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的重要地位

如题所述

首先,市场经济的特点体现为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占主要地位,所以过去以计划分配的方式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情况大大减少。各种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活动来出售产品和获取资源。市场交换活动(即商业活动)的规模必然会迅速扩大。其涉及的面也会更广。如过去主要不是通过商业的方式来分配其产品一些行业和企业,(如重要生产资料、电讯、邮政、铁路、民航、教育、医疗等)也开始进入商业化运作的行列,在中国商业活动的覆盖面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的广泛。
其次,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商业流通的重要性更为凸现,90年代以来,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1999年,有关部门所作的调查中,供大于求的商品种类已高达80%。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其销售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于是选择适当的分销方式和流通渠道已成为制造企业所关心的重点,商业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已大大提高。
再次,改革开放的政策已使国外的商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我国。各种新型的商业业态已在我国出现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从90年代初,国外现代百货业的时入,使我国主要城市的百货商店掀起一轮改造热潮开始,连锁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大卖店、自动售货机、电视直销、会员制批发超市,以至特约代理商,经纪人等各种新型的商业业态接踵而至,使我国的商业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于是也就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最后,80年代以来,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独家垄断的局面,拓宽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形成了“百业经商”的局面,这对于流通渠道的“疏通”促进生产和满足消费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商业流通领域在新形势下的管理和规制却没有及时跟上,于是就出现了商业流通领域中的无序和混乱的局面。困货倒卖、假冒伪劣、恶性欺榨乃至“三角债”等问题的出现,使商业流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流通成本上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起新的流通秩序,优化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便成为逐行解决的课题。
此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包括商业、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也说明了这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