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包括

如题所述

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行为,只要合法,都是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一、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指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开始或终止取决于将来不确定事实的发生或不发生的民事法律行为。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2.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行为中附有一定的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或者消灭前提的法律行为。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3.期限与条件不同。任何期限都是确定地要到来的;而条件的成就与否具有不确定性。期限可以与条件一起,共同组成对一个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限制因素。
二、关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为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必须具有健全的理智和判断能力,因而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是指当事人的内心意思与外部表示相一致。当事人必须在意思自由、能够辨认自己行为的法律效果的情况下进行意思表示,不存在胁迫误解等情况。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规定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是不违反效力性强制性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违反管理性强制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而不是一律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订约目的、内容、形式上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4.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总则编第8条也规定了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故违反法律、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三、关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为
1.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是绝对无效的法律行为,无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还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出行为能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如遗嘱、授权等行为。
2.虚假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由于双方都没有发生该法律效果的真是意思,故为无效。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隐藏行为。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5.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