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屈原悼词

字数500左右,要有悼词的形式

  屈原同志的悼词
  楚国王党中央、楚中央人民政府沉痛宣布:伟大的地主阶级革命战士、忠诚的皇室宗亲成员,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志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因故逝世,享年62岁。

  屈原同志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一个著名的革命家庭, 从小接受了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良好教育,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该家庭的接班人,进入以楚怀王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屈原同志先后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外交部长、中央党校校长、副总理等职,参与了楚国中兴大计的规划和具体实施。屈原同志在内政上推行改革,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分子;在外交上坚决反对秦帝国主义的霸权,识破了秦国总理张仪的离间计,积极参加各项国家活动,倡导成立了反秦联盟,赢得了国际各国的尊重。

  正是由于屈原同志的努力,使秦帝国主义分子不敢东进我国疆土,使百姓无忧。而他的内政改革也引起了党内一些干部的不满,如皇后郑袖、公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三人帮”就多方阻拦、横加干涉,并设计陷害了屈原同志,使他远离了党的领导集体,远离京都。

  屈原同志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气馁,他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以文德教化所在地人民,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重。在这期间,他发表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爱国主义诗篇,集合了他毕生的抱负和治国理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开创了诗歌集体创作向个人创作的先河,影响了一代文风。

  屈原同志的一生是光辉和伟大的,他的爱国热情将永远激励国人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他的名字将和他的诗篇一起永存。屈原同志永垂不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0
屈原

汨罗江畔,滔滔清浪重重碰撞着岸边,意欲紧拥着碣石,无奈却溅落,坠去,随滚滚江水东逝大海。浪声铿锵,执著也毅然,不仅使人浮想翩跹想到你,屈原。你与激浪一般想攥住荆楚的疆土,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荣,但你找寻了一辈子,却伴着你的绮梦葬身汨罗。

淌过亘古的江水溯游而上,在黯淡的烛光中望见了你。你无奈地脱去三闾大夫的衣胞,恨得咬牙切齿,扬起笔锋疾书,狂啸出你满腹的怨恨与牢骚。昔日任左徒图议国事,接遇诸侯的年华不再,你粲然笑颜亦鬓微霜,大楚联齐抗秦的修明盛世渐渐地也被一心贪享贵族特权的投降派的排挤谗言所腐蚀,吞噬。回首有恨无省的往事,你便怒火中烧,恨彻心扉。但写完横世的《离骚》后,你却问天长叹,热泪纵横凄然望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清楚,为了找寻理想的美政,“亦余心之所善”,它必将履行,“虽九死,其犹未悔!”

历史重重地行进着,不曾停辍,无论多少横尸碾死在它的车辙上。那一年,怀王听信奸言,念私利而不顾大局,纵虎归山而爆发了又一场杀戮。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大厦将倾。数十万的将士血洒刑场,载着猩红的幽叹汇成了贲张的波涛。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潸然涕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目睹了遍野衰颓后,羸弱的你掩面低泣,一腔热忱苦心化作篇篇祭文,“魂魄毅兮为鬼雄”以奠国殇。秋冬之绪风,蔽日之旌旗,在你痛碎了的心上刻尽伤痕,但你对荆楚富强的赤诚,对庶民安泰的追寻却在累累伤痛中潜滋蔓延,汩汩喷涌。痛哭数日,你炯然的瞳仁依旧如炬,“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帝王朝代的更迭并没使你还官,在顷襄王的残杯冷炙旁,你找寻的梦想更像那浮浪激起的金辉薄雾,缥缈得虚无,美好得令人心碎。“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你深知仕途无望,仍死死坚守着平生找寻的绮梦,行吟江畔如坠痛渊。有人劝诫你要与世推移,你却笑笑,笑颜如苏世独立的清溪,在浊水中亦不濯足而苟活。是啊,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最终,你还是怀石孑立于汨罗江畔。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汨罗清清清几许,你,屈原,找寻了一辈子清白与安泰却终究不得志,载着汨罗清水的荡地下,夙愿得以在理想中彰显,人格得以在长眠中永生。

