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办个养猪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想办个养猪场,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如果办养猪场都需要注意哪方面的问题呢?多谢。

防与治的辩证关系
防是全方位的,从品种引进、环境控制、饲料管理、药物预防、疫苗接种,一直到病猪处理,都应该有防疫意识。引猪需要先隔离观察,或者抽血化验,受条件和技术限制,小型养猪场可能做不到,但大中型养猪场却不能忽视。环境控制是预防疫病的源头,大型养猪场做得很到位,但小型养猪场做得不够好,环境消毒有死角,空气消毒有漏洞,散养户甚至根本就不消毒。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在保证空气清新的条件下,适当缩小消毒密度,既能节约资金和人力,也有利于激发猪群的自我免疫功能。
饲料的问题主要是同源动物饲料成分。2006年流行的猪病,从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分析,有很多属于圆环病毒继发或原发案例,之所以大面积暴发,除了流感等诱因外,饲料源性病原的入侵可能是最大嫌疑,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同源动物屠宰废弃物大面积在乳猪料和小猪料中使用,可能早已埋下了随时暴发的定时炸弹。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饲料厂家加强自我约束。
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很重要,不可或缺,但这里边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些养猪场用药过量、过滥,免疫接种时不考虑实际情况,恨不得将所有的疫苗全部用上才放心。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混乱用药会破坏猪肠道菌群平衡,还有可能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过量接种能引起免疫麻痹,有时还可能会引来疫病。
病猪的治疗和护理不容回避。虽然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是养猪场内致命的“杀手”,但给予积极的隔离、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机体康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也有利于积累临床经验,康复猪血液还具有极强的利用价值。当然,药物投入要有限度,超出应有价值的投入是不合算的。如果不给予合理的隔离治疗,只能使疫情扩大,危害不言自明;而不加分析地随便淘汰发病猪,也会丧失借鉴的机会。
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大病要重视,小病不忽视。搞好大病的防治是猪场防疫工程的核心,但小病也不应该忽视。我们都知道,养好子猪十分重要,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子猪的存活率。一般情况下,哺乳子猪的死亡率为5%~25%,其中,压死44.8%,弱死23.6%,饿死10.6%,畸形3.8%,外翻腿3.0%,下痢3.8%,关节炎1.7%,湿疹1.2%,流行性感冒0.7%,咬死1.1%,其他5.7%。控制好了这些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小病,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子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猪效益。许多养猪场非常重视预防传染性疾病,却不太注意预防寄生虫性疾病,其实,寄生虫能掠夺营养,破坏猪体组织,诱发细菌感染,严重时还可引起死亡,使肥育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
大猪是关键,小猪是基础。养猪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互衔接、承前启后,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小猪阶段,促进发育是必要的,但不可急功近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供给全面的营养,促进协调发育。有些养殖户在饲养小猪时,常常喂给高营养浓度的饲料,如羊奶、花生乳、小米粥等,为了调整饲料的口味,还要加入肉汤、虾酱等,不注意给予必要的粗饲料,不进行采食能力锻炼,这样既可能造成浪费,也容易在饲料过渡阶段造成应激,影响换料阶段的生长发育。大猪阶段,促进增重是主要任务,但要合理利用饲料,还要正确处理长肉与长膘的关系,加以适当的营养调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大处要耐心,小处要细心。为了保证良好的效益,养猪场要从品种选择、资源利用、日粮配制、环境控制、育肥制度、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耐心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细心做好小处的工作。用生石灰、草木灰进行日常消毒,花钱不多,效益不小;高温季节,给猪喂些西瓜皮,不用资金投入,也能帮助清热解暑、刺激食欲;注意改进料槽高度和饲料添加方式,减少饲料浪费。日常管理事无巨细,大中有小,小中含大,重大不忘小,效益才会高。
土与洋的辩证关系
土种猪分布广泛,品种复杂,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和培育,都具有了适应本地气候条件、饲料资源和管理方式的特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抗病性能好,不易患病。饲养土种猪虽然周期长,效益相对较低,但可以采用较为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包括野生饲料、农作物秸秆、农副加工产品等,投入不多,效益明显,又加上肉质口感好,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售价自然比洋猪高,即使生产周期长一些,也有账可算。近几年,很多散养户就靠养殖土种猪创出了好效益。目前最大的缺点是许多地方在使用洋猪进行品种改良过程中,造成了血统混乱,真正不含外血的土种猪已不多见。
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体型大,产肉率高,生长发育快。利用洋品种改良本地品种形成的杂交猪,瘦肉率高,生长很快,一般6个月即可出栏,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生长快需要很高的饲养管理条件,尤其是需要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如果饲料条件达不到要求,生长速度反而不如土种猪快;又因为猪只生长快,自身免疫功能无法同步完善,抗病力较差,如果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比较而言,一洋一土的二元杂交猪适合小型养猪场和散养户饲养,“洋三元”和两洋一土的“土三元”杂交猪更适合大中型规范化养猪场饲养。
总而言之,不管是饲养土种猪还是洋种猪,都要因地因时制宜,不切实际地贪大求洋、盲目跟风,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益。
贵与贱的辩证关系
许多散养户的做法,看似适应市场,实则违背市场规律:猪肉价格攀升了,就开始大量养猪,猪肉价格跌落了,就开始疯狂淘汰种猪。其实,猪肉价格的高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2007年5月份以后,猪肉价格出现了全国性的疯涨,许多人以为此时养猪肯定能获暴利,一些养猪场户便纷纷开始扩大养猪规模。
