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的作文

400字左右 最好是跟清明的来历有关 我长辈都健在
快···················

作文1: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溱潼去扫墓。
溱潼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素有“苏中明珠”的美称,这里不仅有世界珍稀动物“四不象”———麋鹿,还有闻名天下的“溱潼会船节”。听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说,会船节时这儿可热闹了!再过一天就是“会船节”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啊,可妈妈说,我当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觉得十分遗憾。

我们整个家族的人都去给我的太太太公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太帮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时,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太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太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太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
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的小红军。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作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作文3: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更是成为了我国的法定假日,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清明节的。

今年的清明节对我来说有两大特别之处:一、妈妈今年特地从北京赶回来过清明节。二、今年的清明节不准烧纸点香,因为怕引起火灾。

我们是下午去扫墓的,在去老外婆和老外公坟那儿的路坑坑洼洼,有许多的泥巴,而且老外公和老外婆的坟在山上,要走小路,小路又窄又烂。当时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不过没走多久就雨过晴天了,当时外公他们讲是老外公和老外婆知道我们要来看他们,所以保佑我们,就让老天没有下雨了。

不一回儿,我们就来来到了老外婆和老外公的坟前。在坟的周围杂草丛生,荒无一人,仿佛懂得来扫墓的人的心情似的,故意弄出这番景象,而且还有许多倒在地上枯了的树,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与昔日变了许多。但也不是全部都没有生机的,在山上还有许多的映山红,像一个个开心笑着的孩子,我想这可能是先辈们怕我们看见他们的坟墓而感到伤心所制造除了的景象吧!在山上还有许多青翠的树苗与山中的杂草、枯树相配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使我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古句。这种景色使我们沉重的心情变得轻松了。

“我们开始扫墓吧!”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叫醒了沉醉在山中景色的我。

首先,我们把坟周围的杂草、碎石和泥土清理干净。但事实上是外公和妈妈两个人做,我们都是光看不做的,而且在清理的期间,我们发现在坟前的那棵小樟树又长高了好多。这棵樟树好像象征着我们家节节高升。

然后,外公把坟后面的沟给挖了一下。真是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堆积了这么多的垃圾,这时我想到扫墓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来扫墓清理一下坟穴周围的垃圾,那过不了几年,墓穴周围就不知道有多脏了。

接着,外公叫我把黄纸压在坟头,可是因为带着弟弟的缘故,最后还是外公去压。外公黄纸折好,然后才压在坟头的,接着,还在黄纸上面压了一层泥巴。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压着黄纸,可能是因为怕黄纸被风吹掉吧!可为什么要用泥土压呢?我想这可能是一种习俗,也可能是因为山上大部分都是土,用土压比较方便吧!

最后外公把黄纸穿过香插在坟头上,再按照刚才的方法插好多。因为今年不准烧纸、点香,也只能这样了。外公、妈妈和大阿姨他们插完之后,就对这老外公和老外婆鞠了三个躬。接下来,是我和两个弟弟他们鞠躬了。我们一边鞠,外公他们还叫我们讲:“保佑你会读书,爸爸妈妈赚好躲钱……。”我和中中(我舅舅儿子的小名)都拜了,只有轩轩(我亲弟弟的小名)不肯拜。我们劝了好久都没有用。只有我的大阿姨她最伤心了,她欠欠地跪在坟前不起来,满脸流着泪水,双手轻抚着墓碑。我想去拉她起来,但我没有去拉。因为我知道那坟里躺着的是最疼她的奶奶。那老人在世时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阿姨身上,教育她做人,学知识。我凝视着大阿姨脸上的泪水,那泪水中有对老人无尽的思念和回忆。此时,我清楚的记得大阿姨上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一旦远离我们而去时,再也寻不着了。

我在回来的路上默默地想:先辈们呢?你们在天之灵好好安息吧!我们这些做子孙的一定把家园创造的更加美好!

今年的清明节我最过得有意义。

作文4: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家人一道回乡扫墓。

我的老家在湖南临武县。天刚朦朦亮,我们一家便从县城往乡里赶路了。说来也怪,昨天还是阳光灿烂、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却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夹杂着阵阵凉风,让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们的车子被笼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起,行进变得十分困难,莫非真应了那句古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难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这样的天气,让人们在忧伤肃穆的氛围中去祭拜祖先,缅怀故去的亲人?

