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30字

如题所述

《城南旧事》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冬阳 童年 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其中第一和第六部分内容很少,只是一前一后的总结性文字。中间四个部分是主要内容,每个部分各讲了一段故事,每段故事都有一个中心人物。“惠安馆”的中心人物是“秀贞”,“我们看海去”的中心人物是蹲在草地里的贼,“兰姨娘”的中心人物是“兰姨娘”,“驴打滚儿”的中心人物是“宋妈”。
  这部小说是林海音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写的是在旧时北京城南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小说和高尔基的《童年》类似,都是通过小孩好奇的眼光来认知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因此她也不可能辨别一切事物的是非,比如她无法分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
  小说的字里行间既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也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没有这些心理描写,直接引出后文会让人不理解原因。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为下文埋了伏笔。例如在“惠安馆”部分中,先对妞儿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眼底下有两个泪坑,这才让林海音和秀贞相处时发现秀贞也有两个泪坑以后,结合秀贞的描述,最终发现妞儿就是秀贞失散多年的小桂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更有好几个做铺垫、埋伏笔的地方。如“妈妈今早的眼睛红肿着”、爸爸的夹竹桃的败落、老高的话语都为文末“爸爸的花儿落了”埋下伏笔。
  而这些都是在电影中不能表现出来的。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把文字转变成影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取舍。把几天才能阅读完的一部小说压缩成90分钟的电影,对导演的要求很高。电影增加的是一些在原著中没有的对话,不多,主要是减的。在看原著的时候,我发现“兰姨娘”这一部分比较陌生,好像在电影中没有出现。之后证实的确没有出现。删去“兰姨娘”这一部分,就相当于删去整本书五分之一的内容,导致其中有关宋妈的一系列事情都删去。巨大的改动让人们产生了疑问。网上对于删除这一部分有两种猜测,一是说可能为了电影“整体结构”的考量,二是说可能因为“兰姨娘”这个“姨太太形象”过于负面。
  无论如何,删除这一部分应该是和原著有很大不符的。影片对原著的大变动让感情基调变得沉重,但原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哀而不伤的,林海音是乐观积极的。由此可见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以后更应该读原著,得到更真实的体会。
  除了电影中无法表现心理活动、“兰姨娘”部分被删除之外,电影还有一些改动。比如在“惠安馆”部分,对秀贞为何发疯作了解释。是因为思康叔说是去几个月就会回来但最终一去不回,再加上秀贞刚生下小桂子,在自己熟睡的时候,孩子被父母偷偷抱走,丢在城门下了。思康叔一去不回的情节,在电影中却被改成思康叔被好些人带走了,“外头风声很紧,北大已经抓走不少人,等着过堂呢!”这让电影增加了一份政治色彩,也许是为了突出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吧。另外,文章和电影在这一部分结束时都有秀贞和小桂子一起赶火车的内容。如果像这样更改了故事情节,秀贞也就知道思康叔去了哪里了,也就不用赶火车了。但秀贞最后还是赶火车,这和前面的情节矛盾。所以无论怎么说,这种改动都是不合理的。
  原著和电影的区别主要就是这些了,下面要说的就是对原著的理解了。
  英子是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她第一次见到妞儿,看到妞儿被别人逼唱歌,打抱不平,拿过妞儿手中的碗,对人说:“凭什么?”后来,英子得知小桂子的脖子上有一块胎记,立即帮秀贞寻找小桂子。最后冒着大雨带着妞儿——也就是小桂子来到秀贞家中,后来英子因此发了高烧,昏迷了好几天才醒过来。
  英子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这是她最突出的特征。当人们都远离惠安馆的秀贞,说她是疯子的时候,唯有英子不怕她,走上前和她交流、玩耍;当人们都在议论盗贼每天偷家里东西的时候,唯有英子在草地里见到了那个善意的贼,并且和他交为最好的朋友,说自己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后来自己无意中揭露了贼的身份,让贼被抓走了,甚至差点流下眼泪。
  英子更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这也许和天真的小女孩矛盾,但是的确是这样的。英子用孩子的眼光就能看待复杂的世界,的确很聪明。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城南旧事》在回忆童年的同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的原因吧。
  读完文章,我突然对林海音感到好奇。为什么她可以时隔多年还清楚记得自己的童年,甚至是每一段对话?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连发生的事情的大概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几件最近提起过,比较大的事情,而且也只能记住大概。比如我知道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去云南西双版纳游玩过,但是游玩了什么、怎么游玩的早就忘记了。可见林海音的心细。我们现在记住童年琐事的唯一办法就是靠写日记了。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童年,也许几十年后,我们童年居住、曾经去过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找不回最初的感觉了,也就只能靠照片、日记怀念过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7
《城南旧事》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冬阳 童年 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其中第一和第六部分内容很少,只是一前一后的总结性文字。中间四个部分是主要内容,每个部分各讲了一段故事,每段故事都有一个中心人物。“惠安馆”的中心人物是“秀贞”,“我们看海去”的中心人物是蹲在草地里的贼,“兰姨娘”的中心人物是“兰姨娘”,“驴打滚儿”的中心人物是“宋妈”。
