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力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洞察力(insight)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人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

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就这层意义而言,洞察力就是“开心眼”,就是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 其实洞察力其实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扩展资料

人的洞穴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

一、确立目的。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质特征。

二、制订计划。在观察前,对观察的内容作出安排,制订周密的计划。如果在观察时毫无计划,漫无条理,那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三、遵循感知的客观规律。感知的一些规律也成为观察的基本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洞察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7-04
洞察力是理性的创造性功能,产生出理论与方法来检验理性;虽然洞察力是理性的第一且最首要的功能,但是它决不是决定性和可靠的功能。或许可以说在理性与启示的张力之间,我们看到了一种调和两者力量,将启示带来的混沌的意识流用理性梳理整齐,从而建构理论的大厦。一方面它可以使理性言语,另一方面,它没有稳固的基础,单独存在时缺乏真理的气度。
第2个回答  2019-06-13
洞察力是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功。可以说,心理咨询的技能成长历程就是一个洞察力不断提高的历程。依照哈佛大学咨询心理学教授佩里的观点,所有的心理咨询流派都可分为两大类,洞察力类和行为矫正类。
什么是洞察力?简单地说,洞察力是人们对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就这层意义而言,洞察力就是“开心眼”,就是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
我第一次感受洞察力,是在给一位名叫莫妮卡的哈佛学生做咨询中获得的。莫妮卡找我咨询是因为她自我感觉在哈佛大学很不适应,所以想转到她家乡附近的一所很平常的学校求学。对此,我最初的做法是想方设法帮助莫妮卡树立信心,闯过最初的学习难关,打消转学的念头。但没过多久,莫妮卡就不来见我了(专业上讲,这是阻抗的表现),这令我大惑不解。
在接受杜希(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督导时,我谈了我的这份困惑。杜希详尽地问了我一系列问题后,说:“我想你是陷入了莫妮卡为你设置的一个陷阱中了。我判断,莫妮卡之所以想从哈佛大学转学,一定有什么隐情没有讲出。”杜希顿了一下,接着说:“而你却一味地要她树立信念,增强信心,难怪她会对你产生阻抗反应。”
“那莫妮卡为什么要从哈佛转学呢?”我不假思索地反问。
“这,”杜希想了想说:“这就需要你在咨询中多听少说,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而不是总想着要完成你的咨询。”
“那你说我现在该做什么呢?”
“你应该主动与莫妮卡联系,而且在咨询中少谈怎样让她留下来,多谈怎样才能使她活得更开心。这样我想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杜希明确地说。
按照督导的建议,我主动邀请莫妮卡再来见我,并请她多讲生活,少讲学习。渐渐地,我发现了莫妮卡执意要离开哈佛大学是缘自她一块难以明言的心病:她姐姐曾因代她去与男友约会而遭遇交通事故瘫痪了,所以她生活得越是成功,内心就越感到对不起姐姐。当她感觉与姐姐一样平凡时,内心才能平静。换言之,莫妮卡想从哈佛转学,不是因为学习环境不适应,而是因为心里的愧疚在作怪。所以,莫妮卡能否在哈佛大学留下来,关键取决于她是否能与姐姐真心沟通,走出愧疚感的牢笼。
通过这次咨询,我感受并了解了洞察力。心理咨询远远不止于帮助树立信念,增强信心。它需要人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化无意识为有意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战胜自我。
第3个回答  2006-07-03
什么是洞察力?简单地说,洞察力是人们对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就这层意义而言,洞察力就是“开心眼”,就是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角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
第4个回答  2019-09-06
真正让人获得幸福、成功、财富、地位的,不是欲望,而是你对事物的洞察能力!
洞察力,是每个人都有的认知能力。
洞察力,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策略能力的心理基础。
每个人都有两套“认知--行为”系统
一套:可以称之为“反应”系统。
还有一套,可以称之为“洞察”系统。
在“反应”系统中,人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来自于以往的“经验”,超出我们“经验”的东西,我们都会无法“反应”,我们要么抵触、要么惊慌失措。从某种角度来看,在“反应”系统中,看到的世界就是我们头脑中“经验”的世界,而非全部真实的世界。
而在“洞察”系统中,人对事物的认知,可以摆脱已有经验的束缚,直接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并用这种发现去指导人的行为。所以从某种度角度来看,在“洞察”系统中,看到的世界是本质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
3、进入“洞察模式”的困难所在
“反应”系统,是让我们人类能够在人类社会中、在大自然中高效率生存、生活的一种很好的模式。
我们在胎儿时期就启动了“反应”模式,所以“反应”模式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开始运用了,所以人对这种模式有很强烈的依赖程度以及习惯性。
“洞察”模式的运用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先天就会,很多人先天就会在某些方面不自觉地进入“洞察”模式。
有些人在艺术方面、有些人在科学方面、有些人在生意方面,这些人都会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就。我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天赋”。
但是这种天赋只会不自觉的运用在某些方面,除了这些方面就不会用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天才式的人物,在ta天才的领域是个天才,在其他方面就是个庸才,甚至是个蠢才。
还有一种就是后天通过自我觉悟、自我体验,发现自己的“洞察”模式,进入“洞察”模式。要做到这点就有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在于:
第一,在此之前我们都没有认识到,在我们的身体中还蕴含着一套“洞察”系统,因为没有认识到所以也就不存在发现与进入了。
第二,即使发现了自己洞察模式,真的要进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反应”系统实在太强大了,所以,需要通过持续自我训练,才能让我们做到。因此在年级太小的时候还没发去训练,而年纪成熟以后,“反应”系统又开始强大了,会阻止我们进入“洞察”系统。
发现“洞察”模式不容易,进入更不容易。
4、“洞察模式”对人的意义
之前的心理学研究都是对“反应”系统来研究的,从生物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是受到到基因、遗传以及社会环境两方面影响的,所以3岁看到老,这是很有科学原理,因为在“反应”系统中,婴儿时期建立的经验反应,会跟随ta一辈子。
所以,从“反应”系统来看人,人是宿命的,即使环境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而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发现自己的“洞察”模式,并且进入“洞察”模式,那么,这个人就能完全改变自己,甚至是这个人的性格、秉性。因为TA已经不需要“反应”了,TA以往的经验也好、性格也好、秉性也好就不会发挥作用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进入“洞察'系统等于重启一个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