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手头有香港回归时的新华社社论《别了彭定康》

当时彻夜未睡,大约在凌晨2点来钟吧,听到了新华社的这篇社论,当时的感觉这绝对是大手笔的作品,娓娓道来,却又把中国人150年来如鲠在喉今日一朝洗雪的感情,描述得淋漓尽至。。可惜,从那以后,再也无处寻找这篇好文。

不知道哪位手头上有,可以帮忙找一下吗?
曾经搜索到一篇同样的提问,可惜回答者说让提问者去电视台档案室去查。。。。不要这么搞了吧??

别了,彭定康先生
                               ——纪念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
 
□ 肖  江
 
    香港回归倒计时指示牌告诉我们:香港回归祖国只有100天的时间了。在这最後的100天裏,中国人民包括香港市民在内还将为香港的顺利回归而努力工作著。香港的回归是众望所归,是历史的必然。
    在中华民族的子孙们额手相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裏,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尊敬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构想的缔造者——邓小平。伟大的邓小平用他智慧的思维为香港的未来绘制了一幅动人的蓝图。他的伟大构想,将和他的英名永存,并将付诸实现,一雪中华民族百年之耻。
    关心香港命运的人们不会忘记另一个人,一个在香港回归的主旋律中,弹奏不和谐音符的人,一个夕阳下啜咽最後晚餐的末代港督,他的中文名字叫彭定康。
    彭定康先生是道地的英国贵族後裔,承袭著先祖的福荫,也许在老祖宗的陈年旧梦中,知晓遥远中国的博大和富饶,也许在大英博物馆的历史书籍中领悟了老祖宗们的“武功”。当了政客之後,也念念不忘遥远东方的那条龙。终於,1992年4月,在好友英首相梅杰的提携下,接替卫奕信的港督职务,於同年7月赴任。
    彭定康先生本不叫什麼“彭定康”,他的本名叫克裏斯·帕膳。据说,当他走马上任之时,中文公事管理局照例送上几个译名供他选择,他一眼就相中了“彭定康”三个字,据说是取“稳定安康”之意。可见,彭总督当初也是想安安稳稳过几天好日子的。
    彭总督上任伊始,给中国政府和香港市民的印象是颇佳的。因为,他一再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管理香港的出类拔萃的英才,并口口声声要把600万香港市民的利益放在最首要的地位。在对华关系上,他表示要把对华关系当做首要事项加以处理,并致力於建立良好关系。他还说,他本人与首相和外交大臣的个人关系密切,有利於他在港开展工作。他的这番表白确实换来不少赞赏。人们等待著不同凡响的彭总督付诸实际了。
    彭总督一上任就身著便装到处巡视,和平头百姓一起挤地铁,喝凉茶,和小贩握手,抱路上的儿童亲昵,替电台主持古典音乐节目,开放港督府举办音乐会。一个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的港督顿然让受中华文化熏陶的香港人油生敬意。彭总督在港督府内部也刮起了民主之风,他鼓励下属“直言纳谏”,开展平等讲座,还网罗人才成立“智囊团”为自己出谋划策,俨然一个礼贤下士的“明君”。这时候,他的治港蓝图也在他精心策划下完成,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政改”方案。在中方的强烈反对下,彭总督自恃後台强硬,开始了其既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又违反“基本法”的“征程”。
    彭先生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是一个“矢志不移”的人。尽管他的所谓“政改”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他却依然我行我素。为了和中方对抗,一方面,在香港单方面推行他的“政改”方案;另一方面,他风尘仆仆、不辞辛劳远涉重洋去日本、去欧洲,还有美国、加拿大游说。但是,除了花掉几百万香港纳税人的金钱,另外还有一些廉价的口头支持之外,似乎一无所获。彭总督的功绩还远非如此,还有香港“新机场”问题,“货柜码头”事宜 ,“批租土地”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抵不上彭先生的所谓“直通车”的问题,在彭先生的“英明”指引下,那些立法局的议员们只好在七月一日半途“下车”走路。
    彭先生的“丰功伟绩”还远不止这些,在中英多达近二十轮谈判中,因为彭先生的原因曾数次搁浅。
    回顾中英关於香港回归问题的历史,应该追溯至1982年。当时的英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战役胜利之风,拟按她的模式解决香港问题,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却让“铁娘子”失望了。这个绵裏藏针的老人,洋洋洒洒地将他的构想告知世人,也告知了“铁娘子”,这就是“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架下,中英两国的政治家经过艰苦和认真的谈判,在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最终就香港问题签署了联合声明。
