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靶向治疗,好在哪里?

近年来新兴的靶向治疗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靶向治疗到底好在哪里?
靶向治疗的疗效同化疗相似或者更好,而且,更重要的是靶向治疗的耐受性更好,并且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来说,每日服用一次药片远较去医院接受输液更为便利。此外,靶向治疗还能有效避免恶心、呕吐、脱发、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目前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以厄洛替尼为代表的肺癌靶向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它不仅仅为准备接受再次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替代的治疗方案,也为那些一般情况差、不能接受二、三线化疗的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希望。

  近日,我国肿瘤专家介绍了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的最新成果。专家指出,随着医学的进步,新的抗癌药物已能够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时间的话上我们网站看看:http://www.aizheng100.com/feiai.asp
  1.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近几年来,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靶向治疗新药不断涌现,在临床试验或正式临床应用中取得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 Erbitux)和BevIressa (ZD1839,Gefitinib) 、OSI774(Tarceva, erlotinib)、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 (cetuximabacizumab(Avastin)等,本文对这一新理念新疗法作一综述。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效的同时也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选择肺癌细胞特异的分子靶点,应用针对该靶点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取得明显疗效的同时,又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这种高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模式,越来越被肿瘤学术界和广大患者所认同。近几年来,随着对肺癌分子生物学行为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了多个可用于治疗的特异性靶位点,有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应用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以下简要介绍这一领域的一些主要进展: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治疗靶点有: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和抗血管生成等,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目前最为主要的靶点,有多种药物均是针对此靶点,且在临床试验或临床应用中取得很好疗效。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有两类,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和OSI774等;单抗类分子靶向药物常用的有: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cetuximab, Erbitux)和Bevacizumab(Avastin)等。
  1 小分子化合物类分子靶向治疗
  1.1 Iressa (ZD1839,Gefitinib)
  Iressa (ZD1839,Gefitinib)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2003年5月被FDA批准单药用于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侵袭性强、易转移、疗效差,患者预后不好。EGF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有关,EGFR过表达的肿瘤细胞接受细胞生长信号,激活细胞内某些基因表达,加速细胞分化,释放更多的血管生成因子和促转移因子。抑制EGFR的过度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Iressa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对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头颈部肿瘤等也证实有效。采用单药Iressa治疗142例经含铂类或泰素帝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临床Ⅱ期试验结果显示:采用250mg/天剂量组的显效率为(CR+PR )14%(9/66),采用500mg/天剂量组的显效率为(CR+PR )8% (6/76),女性和未吸烟者有更好的疗效,采用ZD1839联合化疗,对化疗没有益处,因此,不提倡化疗与ZD1839联用[1];另有研究报道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可取得53%(CR+PR+SD)的疾病控制率[2];采用ZD1839治疗NSCLC,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ZD1839联合放疗治疗NSCLC,对放疗有增敏效应[4]; Iressa的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和痤疮样皮疹,患者均容易耐受。
  1.2 OSI-774 (Tarceva, erlotinib, R 1415, CP 358774, NSC 718781)
  OSI-774 (Tarceva, erlotinib, R 1415, CP 358774, NSC 718781) 也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2002年9月,美国FDA批准其作为标准方案治疗无效的晚期NSCLC的二线或三线治疗方案[5]。一项OSI-774单药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显效率12.3%,稳定率38.6%;另有一项OSI-774单药治疗细支气管肺泡癌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显效率26%[6],且患者均容易耐受。多项联合化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也在进行之中[7,8,9],主要的联用药物有泰素D、健择+顺铂,卡铂+泰素。有些临床试验研究有了初步的结果:L. Forero[30]等联合OSI-774、泰素和卡铂治疗9例恶性肿瘤患者,在第一周期的OSI-774治疗前3天给予泰素和卡铂治疗,1例非小细胞肺部患者接近CR,1例非小细胞肺癌者和1例阴茎癌患者达到MR,病情稳定超过4个月,OSI-774无明显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
  1.3 其他的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疗药物
  其他的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药物包括:CI-1033,一种不可逆的erb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0]; PKI166 、GW572016和EKB 569,均可同时抑制EGFR和Her-2的双功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0];SCH66336,一种蛋白激酶C抑制剂[11];LY317615,一种蛋白激酶Cb抑制剂[11];TNP-470,一种血管内皮抑素[11]; SU6668, SU11248, PTK787/ZK222584和ZD6474,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12, 13];SCH66336 (lonafarnib)和R115777,均为法尼醇蛋白转移酶抑制剂,可特异抑制多药耐药蛋白1和蛋白2[14] 。这些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试验研究均在进行之中。
  在上海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8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学术年会上,19场教授见面会成了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线,知名专家和参会代表们在这里直接面对面交流,会场几乎一座难求。《肿瘤周刊》上期已经对部分教授见面会热点作了介绍,本期继续进行集中报道,内容包括肺癌靶向治疗、胃癌化学治疗、肿瘤姑息治疗与疼痛规范化治疗、恶性淋巴瘤治疗等(B1~B3版)。
  教授见面会热点追踪之——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8月29日举行的这场见面会主题虽然为如何选择肺癌患者进行分子靶向治疗,但两位主持专家一上来就宣布,讨论话题不限于此,因此本场教授见面会是在一种活跃“发散”的基调上进行的。大家的兴趣所在已经远远超出了靶向治疗患者选择,甚者肺癌的靶向治疗。限于篇幅,下面仅介绍部分讨论话题。
  主持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 吴一龙 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 陆舜 教授
  1 吉非替尼治疗需要选择患者吗?
