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罗马的冶金技术水平有差距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1-25
《汉书·西域传》说:“自宛以西至安息国……不知铸铁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它兵器”,罗马学者普利尼在《自然史》一书中称:“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从中国来的钢相媲美的。”

鼓风装置
鼓风设施的使用和改进,对于冶铁技术的发展至关紧要。常言道,有风就有铁,在冶铁技术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当炼炉构筑、炉料整备、熔炼工艺等条件都已具备,鼓风装置的变革便成为推动冶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欧洲早期冶铁曾采用自然通风,为利用上升气流,将熔炉建在小坡或岗顶,其作用类似后来的烟道,有时则于炉的下部开挖风道以加强风流。

鼓风装置由人力驱动(人排,或称步冶)发展到使用畜力和水力驱动(马排,水排,或称水冶),是汉代冶铁技术的重大创新。

《后汉书·杜诗传》记河内郡汲县人杜诗于建武七年(公元31年)调任南阳太守,“善于经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冶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这是有关水力冶铁鼓风装置的最早文献记载。
叶照涵:《汉代石刻冶铁鼓风炉图》,载《文物》,1959年,第1期。
王振铎:《汉代冶铁鼓风机的复原图》,载《文物》,1959年,第1期。

炒铁技术早在西汉中期稍后约公元之初便有中国发明,比欧洲要早1700多年,这是由中国钢铁技术的独特发展所决定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飞跃,即从成形铸铁件脱碳热处理的范畴转变为生铁炒炼成熟铁的全新技术。

铸钢术

炒铁
最早被确认的炒铁炉,是巩县铁生沟冶铸遗址的炼炉。以上巩县铁生沟遗址的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南阳瓦房庄炒铁炉属东汉时期。看来,在汉代冶铁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和对匈奴作战迫切需求大量钢质器具的推动下,这一技术在西汉后期业已发明。由于它操作简便,生产率高,原料易得,因而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廉价的钢料。这样在炒铁技术出现后,到了东汉,铁兵便全部代替了铜兵,大型锻铁农具如长30厘米的镢和镰也较前增多。优质的钢工具的充分供应,使石刻艺术迅速发展了起来。

李京华、陈长山:《南阳汉代冶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
华觉明:《中国古代钢铁冶炼技术》,载《金属学报》,1976年,第2期。

百炼钢
百炼钢是中国古代冶铁匠师的杰出创造。自从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之后,“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便成了人们的习语。百炼精钢也理所当然地视作是钢中之最。
百炼钢的生产有一个发展过程。西汉前期的渗碳钢因增加了锻打次数,质量明显提高,可说是百炼钢的前身。西汉后期发明炒铁术后,制钢改以炒铁为原料,折叠的层次和锻打的火次也逐渐增多。罗振玉《贞松堂吉金图》卷下著录有三件四川广汉郡工官所做的卅湅刀,其中以件的铭文为:“永元十六年广汉郡工官卅湅,……史成,长荆,守丞,熹主”

这样看来,公元1世纪前后的东汉中期出现卅湅、五十湅的钢刀、钢剑道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七十二湅、百湅刀剑,以及日本所出的八十练、百练钢刀,所称湅数是逐步增加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