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把吕布送上断头台是因为刘备碍事吗?

如题所述



建安三年十二月,曹操率军突破徐州,率领徐州刺史吕布投降。随即被曹操处死,三国第一猛将就此结束。


至于吕布被杀,一般认为是刘备挑拨离间,是他的狠话把吕布送上了断头台。但真的是这样吗?


1.心里话


建安三年,被俘的吕布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于是他对曹操说:


“明公你所担心的只是吕布。既然我已经向你投降了,这个世界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你领步兵,让我领骑兵,天下还有什么不能平定的?”


的确,吕布是当今天下的猛将,擅长率领骑兵。谁不知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


曹操听了吕布的这番话,犹豫了一下,想留下他为自己效力,就命人把他解开。


然而,此时正在做客的刘备急忙劝阻道:龚铭,你忘了吕布是怎么对待丁原和董卓的吗?


那是一句残酷的话。


曹操明白:是的,吕布根本没有忠诚可言。如果我接受他,总有一天他会杀了我。所以,吕布不能留。就这样,曹操下令将吕布勒死。


可见,吕布之死虽然源于他的不忠不义,但直接导火索是刘备的劝谏。所以,吕布临死前痛斥刘备:你小子一点信用都没有!


正史《三国志吕布传》记载了上述故事,于是吕布死于刘备之手的说法广为流传,并得到人们的认可。


但是,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上面的故事,就会发现很多疑点。


第一个问题是,曹操真的会被刘备的话影响吗?


刘备投奔曹操后,程昱劝曹操尽快除掉他。原因是刘备野心勃勃,不肯安定下来。曹操不听。


曹操拒绝了,不是因为他和程昱观点相反,而是因为他杀了一个人,失去了天下英雄的心。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但是曹操会对刘备有所防备。


所以,面对刘备的建议,曹操怎么会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呢?


此外,刘备与吕布积怨甚深,曾因徐州失守、妻子被俘等事而受尽折磨。这些都会让刘备对吕布恨之入骨。


所以刘备建议杀吕布的很大原因是复仇。曹操会不懂这个吗?


我现在才明白,曹怎么会因为刘备的私仇而影响他的仕途呢?


如果不是刘备的因素,那曹操为什么要杀吕布?


2.死于不忠?


有人说是因为忠诚二字。


吕布接连杀了两个大佬,一点忠心都没有。能力越大,危害越大,曹操肯定不敢用,所以一定要杀吕布。刘备的言论只是打破了这一点。


这样对吗?


恐怕值得考虑。有四点与此相反:


第一,三国乱世,意味着原有的旧道德被抛弃了。忠诚就是一个例子。


三国时期,就像战国时期一样,军事顾问、将领跳槽事件频发,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曹操的谋士郭嘉、于迅,都是从袁绍开始,再回到曹操。贾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加入曹操之前,他辅佐过牛辅、李珏、段威、张绣等人。


这样,武将也不例外。赵云公孙瓒投奔刘备,张辽从吕布投降曹操,张绣先是依附刘表,后又两次投降曹操。不用说,刘备经历了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刘表等等。


不难看出,人们对忠诚的重视远不如后来。更重要的是,曹操本人非常重视人才,轻视道德,三令五申最典型地反映了他的思想。


所以对于曹操本人来说,忠诚并不是他最重要的东西。


第二,吕布在当时的名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响亮。


现在提起吕布,很多人都会想到他三姓的别人名字,家奴,从0755到79000。事实上,吕布杀死董卓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所以他逃出长安去找袁绍,袁绍会收留他。袁术在攻击刘备时,也曾写信称赞他的功绩。第一,董卓被杀。


赤壁之战前,孙权曾对对手说,曹操没有篡汉是因为怕二原、刘表、吕布和他自己。可见他是拿吕布和同地位的自己比。


可见吕布的名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恶名昭彰,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如果连第四第三公平的袁绍都能容纳吕布,曹操还有什么理由在道德上指责吕布?


第三,曹操有心容纳张绣。


当曹操进攻张绣时,张绣已经投降,但曹操公然占领他的姑姑激怒了他,所以他背叛了贾诩的策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曹操一生中最危险的战争之一。长子曹昂和护卫典韦在其中丧命,而他自己也被流箭击中,最后也是匆忙引兵而出。形势的危机可见一斑。


然而,后来张绣再次投降,但曹操慷慨地接受了对方,过去的恩怨一笔勾销。而且还充分重用了策划这一切的谋士贾诩。


张绣有谋反的前科,他还杀死了曹操的长子和典韦将军。理智的曹操本可以杀了张绣,但他很慷慨地一笔勾销了过去的恩怨。


相比之下,吕布的行为并不比张绣差。既然曹曹参迁就张绣,他为什么不能迁就吕布?


第四,曹操在用人的时候。


建安三年十二月,曹操杀吕布。此时曹操与袁绍的冲突已经相当紧张。双方迟早会有一场战争。唯一不确定的是时间。


与袁绍相比,曹操的实力相对较弱。吕布的勇猛举世闻名,善用骑兵,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再加上吕布和袁绍有旧仇,吕布不可能投靠袁绍。


正处于用人之际的曹操,理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抵抗袁绍这个敌人。吕布无疑是可以团结的力量。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曹操似乎并没有足够的理由杀吕布,而是有足够的理由重用他。你怎么解释曹操最后杀了吕布?


3.个人假设


我的看法是,曹操最终决定杀吕布的根本原因在于四个字:难以驾驭。


怎么会?


董卓乱时,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他被任命为首都侯婷。杀了董卓之后,吕布扬名天下,成了侯,和王允一起管理朝政。而此时的曹操不过是东郡太守,又是袁绍推荐的。


论名气,吕布比曹操早得多。论地位,早期吕布也比曹操高。对于这样的人,要赢得他的心是很难的,因为你能给他什么?


另一方面,吕布掌管凉州士兵,高顺和其他将军在他的指挥下。他们组成凉州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吕布一直紧随其后。如果不杀吕布,曹操对这支部队的控制力会相当弱。


而且如果不杀吕布,这支队伍的官职体系就很难改变,曹操也不可能用赏罚升迁来收买人心,进而培养自己的亲信来控制这支军队。


如果你控制不了这支队伍,那投降还有什么意义?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曹操最终决定杀吕布。他当然不想背上害德的名头,就趁着刘备的劝解下了这一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