  参会者:目前似乎公认,肺癌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对EGFR突变者疗效较好,但是有研究(INTEREST)表明,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相比,各亚组疗效均相当。临床上到底该如何选择患者?
  吴一龙:这涉及到我们如何全面细致地评价临床试验的问题。最初的吉非替尼临床试验(如IDEA 1、2)针对所有患者,结果有效率为10%左右。随着后续分析和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女性、不吸烟、腺癌或EGFR突变者吉非替尼疗效较好,如果依据EGFR基因突变选择患者,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率可达80%左右。但是最近的INTEREST研究又提出了不同看法:与二线化疗相比,各亚组转归均相同。
  我觉得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只想达到二线化疗10%的有效率,吉非替尼治疗时可以不选择患者,但是要承受相应的“痛苦”,那就是医师开出处方后,可能10例患者中只有1例有效,而如果按照突变选择患者就可能达到80%的有效率。临床医师治疗决策其实是“试错”过程,治疗如果有效继续应用,无效则不用。在这个试错过程中,保证10%还是80%的有效率,值得我们权衡。二线化疗中我们之所以允许对10%有效率试错,那是因为我们无法预先知道哪些患者对化疗敏感,但对靶向治疗我不同意对10%有效率试错,那是因为我们可以预先知道哪些患者对其敏感。另外,从治疗费用看,也不允许投入大量费用,却只试出10%的有效者。
  2 吉非替尼无效可换用厄洛替尼吗?
  陆舜:大规模研究发现,换用厄洛替尼并不是很好的解救方式,两药交叉耐药程度很高,一种药物如果无效,另一种也无效的可能性很大。吉非替尼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GFR基因第20外显子突变,这种情况下两药均无效。也有很小一部分病例耐药与剂量和效能相关,这种情况下,换一种抑制EGFR的药物可能会有效,但这种情况概率非常小。
  吴一龙:采用厄洛替尼作为吉非替尼无效的替代用药,所谓有效者多为疾病稳定(SD)者。但是,这部分患者可能只是发展比较缓慢,即使应用原药也可能稳定很长时间。所以,必须有确凿的数据显示换用厄洛替尼后多少患者可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SD。另外,还要看换药后临床症状有多少改善,即临床控制率是多少。非常可惜,在这两方面都没有证据证明换用厄洛替尼有效,因此,目前不主张这两种药物互换。
  3 吉非替尼失败后还有何方法?
  吴一龙:对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该如何治疗?这是全球关注的一个问题。首先,可以根据治疗失败的不同机制,如耐药基因T790M、c-met信号传导途径、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IGFR-1)基因,采用相应的抑制剂,这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其次可考虑抗血管生成治疗,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还有,能否重新启用化疗?我们的研究发现,肺癌中既存在突变型细胞,也存在野生型细胞,用EGFR-TKI抑制突变型细胞后,野生型细胞就成为优势细胞,这就给重新化疗留出了空间。这些方面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
  陆舜:也可能存在另外的吉非替尼耐药克服方法,有人提出用细胞外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可能会逆转耐药,其可能的机制是,EGFR胞外结构域发生改变后使TKI无法与之结合,单克隆抗体能使其结构域打开,TKI可重新结合上去。另外,也有人提出EGFR“休假(holiday period)”假说,认为化疗和TKI可序贯使用,化疗后疾病进展者可改用TKI,TKI失败后再重新用原来的化疗方案,有部分患者还会有效。目前,也有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4 小细胞肺癌的预防性全脑照射
  参会者: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后达CR可进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但去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报告,对于广泛期SCLC患者,只要化疗有反应,就可以进行PCI。怎么理解这种差异?