    上溯一百多年的历史,英国在和中国的交往中确实没有扮演一个好的角色,从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到瓜分中国的领土,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到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英国殖民主义者带给中国人民的除了战争就是灾难。
    如果彭定康先生读过这段历史,不知会做何种感想。也许会感叹世道的不公,自己错过了那个只需几艘炮舰和几千名英军士兵就可以把清朝的王公大臣们吓得屁滚尿流的时代。这个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似乎已经将大英帝国的“大”字给略去了,或许还加上了两个字“没落”。香港也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要解决问题,只有乖乖坐下来谈判,当然免不了讨价还价,只是不要再耍什麼花样了。
    仔细回想起来,彭定康先生不仅是一个称职的维护英女王利益的末代总督,还是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员。他让中国人民包括香港600万市民认清了彭先生所贩卖的“民主”是什麼货色。中国人民深受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和外来侵略和压迫,渴望民主和富裕,他们想知道彭先生的“民主”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些什麼。很快,香港的市民就发现在“民主”的幌子下面,彭先生带给香港的是社会的动荡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失业率的上升,另外就是手法更高明和更隐蔽的对香港的大肆掠夺。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认清了这一点,开始不买彭先生的账了。
    中英也在香港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新机场一期工程即将完工,货柜码头也已开始兴建,政府批租土地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1996年岁末,香港选出了首任未来特区行政长官,1997年初,又选出了香港未来行政区立法会主席 。一切都在有秩序地进行。跳动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的时历昭示著香港在向祖国走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香港是中国人民的香港,即使没有“可爱”的彭定康先生,中国人民也能按期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也许彭先生在最後的日子裏还想有所作为,这是允许的。一个跳梁小丑的把戏,中国人民包括香港同胞会以极大的兴趣欣赏的。
    庆祝香港回归典礼的会场即将完工,庆祝香港回归的各项筹备工作也已准备就绪。在不到100天的日子裏,尊敬的彭定康先生还能做些什麼呢?你的那些陈词烂调也许没有几个人听了,你的“民主”的小把戏或许只有一些智商欠佳的人去欣赏了,偶尔召唤昔日“旧臣”去谋划,恐怕也要避人耳目而偷偷地进行了。
    在不到100天的日子裏,尊敬的彭定康先生还能看到什麼呢?或许你所希望的东西是不会出现了,那种“可怕”的後果却没有适时地出现。除了喜悦庆回归的人们,还有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而回流的人群,然後就是香港繁荣的经济。在那个中国人民兴奋的时刻,彭先生看到的只是那面降下的挂了100年的“米”字旗,还有威武雄壮的解放军驻港部队。除了这些,你还能等到和看到什麼呢?最後,只能夹著皮包走路。
据悉,彭定康先生卸任回国之後,准备另建新党,开创伟业。很好,很好。彭先生不愧为“杰出”的政客,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为逝去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再营造一片海市蜃楼的话,那些早已故去的老殖民者们也该三生有幸,并感叹後继有人了。只可惜彭定康先生只能在抑郁之馀到大英博物馆去重温昔日的旧梦了。不过,彭先生也不用太过悲伤,几年的香港总督肥缺也足以使你安享晚年了。
别了,彭定康先生,希望你能找个好工作。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别了,彭定康先生。美丽的东方之珠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她属於600万香港人民,属於13亿中国人民和她的祖国。
 
