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推广的红花品种有什么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如题所述

中国红花品种的研究与大面积推广大体经历了3个不同年代的演变过程。即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地方品种推广及征集整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为国内外红花品种引种栽培及研究利用阶段,80年代后期到现在为红花新品种选育利用阶段。1.地方品种推广及征集

根据1982年农业部组织的北方七省区红花考察资料,河南主要种植延津大红袍及新乡红花等农家品种。浙江主要种植慈溪红花、安吉红花及建德红花等优良地方品种。四川主要种植简阳红花、西昌红花等地方品种。地处东北辽宁的阜新县,主要种植阜新红花、沈阳红花及新民红花等农家品种。新疆主要种植新疆地方品种,如吉木萨尔红花。

我国红花科技工作者,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推广红花地方品种的同时,也搜集了大量的红花农家品种,通过整理、保存与研究,形成了如今全国25个省区的161个地方红花品种,为生产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2.国外红花品种引种栽培

国外油用红花品种的引入与试种成功,彻底改变了中国红花单一药用,只用红花丝而不用红花籽的单一经济来源的局面,使中国红花品种既保持用花作药为主的花用型品种,又开拓国外引入的油用型品种,同时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出油花兼用或花油兼用型的品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高油红花种质至今,已有包括52个国家和中国25个省区的2800余份种质资源,引起了有关企业对红花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视。

通过试种鉴定,证明油用红花“AC-1”在含油率、出油率、油质和早熟等主要性状上显著优于中国地方红花品种。该品种于1982年10月在北京通过鉴定,是中国第一个通过鉴定的引进高油红花品种,已在中国红花主产区广泛栽培。其主要缺点是抗逆性较差,易罹根腐病。

油用红花“部分壳”是红花种质中的一种新壳型,它是从UCL×Leed的杂种第4代选出。“部分壳”种子的含油率高达47.45%,油中油酸含量高达79.0%,是一种优质的烹调油。这种高油酸红花油除作食用油外,还被广泛用于工业上。

抗病品种14-5是1980年1月北京植物园从美国引进的,1983年10月在乌鲁木齐市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委主持通过引种鉴定。该品种高抗根腐病,早熟,生长期96d,适应性强,生长健壮,群体发育整齐。每公顷产油量达478kg,比对照品种吉木萨尔红花增产47.89%,油质好,亚油酸含量高达84.42%,为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红花品种之一。在中国西北地区推广面积较大。

3.红花新品种选育利用

从1978年以来,开展了红花杂交育种的研究。经过10多年努力,分别培育出花油2号、花油3号;新红花1号、新红花2号、新红花3号、新红花4号及新红花5号;ZW971、ZW972、ZW973及川红1号等适合中国栽培的红花新品种及新品系。这些新品种不但适应各地的自然条件,而且在综合开发利用及增加效益方面比引进的油用品种高得多,对发展中国红花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