  吴一龙:去年ASCO年会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广泛期SCLC的这种PCI治疗模式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另外,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期是非常短的,PCI后不至于出现神经系统毒副反应。相反的,局限期SCLC要达到CR后半年才进行PCI,这是因为局限期患者有可能会长期生存,要考虑PCI的长期副作用。
  陆舜: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欧洲Ⅲ期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对广泛期SCLC患者进行PCI,能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延长,后者的风险比(HR)下降达32%,生存获益非常明显。但这和局限期SCLC要求不一样。局限期SCLC化疗后达CR半年以上进行PCI,目的是使一部分患者得到根治,因此要求比较严格。在广泛期SCLC治疗中取得成功后,有理由去尝试局限期SCLC达PR后提前进行PCI,相信未来临床研究会有结果。
  近日,我国肿瘤专家介绍了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的最新成果。专家指出,随着医学的进步,新的抗癌药物已能够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更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过去20年,癌症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得到大大改善,其中44%归因于新药的使用。早期确诊和创新性药物的使用意味着更多患者可以被治愈,癌症晚期患者可以存活更长时间。特别是分子靶向治疗这一世界肺癌领域革命性的突破,为化疗失败的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专家满怀信心地表示。

  一项最新的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研究,倍受研究人员关注。这项仍在进行的全球规模最大、为时最长,开放性的TRUST研究,探讨了分子靶向药物特罗凯用于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口服150毫克,每天一次)的疗效。该研究涉及亚洲、中东、欧洲和美洲共59个国家的近1.2万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亚洲共有7个国家和地区1064例患者入组,我国大陆共有16个中心参加。截止到2007年6月,全球6181例患者的数据报告显示,其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7.5个月;参与研究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可反映生存获益)高度一致(71%~86%),总体疾病控制率达到77%,中国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更高达82%。在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方面,6%的患者因皮疹需要减量,其中1%的患者因腹泻而需减药,1%的患者由于皮疹和/或腹泻而中断治疗,皮疹出现的中位时间为第8天,腹泻出现的中位时间为第12天。该研究除证明这一新型靶向治疗药物能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之外,还显示对各种类别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有效,可使其得到与化疗一致的生存获益,能延缓其病情的恶化,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简单、方便。目前,人们正期待着该研究的进一步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8
对于肺癌患者,肺癌靶向治疗相比于化疗毒副作用小,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安全性,能够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种高效的肿瘤治疗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服用靶向药,哪些人适合服用靶向药进行治疗呢?需要进行肺癌靶向用药指导基因解码明确。
第2个回答  2012-07-10
可以放射治疗啊,没有副作用,效果还很好
放射治疗一般来说就是“射 波 刀”治疗,治疗肺癌精确性高、不良反应低。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与肿瘤形态完全吻合的治疗计划,治疗次数少。
这样同网络咨询,可以了解的全面,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第3个回答  2020-10-09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优势就在于疗效好、副反应轻、较高效、低毒。 疗效好就是针对EGFR基因这些患者,可以在家里面,就可以服这些药物,他的生存期可以达到很长,短则一年,长则五六年的都有,副反应较轻就是可能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可能有恶心、呕吐,但这些都是可以控制、耐受的。 另外,皮疹就是皮肤脸上、手上、肩、背、胸,这些会出现皮疹,这些皮疹也是可防可控,因为都可以耐受,如稍微有点严重,那我们还有些治疗皮疹的方法,来减轻皮疹,另外有些靶向药物的肝肾功能损伤也较小,且肝酶上升的程度较轻,多数情况下转氨酶都在大概100以下,口服点保肝药物就可以了。 副反应轻就是不像化疗药物有神经毒性,让人肢体发麻。分子靶向治疗没有神经毒性,另还有比较方便,病人大概每个月到医院来复查一下,就可以对患者进行指导。

第4个回答  2009-04-14
单克隆抗体药物靶向性强,对癌细胞的追踪能力高,只聚集在癌细胞周围,能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并让癌变部位萎缩,从而达到低剂量、低毒副作用的有效治疗。它就像“生物导弹”一样,注入人体后,不断寻找受体,一旦发现了癌变细胞,就在周围凝聚,结合,阻断癌细胞生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