 
 
1997年3月·北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4
  别了,彭定康先生

  1839年6月,英国驻广州总领馆的鸦片总头目义律, 在被林则徐和广州人民围困一周后,再也憋不住了。他决定向林则徐交出那230多万斤鸦片。按理说,鸦片者,毒品也,任何国家的政府如果与其有染,乃是国耻。即便稍有联系,亦应赶紧发表声明:本国政府与毒品无干,此乃不法商人所为。为了大英帝国的体面,义律只有令鸦片贩子们各自交出就是了。但他不,而是把所有商人的鸦片收集起来,由他这个商务总监交林则徐。这样,鸦片销毁一事由“中国政府销毁英国不法商人的鸦片”变成了“中国政府销毁了英国政府的鸦片”,英国政府挑起鸦片战争有了直接的理由,他则迅速请求政府侵略中国。
  作为商人,义律是精明的,作为政客,也是恶毒的,他为推动鸦片战争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也是愚蠢的,他难道不知道:他的名字将永远和鸦片战争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只靠鸦片发家的话,能够创造一种伟大的精神,保持国家蓬勃向上、万代昌盛?
  如果说,义律先生处于中国“东亚病夫”之态已露端倪、“日不落帝国”正冉冉上升的时候,他能踌躇满志,像电影《林则徐》中那样:手捏鹅毛笔,望着女王的画像,深情地说:尊敬的女王陛下,您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这还能让人理解;那么,一百多年后,末代港督彭定康也踌躇满志,想做一个开拓殖民地的“英雄”义律那样的人物,在香港大搞“扩大民主”的“政治改革”就让人不理解了。
  不理解的是,此时此举还不如义律聪明,尽管他使用的手段更具有欺骗性、更狠毒。
  听说,伟大政治家与拙劣政客的重要区别,一是能把握形势和机会,二是要有一颗爱国的心。且不说英国人统治香港一百多年了,为什么早不进行民主改革,这时候又忽然发善心;也不必说彭氏的“改革”能否真的促进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单就拍马挑战“三违反”这一点问彭定康先生:你不知道现在的中国已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了吗?你的所谓“改革”后面玩的这点小把戏,能“阿瞒”过几个中国人的眼睛?就连英国的某些盟国对这斜刺里的一枪也没有吱一声的支持,德国总理科尔直接表示,相信中国会遵守条约义务:香港的自由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保持不变。
  按理说,彭定康作为末代港督,应该而且能够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做一些既有利于英国又有利于中国的事情,从而使自己名垂青史的。澳门总督不就是按照这样的精神来办,使中葡两国成为密切合作解决两国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吗?
  那么,彭氏一意孤行,做既损英国又损中国的事情,对他自己究竟有什么好处?
  报载,如果在香港建立了“反对派”,使香港在九七以后能够与中国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为英国能继续控制和操纵香港创造条件,或者至少能使香港成为中国人烫手的山芋,那彭定康先生日后重返政坛,甚至高登英国保守党堂主就有了一大政治资本!
  中国古语:“名使心乱,利令智昏”。在中英两国共同利益与彭氏个人利益的天平上,他坚定地将砝码放在后面的托盘上。
  中国政府在明里暗里一再声明和善意地规劝无效之后,只好改变“直通车”,成立临立会,推选特区行政长官。英国人看到彭的布阵结果跟任命他为港督的初衷越来越远,不由得暗中“悔教夫婿觅封侯”。真可谓“公毋渡河,公竟渡河,渡河公死,其奈公何? ”钱其琛外长总结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其实,彭氏早不知今日有其深层原因,那就是他还以昨天的心态来看今天的世界,希望昨天的既得利益不致丢失,永葆青春。
  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旧殖民主义者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了。和平、发展是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的目标。没有哪个饱受欺凌的民族和国家会依恋殖民者。中国人民早已站立起来,并已向繁荣和富强迈进。
  有个叫弗拉西斯. 培根的英国人告诉世人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人更是洞若观火地知道:第二次中东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印巴之争的克什米尔问题是谁留下的;“麦克马洪线”又是怎么回事……正如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在香港推行的“民主”是最大的虚伪。“而且还要捍卫民主,直到流尽香港人民的最后一滴血。全世界必定看出了全部事情的虚伪。”西方是想利用香港反对中国,“想找到打击中国的借口”。只要我们妥协半步,就会中他们的圈套,亿万中华儿女及其子孙将只能面对茫茫东海,仰望苍天,拭那流不尽的长泪!
  欺一人易,欺世人难;欺一时易,欺万世难。
  正是彭定康先生及其支持者充分地暴露了他们玩儿旧殖民者老花招的阴暗心态,它促使我们决心要捍卫基本法,坚定不移地收回香港!祖国母亲将高高兴兴地迎接香港回归,让不喜欢中国繁荣的人去诅咒、谩骂去吧,什么力量也阻挠不了这一历史进程和正义行动。
  别了,彭定康先生;别了,明天的帕藤先生!

参考资料: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3006&type=blog&itemid=126887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