出只是其中的一个。纳哈出降明,只能说明朝降服了一支最有实力的蒙古割据政权,解除了其对明朝的威胁,但不代表蒙古诸部都已降明。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蓝玉率师15万北征,自大宁进至庆州。蓝玉听说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便抄近路,兼程而进。行至百眼[1][2][3][4][5][6]井处,距捕鱼儿海还有四十里,仍然没有发现元军行迹,蓝玉便想引兵退还。部将王弼不同意,说:"我们领兵,深入漠北,未见到敌人就回师,如何向上交待。"蓝玉赞成王弼的意见,命诸军继续前进,并采用王弼计谋,穴地而炊,这样敌人便看不见烟火,军队能够不被发现行踪,秘密前进。后侦知元帝营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迅速出击,直奔元帝大营。
  而元帝脱古思帖木儿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北方再战,大意轻敌,没有作任何迎敌的准备。凑巧的是,明军前锋奔袭北元汗帐的大营之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出现在汗帐外时,才为北元军所惊觉。此时,脱古思帖木儿根本不能作有效的抵抗。北元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儿得以脱身,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哈拉和林方向。蓝玉率精骑追赶,但没有赶上。
  这一次战役,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都被明军俘获。
  蒙古帝国脱古思帖木儿一行在逃亡途中遇到北元部将也速迭儿。也速迭儿为阿里布哥后裔,阿里布哥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幼子,为忽必烈大汗之弟。蒙哥大汗在位时,驻守哈拉和林。蒙哥死后,蒙古贵族准备推举阿里布哥为大汗。忽必烈正在前线,闻讯赶回,自行在开平即位。兄弟二人打了四年,以阿里布哥的失败而告终,忽必烈最终从阿里布哥手中夺取了大汗的位子。也速迭儿一直不满帝位在忽必烈一系,见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落败,趁机袭击,脱古思帖木儿和太子天保奴被杀死。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逃走,走投无路之下,只得重新南下,投降了明朝。之后,北元内讧不断,开始四分五裂,"部帅纷挈,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
  捕鱼儿海战役是北元政权遭受的最大挫折。蒙古帝国之中央汗国元朝虽然离开了中原,但在漠北一直保持有完整的官僚体系。经此一役,北元的职官体系基本被摧毁。如果说在这之前,蒙古贵族心中或许还有着重振旗鼓、重新入主中原的希望,那么捕鱼儿海战役后,希望就彻彻底底地破灭了。从此,逐鹿中原只能成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
  还有对北元政权更为致命的打击。捕鱼儿海战役之后,黄金家族丧失了在蒙古部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多数蒙古部落不再承认黄金家族的宗主权,宣布自立。为了争夺新的宗主权,蒙古部落内部因而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再也无力南下反击明朝。其间,虽然蒙古有过几次统一,但始终未能对明朝构成倾覆性的胜利。
  谁能想得到呢,距离元顺帝逃离中原六十年后,非黄金家族出身的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竟然在中原的土地上擒获了大明朝的明英宗皇帝。即便是明朝大获全胜的时候,也没有活捉过任何一任蒙古帝国的大汗、“北元”残元的皇帝或蒙古部落的大汗。这,不能不说是历史极大的讽刺。

  1449中兴: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明史纪事本末》卷32《土木之变》)。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7月16日,英宗和王振[1][2]率50余万大军从北京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于是明军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镇与亲兵乘车突围,不得出,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1635年亡国:衰弱到只有漠南蒙古地区一域的蒙古帝国中央汗国的大汗林丹汗被后金-清--皇太极等联合打的打败。
  1635年,多尔衮与岳托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部众于额哲,林丹汗的妻子和儿子归降,交出可汗印信,整个漠南蒙古完全纳入了后金帝国的版图,蒙古帝国的汗位至此断绝,而蒙古帝国,也永远的消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6
1206,成吉思汗发迹于翰难河建立蒙古国。
1280,忽必烈统一中国,是元朝最为鼎盛的时期。1388年北元战败于明朝。1449年瓦剌太师额森,也就是也先大举侵明,在土木堡之变中擒获明英宗,瓦剌是蒙古的后裔,这就是蒙古的中兴。1635年多尔衮与岳托击败蒙古林丹汗,并受降,得到蒙古大汗的可汗印信,蒙古灭亡
第2个回答  2009-04-06
靠的是 实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