其实,导致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很多,此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出现,导致肉猪存栏量减少、子猪成活率降低,使得养猪风险增大;饲料价格飞涨,用药投入增加,人力成本跃升,大量压缩了养猪效益。据广东省调查显示,2007年5月中旬,养猪业的饲料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了近25%,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同期的兽药投入上涨了40%~50%,人工及环保费用也有大幅提高。这样,就使生猪生产成本从每千克8.5元跃升到每千克10元,又加上子猪价格达到每千克12元~13元,所以,尽管育肥猪的收购价突破了每千克10元,实际利润并没有增加多少,有的甚至亏本。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反观2006年2月份以后的猪市,价格长期低迷,三元猪维持在每千克6.5元~7元、土杂猪5.5元~6元,已抵近保本线,严重挫伤了养猪户的积极性。一段时间过后,散养户逐步丧失信心,开始淘汰种猪、抛售子猪,这其实已经为后来的猪价上涨埋下了伏笔。显然,如果能在猪价低位徘徊时,低成本购进种猪和子猪,在价格高峰期销售子猪、出栏育肥猪,就能占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所以,无论是贵是贱,都要有辩证的眼光,用理性的思维做客观的分析,善于在价格低迷时看到希望,在价格走高时看到风险,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圈与牧的辩证关系
猪群圈养是大势所趋,但圈舍养猪需要有充足的房舍、设备、能源、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人工等资源,这对许多小型养猪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的研究证明,中小型养猪场完全可以采用“牧场养猪”或“舍外养猪”的生产方式,温暖的季节,在牧场上一直将猪养到上市。这种舍外饲养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只需要几个简易猪棚,有拆装方便的围栏,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能源消耗低,固定成本比封闭式养猪大约低30%~40%,总成本低5%~10%。这种养猪方式,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猪群健康则不易传播疾病,有利于提高繁殖率,便于处理粪便,不会对空气和水质造成污染,猪肉品质好,瘦肉率高,很受消费者欢迎,适于农村地区的养猪场使用。
我国的养猪业有70%依靠农村散养户支撑。农村的散养户大多采用圈舍饲养方式,其主要优势是不占用劳动力,可以消化处理余粮,充分利用剩饭剩菜,能积存高效农家肥。但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污染严重,疫病难控制,又加上不成规模,效益不高。
在一些偏远村庄,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依然存在。猪食性杂,放牧饲养可利用多种青绿饲料,以及收获作物时遗留的部分,虽然周期长,但能大量节省饲料成本。放牧饲养的猪群,体质好,抗病力强,代谢旺盛,肌肉发达,脂肪少,肉质鲜嫩,更受市场欢迎。放牧的种公猪,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使用年限长。一个经验丰富的放牧员,可以放牧管理30头~50头猪,比圈养效率高。选择哪种养殖方式,需要辩证分析,量力而行。

参考资料:http://www.qingchijixie.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7
很多, 比如 预防 饲养管理 环境控制 栏舍建设 人员 资金 等,,,,,
第2个回答  2009-05-06
需要注意的地方确实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在网上搜搜给你推荐哥网站吧
http://bbs.zhurouwang.cn
http://www.zhurouwang.cn
里面有很多猪场建设方面的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http://bbs.zhurouwang.cn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06
现在搞养猪行业必需有一套自己生产低成本的饲料技术不然是很难赚钱的,现在可以考虑把养猪业和黄粉虫养殖结合起来,把生活和农村的废料都利用来做为黄粉虫的饲料,再把养殖出来的黄粉虫以及黄粉虫粪便都做为养猪的饲料,可谓是变废为宝,绿色生态,而且可以做个品牌虫子猪项目。在这方面的技术由广东鹏翔黄粉虫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已经是行业内最成熟的厂家。
黄粉虫的养殖方法简单,占地少,产量高而且饲料来源广泛,可以利用当地的农副废料,秸秆、米糠、薯渣、豆渣、花生壳粉、酒糟以及其他农村废弃物来养殖黄粉虫,再用黄粉虫来作为石蛙的饲料,把黄粉虫的粪便作为养猪养鸡或者养鱼的饲料,这也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生态养殖链条。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约7亿吨,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占全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30%。我国对秸秆饲料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饲料工业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目前仅限于挖坑青贮以及小规模的氨化处理,每年农作物秸秆的绝大部分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如果我们每年能将作物秸秆的60%加以利用,经处理后加工成饲料,所发挥的效益相当于现在全国的全部饲料用粮约(8700万吨)。因此开发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是我国民族饲料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全球的蛋白质饲料需求不断增加,蛋白质饲料严重缺乏,显得尤为突出。如何解决日益增长的蛋白质饲料的需求,在发达国家尝试的最重要且最经济的途径就是开发昆虫蛋白饲料资源和各类农作物秸秆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处理后的饲料原料。我国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昆虫蛋白资源的产业化。农业部已将昆虫饲料列为被推荐的10种节粮型饲料资源之一,国家畜牧发展中心也将昆虫养殖列入我国今后大力发展的7类养殖业之中。国家计划委员会将“黄粉虫产业化推进”列入2000年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农业部将“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列入2001年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等。所以目前应用较广的饲用昆虫资源主要就是养殖黄粉虫。
再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白酒糟或啤酒糟等饲养黄粉虫,成本低廉,方法简单,可大规模生产,效益也很高。一般每1吨湿白酒糟可以饲养成40公斤鲜黄粉虫,如果按每吨湿白酒糟20元人民币计算,则每养成1公斤鲜黄粉虫的饲料成本仅为0.5元。或者用木薯渣、豆渣、酱渣等废渣来养殖黄粉虫,那么一吨的木薯渣也就是40到50元,那么养殖出来的黄粉虫成本也就是几毛钱的饲料成本,而且黄粉虫的粪便还可以作为养鱼养鸡的饲料成分,也就很好地把农村的废料真正变成了优质的饲料来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的档次,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谓是利国利民的生态产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