这部小说是林海音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写的是在旧时北京城南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小说和高尔基的《童年》类似,都是通过小孩好奇的眼光来认知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因此她也不可能辨别一切事物的是非,比如她无法分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
小说的字里行间既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也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没有这些心理描写,直接引出后文会让人不理解原因。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为下文埋了伏笔。例如在“惠安馆”部分中,先对妞儿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眼底下有两个泪坑,这才让林海音和秀贞相处时发现秀贞也有两个泪坑以后,结合秀贞的描述,最终发现妞儿就是秀贞失散多年的小桂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更有好几个做铺垫、埋伏笔的地方。如“妈妈今早的眼睛红肿着”、爸爸的夹竹桃的败落、老高的话语都为文末“爸爸的花儿落了”埋下伏笔。
而这些都是在电影中不能表现出来的。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把文字转变成影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取舍。把几天才能阅读完的一部小说压缩成90分钟的电影,对导演的要求很高。电影增加的是一些在原著中没有的对话,不多,主要是减的。在看原著的时候,我发现“兰姨娘”这一部分比较陌生,好像在电影中没有出现。之后证实的确没有出现。删去“兰姨娘”这一部分,就相当于删去整本书五分之一的内容,导致其中有关宋妈的一系列事情都删去。巨大的改动让人们产生了疑问。网上对于删除这一部分有两种猜测,一是说可能为了电影“整体结构”的考量,二是说可能因为“兰姨娘”这个“姨太太形象”过于负面。
无论如何,删除这一部分应该是和原著有很大不符的。影片对原著的大变动让感情基调变得沉重,但原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哀而不伤的,林海音是乐观积极的。由此可见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以后更应该读原著,得到更真实的体会。
除了电影中无法表现心理活动、“兰姨娘”部分被删除之外,电影还有一些改动。比如在“惠安馆”部分,对秀贞为何发疯作了解释。是因为思康叔说是去几个月就会回来但最终一去不回,再加上秀贞刚生下小桂子,在自己熟睡的时候,孩子被父母偷偷抱走,丢在城门下了。思康叔一去不回的情节,在电影中却被改成思康叔被好些人带走了,“外头风声很紧,北大已经抓走不少人,等着过堂呢!”这让电影增加了一份政治色彩,也许是为了突出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吧。另外,文章和电影在这一部分结束时都有秀贞和小桂子一起赶火车的内容。如果像这样更改了故事情节,秀贞也就知道思康叔去了哪里了,也就不用赶火车了。但秀贞最后还是赶火车,这和前面的情节矛盾。所以无论怎么说,这种改动都是不合理的。
原著和电影的区别主要就是这些了,下面要说的就是对原著的理解了。
英子是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她第一次见到妞儿,看到妞儿被别人逼唱歌,打抱不平,拿过妞儿手中的碗,对人说:“凭什么?”后来,英子得知小桂子的脖子上有一块胎记,立即帮秀贞寻找小桂子。最后冒着大雨带着妞儿——也就是小桂子来到秀贞家中,后来英子因此发了高烧,昏迷了好几天才醒过来。
英子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这是她最突出的特征。当人们都远离惠安馆的秀贞,说她是疯子的时候,唯有英子不怕她,走上前和她交流、玩耍;当人们都在议论盗贼每天偷家里东西的时候,唯有英子在草地里见到了那个善意的贼,并且和他交为最好的朋友,说自己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后来自己无意中揭露了贼的身份,让贼被抓走了,甚至差点流下眼泪。
英子更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这也许和天真的小女孩矛盾,但是的确是这样的。英子用孩子的眼光就能看待复杂的世界,的确很聪明。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城南旧事》在回忆童年的同时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的原因吧。
读完文章,我突然对林海音感到好奇。为什么她可以时隔多年还清楚记得自己的童年,甚至是每一段对话?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连发生的事情的大概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几件最近提起过,比较大的事情,而且也只能记住大概。比如我知道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去云南西双版纳游玩过,但是游玩了什么、怎么游玩的早就忘记了。可见林海音的心细。我们现在记住童年琐事的唯一办法就是靠写日记了。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童年,也许几十年后,我们童年居住、曾经去过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找不回最初的感觉了,也就只能靠照片、日记怀念过去了。
0 7
更多回答(2)
周围人还关注
孩子早恋怎么办
洗纹身前后照片
垫鼻子假体图片
白癫风病的图片
怎么求婚最浪漫
亚马逊商城书城
婴儿血管畸形图片
碧生源怎么样

百度知道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
立即下载
相关问题
速求城南旧事读书心得 自己写的 20
第2个回答  2018-03-21
童年是美好的,也是珍贵的,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间真情,也知道成长必须付出代价。我想,只要我和小英子一样,心中有爱,乐观积极的生活,我的生活也会留下美好的记忆!
第3个回答  2019-06-30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的英子,不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因此能够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失散多年的母子终于得以相认了吃了瑛子的一桩心愿。年兽的英子分不清是善于恶,好人与坏人来一年,是一位敢于冲破封建盘里,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新女性送吗?安分守己谨小慎微平凡的幸福,却可望不可德。好🆚不好👎
第4个回答  2019-01-12
老北京的故事如同一坛老酒,散发出淡淡幽香,作者不刻意追求文字的华丽,而是用朴实不能再朴实的笔触去描绘,当时在英子眼里的那个老北京。就好似一幅动态的老北京素描。时间过得很快,童年的无忧无虑,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的远离,作者,京长大后心底的那份忧伤,留在纸上,也留在读者心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