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是如何演变的?对中国的崛起有何机遇与挑战?

从“硬冷战”到“软热战”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是“冷战”的胜利者,前苏联是“冷战”的失败者,但事实上恰恰相反,美国是“冷战”的失败者,前苏联才是“冷战”的胜利者。美国并未赢得“硬冷战”的胜利,但是,后来精心策划了“缓和”战略,出其不意发动了“软热战”,却反而攻其不备大获全胜。 美国的上述国际战略转变,是从越南战争失败开始的。法国殖民主义者因奠边府战败,被迫仓皇从越南撤退之后,美国迅速插手扩大势力范围,开始卷入了越南的冲突。美国的民主党前总统肯尼迪,倾向社会改良违反垄断资本意志,他曾对记者说打算将军队撤出越南,据认为这是他遭到暗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美国的垄断资本财团来说,发动一场越南战争可谓“一箭双雕”,既能加强封锁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又能通过扩大军火生产大发横财。但是,美国没有料到在越南战场上遭到了惨败,越南军队在中国的大力支援之下,六十年代后期在战场上不断获胜,后来美军有十多万人在自贡地区被包围,随时面临着丢脸的全军覆灭危险。正是考虑到越战的失败,以及牵制前苏联崛起的需要,就在中国反美态度最强硬的时期,尼克松亲自前来北京拜访毛泽东主席,弥补当年杜勒斯拒绝周恩来的傲慢失礼。 尽管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没有想到却深深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引起了国内广大人民的强烈抗议,庞大军费导致了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国际上,除了英国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美国,众多亚非拉国家甚至西欧的盟国,都强烈地表示反对美国的侵略越南战争。美国感到自己从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骤然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窘迫境地,已无力以西方领袖自居支配世界战略格局。 六十年代末,美国统治阶层鉴于越南战争的惨败,意识到了美国的“冷战”政策已遭到失败,被迫开始酝酿一系列国际战略的重大调整,主动放弃“冷战”转向了“缓和”战略。但是,七十年代初美国开始实施的“缓和”战略,并不是“放弃对抗”或采取“防守战略”,而是在英国经验丰富的谋略家的教唆下,采取的一种隐蔽的攻击性“软战争”策略。 尽管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实行冷战遏制,但是,未能阻止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步伐和综合国力提高。二战后初期,美国曾对前苏联拥有绝对的核武器优势,工业产值相当于前苏联的三倍之多。尽管前苏联曾遭受纳粹蹂躏战争创伤巨大,美国本土未受战火波及反而大发战争横财,但是,前苏联凭借着计划经济特有的动员优势,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而且奋起追赶美国,五、六十年代经济增长比美国快2.5倍,工业产值从50年相当于美国的30%,上升到80年相当于美国的80%,八十年代许多工业品甚至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成为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唯一超级大国,无论是核潜艇、导弹或先进的飞机坦克,前苏联拥有的数量不仅同美国旗鼓相当,甚至足以抗衡全部西方盟国的军事机器。前苏联的某些高科技武器研制甚至领先美国,如曾先于美国试验成功摧毁敌方卫星的太空武器等。由此可见,美国推行的“冷战”并未搞垮前苏联,反而促使前苏联建立了强大工业军事实力,倘若没有美国攻心战和戈尔巴乔夫失误,前苏联是不会骤然陷入全面瓦解的。七十年代,前苏联在欧洲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也是迫使美国从东南亚仓促撤退,甚至接近强硬反美的中国的原因之一。 美国对中国实行的长期封锁禁运也失败了。尽管旧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封锁禁运不利于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但是,新中国仍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短短二十多年完成了西方数个世纪的工业化历程,已成功地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包括重工业、民用工业和强大的国防工业,从汽车、飞机和各种工业机器设备,到核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均能自行制造,倘若美国继续执行敌视中国的冷战遏制政策,根本无法阻止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还可能付出比越南战场上更为惨痛的代价。 冷战期间,美国忙于集中精力对付前苏联,对日本和西欧采取了宽容的扶植政策,但是,二十年间这些国家的实力不断崛起,美国开始担心自身国力的相对衰落。五、六十年代,美国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下降了十一个百分点,而日本所占的比重却翻了三倍之多,西德所占的比重也增加了50%。法国戴高乐领导的民族主义政府,不愿总是围绕美国的指挥棒打转,退出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组织。越南战争爆发后,大多数西欧国家强烈反对美国的政策,美国尚无法在外交上协调北约的成员国,更不要说指挥北约各国参与侵略战争了。五、六十年代,西方迫于冷战压力进行的社会改良,如推行政府干预政策和国有化运动,蓬勃发展的工会和民权运动,也威胁到了垄断资本的政治经济统治地位。
中国的崛起,所采取的政策必须能在相应的情况下做好相对举措。比如上述所讲,建立和平的外交环境,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促进各贸易区的合作和发展,促进合作组织的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援助,并尽快解决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四大贸易国,经济实力排名第六。按估算,以此为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中国将在2010年以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中国的崛起无疑会带动亚洲就业增长,中国的经济地位不容忽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9
二战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是二战之后国际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转变为雅尔塔体系。
由于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能力大幅度削弱,美国为了稳定自己得霸权不让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夺走,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各国经济上的援助。并且与欧洲各国建立了以美国为首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北约。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各国则建立了与北约对立的华沙条约组织,称华约,至此冷战得格局正式拉开。

对中国的崛起有何机遇与挑战?
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其指导思想为马列主义,所以将从解放初期得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其必将得到社会主义打国苏联的援助。
挑战:由于中国得成立代表着有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必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照成压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担心社会主义猖獗危及到自身,所以:朝鲜战争是一个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挑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08
二战后是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一超多强格局,多极化只是个趋势并未形成事实。机遇和挑战那就很多了。主要把握多极化和全球化这两个趋势就差不多了
第3个回答  2009-05-06
多极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