屈原,你找寻了一辈子,虽只展现坠江时的绚烂芳华,只泛起清漪,只留下轻息,但也足够了,毕竟江岸的青草知晓,毕竟后代的世人为你叹息,毕竟举世的志士向你景慕。勿需颂“魂归来兮”的悲吟,只求你在江底静静安睡,梦中一享找寻一世的歌舞升平的颂歌。
第2个回答  2009-05-10
维戊子五月,节届端午。云蔚千重,晴翠万里。我云大学子,深铭先生高洁,谨承先生忠节,思贤慕圣,集聚以祭先生忠魂,谨为文以告先生英灵。

文曰:

时在庚寅,贞魂以降,日月华光,耀我国邦。先生名平,字曰灵均。内美素秀,外重修能。先生之行,苏世独立,先生之德,横而不流,辅于庙堂,兴荣楚邦。善鸟香草,以配贞洁之躯;虬龙鸾凤,以托君子之志。瑾瑜玉心,尽蕴珠玉之辞;草木竹笔,能做锦绣之章。

夫人讳明洁,物忌坚芳。更知象以齿焚,蚌以珠亡?声溢金石,志华日月,何遭世之极罔?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訾议流言,辱没清芳。一腔忧国,竟为上官所谗,满怀忠君,何为怀王所逐?深思行吟江潭,高举怅叹秋波。哀怨难托,离骚不堪故国之忧;忠情难诉,渔父难解贞洁之志。天道苍茫,何处国乡?幽愁忧思,独怜自伤。举首怀石,投于大江!悲哉屈子,赴江死节难堪伤;壮哉屈子,蒙冤怀国忠及仼,至今湘水秋波,怒卷难释,汨罗秋风,呜咽未平。先生之逝,浩浩国殇。

先生既逝,冤屈流于污史,愤万世之人情,高节显于后世,励千代之国民。后之继者,慕高洁而自省,想清忠而内惭,流芳泽于华夏,劝勉国中之民族。义愤所激,莫不恨集愤聚,自奋以图强,精忠以死节。是遭万劫之烽烟,未能焚华夏于烬灰;遇千难之天祸,更增民族之心向。看我今日之中华,大国泱泱,瞻我民族之未来,定能富强。

观今之繁荣,想先生之长风。回望故楚,江山依旧,山枕寒流。麓山油油。湘水悠悠,先生之风,江山同秀!

故赞曰: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又赞曰: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哀哉屈子,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第3个回答  2009-05-10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
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第4个回答  2009-05-10
楚国王党中央、楚中央人民政府沉痛宣布:伟大的地主阶级革命战士、忠诚的皇室宗亲成员,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志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因故逝世,享年62岁。

屈原同志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一个著名的革命家庭, 从小接受了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良好教育,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该家庭的接班人,进入以楚怀王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屈原同志先后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外交部长、中央党校校长、副总理等职,参与了楚国中兴大计的规划和具体实施。屈原同志在内政上推行改革,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分子;在外交上坚决反对秦帝国主义的霸权,识破了秦国总理张仪的离间计,积极参加各项国家活动,倡导成立了反秦联盟,赢得了国际各国的尊重。

正是由于屈原同志的努力,使秦帝国主义分子不敢东进我国疆土,使百姓无忧。而他的内政改革也引起了党内一些干部的不满,如皇后郑袖、公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三人帮”就多方阻拦、横加干涉,并设计陷害了屈原同志,使他远离了党的领导集体,远离京都。

屈原同志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气馁,他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以文德教化所在地人民,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重。在这期间,他发表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爱国主义诗篇,集合了他毕生的抱负和治国理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开创了诗歌集体创作向个人创作的先河,影响了一代文风。

屈原同志的一生是光辉和伟大的,他的爱国热情将永远激励国人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他的名字将和他的诗篇一起永存。屈原同志永垂不朽!

楚 国王党中央

楚 中央人民政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