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性别歧视

如题所述

我其实很想说用平常心看待的,但发现我自己都做不到,还是别劝别人了

不知道题主的性别,就以我自己来举例吧

我是女性,对待性别歧视肯定会是以女性为出发点来关注的,所以很多分析就会带有一定的性别偏向,男性同理,处于两个不同的群体,极少人会做到可以换位思考进而理解对方,首先要承认这一点

再来说性别歧视,在我看来,与其说歧视,不如说是一种思维认知更加准确

打个比方:对于男性的思维认知一般是阳刚之气、不拘小节,所以某部分看中穿衣打扮、举止“温柔”的男性就会遭到歧视;而对于女性的思维认知一般会是情绪化、多愁善感,所以在很多被认定为带有“理性”“决策”“果断”色彩的职业或者技能上,女性就很容易遭到歧视

因为这种认知可以说历史悠久,根基稳固且很难动摇,所以即使社会发展到了现在的状态,由它带来的的性被歧视也很难被打破

虽然这种认知一定程度上会给后来人带来捷径和经验,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它会束缚人类的多样性发展,这里再举个例子:一个男孩,从小喜欢针线活,有灵巧的双手,安静温柔的性格,可能会因为这种认知被迫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打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喜好,去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足球、篮球这种被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喜欢的兴趣,也许这个男孩将来会是一位有名的刺绣大师,可惜这种认知彻底摧毁了他的才华;女性同理,也许这个女孩将来会是一名决策者、政治家、科研工作者,但这种认知同样会摧毁这种可能性

这里我不想提关于男女平等的话题,因为无论这两方谁压过谁,带来的都将是对人类发展的束缚,人具有的主观色彩太过强烈,以致整个群体都无法客观看待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性别歧视不会有消失的那一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以下是我的一点愚见,要是有点地方说的不认同,还请原谅。

对于性别歧视,在我们大多数的观念中也许只是对于女性的歧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性别歧视这是一个双向的不论男女,都可以可能遭遇歧视。

首先,我们来谈谈,社会上较为明显的女性歧视。在许多父系社会中,女性会被认为是“软弱的”。在我国5000多年的封建思想的大环境下我国女性地位普遍不高,显而易见的是在古代官场、军队等重要场合均无女性大放异彩,我们耳熟能详的无法只有穆桂英以及花木兰等巾帼英雄。到了近代,因为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等运动启蒙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的部分世俗观念,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地位确确实实是有了许多的提升,其中在就业方面就有一定的提现,我国法律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对于女性的歧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没有出现呢?
第2个回答  2020-11-10
歧视是社会责任范畴重最为严重的四大不符合项之一,与雇佣童工,强迫劳动、骚扰(性骚扰等)、扣罚法定最低工资同罪,同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企业和单位都必须严格禁止,在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比如《就业促进法》也明文规定了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等歧视;我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也明文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也有相关不得歧视明确规定。

  而在实际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歧视在一些情况下还是存在的,比如身高歧视、相貌歧视、身体状况(乙肝及HIV/AIDS)歧视、婚育状况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等。性别歧视主要是针对女性就业者而言,有的单位明确要求不要女性,有的单位则虽不明确规定,但不要女性是其潜规则,更为滑稽的是,有的单位还要求女性应聘者无男朋友。当然我们不否认一些部门的特殊性而要相应的资格,但是这些特殊性必须依据国家的明文规定才可以实施,如司法资格、会计资格、报关员资格等,这些特殊规定不属于歧视的范畴。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自尊自爱,正确地对待歧视问题,并运用法律法规以及宪法赋予人们的免受歧视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社会应当在不同场合避免歧视问题的产生,增加社会认同感,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增进团结和民族凝聚力,预防和禁止歧视。
第3个回答  2020-11-10
性别歧视这个话题似乎从未停止过。

前几天随意翻看报纸,发现一条新闻:俞敏洪因发“不当言论”到全国妇联机关向女同胞道歉。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2018学习力大会中称,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的观点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晚间,俞敏洪就此公开发表的“中国堕落因为女性堕落”的言论在其微博致歉。这一风波又引起了人们对性别歧视话题的讨论。

1、性别歧视是指任何因为性别所造成的差别对待。

性别歧视也是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尤其指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

俞敏洪的言论显然对女性造成了伤害。凤凰卫视评论员宋忠平的一段评论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女人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是全部女人,而是一小部分而已。

男人就没有问题了么?肯定不是,男人有问题的或许更多,只是这个社会对男人更包容,对女人更苛责罢了。”

2、性别歧视做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有其渊源:

人类社会的早期,是男女平等的。男女共同获取食物,共同分享,共同照顾后代。

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女性慢慢居社会的统治地位,女性在原始社会的物质生产中重要作用,女性也是很受尊重的。只是这种情况后来被父系社会所取代。从此,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就成为延续千年的社会问题。

3、“对男人更包容,对女人更苛责”。

中国古代要求女性遵守三从四德,女性处在从属男性的地位。如果丈夫死了,女人不能再嫁,立贞节牌坊以表不再嫁的决心。

还有女人裹足,女人的身体、心灵都受到严重伤害。更压抑了女性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类似的性别歧视不仅中国有,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比如印度,阿富汗,孟加拉等国家甚至不把女性当人看待。

4、女性在工作生活中都有被歧视的现象存在。

如很多工作岗位对女性设限,未婚未育的女性不招,甚至很多岗位不招女性,女性在就业服务上总会被否定。

同样,在家庭生活中,男女双方都在外面工作赚钱,但是回到家中,大多数的家务活儿都是由女性承担。

女性既要赚钱养家,又要在家务活中奋力拼杀。

而有些男性就会认为,家务活就应该女性去做。他们骨子里摆脱不掉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和小农思想。

5、很多偏远的农村,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不让女童读书,获得较少教育的女性对于后代的教育更令人堪忧。

6、女性不要轻贱自己,性别歧视依旧存在,这种情况也不会马上消失。

对待性别歧视,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作为女性,更不能轻贱自己。

国家也有很多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出台,提倡男女平等,法律法规也有《反就业歧视发》《妇女儿童权益法》等维护女性的利益。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立法机关的执行力,招聘机构实行公道公正的招聘制度,对于性别歧视的消失是最好的推动力。

同时男性的思想观念也要有提高,男人女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缺一不可。

谁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男女是互补的。谁也不要歧视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10
性别歧视表面上看起来减少了,但很多隐性的性 偏见依然无处不在。 也许在面试中考官从来不会说男性优先,但你 会发现录取的男性就是比女性多。女性从出生起就受到歧视。绝大多数的农村夫妇喜欢要男孩远 胜于女孩,有的“运气不好”的夫妇连生了两胎女儿之后不惜交纳 罚金甚至抛弃女儿也要继续生育以试图生个男孩。这在很大程度上 是受中国上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新生儿的基因是父母双 方以几乎平等的几率共同决定的,而由于胎儿出生前是在母体中养 育,受到母亲的影响还要大于父亲。 那么,生了女孩,将来对下一 代的遗传、影响还要多于男孩,为什么却成了 “绝后”呢?多数是由于子女随父亲姓氏、年轻夫妇(在没有自己住房的情况下)随男 方父母一起居住的习惯所致。
习惯只不过是一种习惯,就像绝大多 数人习惯用右手吃饭、写字,难道我们就说我们的左手不如右手好吗?女性不仅在对后代的基因遗传上不低于男性,在对后代的照 顾、教育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产生的影响也是明显大于男性,在生育 后代中所承受的责任和苦难更是远大于男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