我们来到乡间时,雨少了一些,我们开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爷爷不时地在和似曾相识的路人打着招呼,或许他们正是儿时在一起的玩伴? 而我却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红砖壁瓦的矮房,摇着尾巴的家狗,水井边搓着衣服的农妇,这都是我在城里从未见过的景象。还有那葱郁碧绿的毛竹,鲜艳欲滴的映山红,整齐划一的田埂,汇成了一幅生动的农家山水图。

终于来到了墓地,家人一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冥钱、供品和蜡烛,一边一齐动手,清除墓地四周的杂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准备停当后,接着,爷爷让我们一起在墓前三鞠躬,并许下自己的心愿。我想我就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而我自己也学有所成吧。 “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点燃了鞭炮。在升腾的烟雾和鞭炮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扫墓活动。

走在下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我忽然发现爷爷的脸上写满了忧伤,想必是在思念故去的亲人吧。我们都不忍打扰他。大家开始沉默不语。下山的路由于雨水而变得湿滑。爷爷突然一个踉跄像要滑倒,一旁的爸爸眼疾手快搀住了爷爷的手臂。爷爷则习惯性地拉住我,把我的手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我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爷爷爱我胜过对自己。雨雾中的爷爷显得有些苍老,但他对亲人、对我们的疼爱却是那样分明。此时,我似乎能体会到他深深思念故人的感情。也理解了他带领我们前来扫墓的用心。想着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对爷爷说:“您放心吧,我会自己小心的。”说完,我撇过脸,拉紧爷爷的手,朝山下走去……

作文5: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4
有关清明节由来和风俗的作文素材名家范文
李成秋:春雨的彩笔
韩少华:寻春
青秋:春天的心
张晓风:春之怀古
许地山:春底林野
朱自清:春

清明节由来-清明节风俗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经到了转暖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可以春耕播种了。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寻春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地,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哪怕真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韩少华散文选》)

春天的心
春天的心

作者:王蒙

春天的心活在春天的人的身体里。

春天的心是活跃的,生气蓬勃的,充满了活着的力量。春天使人爱生活:看呀,桃花的骨朵,柳枝的嫩芽,牛毛似的小雨帘子般地挂着,一切多美。生活本身是可爱的呀。听呀,池水的潺潺像低唱一首甜蜜的恋歌,晨鸟的啾啾像喁喁的情话,远处的孩子们唱了:“青草生,花儿红,斜织细雨里,老牛驮着牧童……”

这嘹亮的歌声使春天的心朦胧了,沉醉了。

嗅呀!翘起鼻子,刚下完雨的潮湿气息,钻进你的鼻孔,使你的心痒痒的。玩吧,跳吧,高歌吧,舞蹈吧,暂时忘掉你的痛苦。我们都是小孩子,应该有小孩子的心,而小孩子的心便是春天的心呀!

春天的心又是懒洋洋的一股子劲儿。朋友,你可晒过春天的太阳?倚着树、靠着墙,闭上眼睛,让金黄色的太阳从头至脚抚摸你,你感到和暖,你感到舒适,身子散了,软了,像棉花一样;身子轻了,没有丝毫重量。于是你的身躯自然地摇摆着,飘,飘,飘到天空里,坐在白云上,和云雀一同唱歌,和风筝一同跳舞。说起风筝,你可常听到风筝铜铃寂寞的嗡嗡的声音?还有远处的空竹声也是相像的。它使你每个细胞都酥软了,它使春天的心荡漾在那声波里。听到之后你或者便颓然卧在草地上,让小野花的黄蕊洒在你的鼻孔里;你或者会兴奋地跳起来,喊着说:“我们生活在春天里,我们生活在阳光里,我们生活在春天的阳光里!”本来嘛……

春天的心是美好的,善良的,纯洁的。因为美以大自然的为最美,而大自然的美表现在春天。你知道春山:远望苍翠欲滴,郊外踏青便是为了欣赏春山呀。你知道春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你知道春花春草,流行歌曲不是这样唱吗:“春天的花,是多么的香”;通俗的对子,不是这样写吗:“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你知道春雨:“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你知道春宵:“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以及什么“月移花影上栏杆”……好了,这些歌颂春天的句子是实在写不完的;人在这美的结晶里,丑恶的会变成美善,污浊的会变成纯洁。春天本身便是诗,何待写她在纸上?而春天的心,便是诗里的诗了。

虽然如此,春天的诗和含苞待放的春花一样,和刚伸出头来的草一样,是幼稚的,是脆弱的。她是才入世的小娃娃,而不是千锤百炼的勇士;她是呢喃倩舞的小燕,而不是在狂风暴雨里挣扎的海燕;她是小花而非大树,诗歌而非枪炮(请恕我这句话似乎包括对诗歌的不敬)。但是,春天要被更成熟、更热情、更坚强的夏天代替,春天的心也变成钢铁的心了。

——本文来自恩施姐妹论坛『Esister.Org』原帖地址:http://www.esister.org/viewthread.php?tid=2485&fromuid=157
第2个回答  2012-04-03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 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 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 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第3个回答  2009-04-04
作文1: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溱潼去扫墓。
溱潼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素有“苏中明珠”的美称,这里不仅有世界珍稀动物“四不象”———麋鹿,还有闻名天下的“溱潼会船节”。听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说,会船节时这儿可热闹了!再过一天就是“会船节”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啊,可妈妈说,我当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觉得十分遗憾。

我们整个家族的人都去给我的太太太公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太帮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时,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太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太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太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
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的小红军。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第4个回答  2012-04-0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还要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实实的,这样才会不让自己遗憾,并且对得起他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