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与文化 好的追加100分,急!!!!

要求1000字以上,拒绝直接从网上粘贴,研究性学习用。快!!!

  这是我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但和文化的关系比较少)
  正义浩然于天地,忠义昭然于青史
  ——论岳飞之为人处事

  (一)读宋史评岳飞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既能写出恢宏壮丽的诗篇,又能在疆场上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有人说:世上没有长胜将军,但他,一生征战126次,未尝一败。最重要的是,他的为人处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以一种可以称为绚烂的美,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
  这注定是个纷乱的时代,这也注定是个英雄诞生的时代。当时,宋朝腐朽不堪,内外忧患,面对金人的咄咄紧逼,只能备受欺凌。一个人站了出来,用他的力量苦苦支撑,这个人就是岳飞。

  少时,就显现出了一个将才所具有的优点---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与敌对阵之际,说过“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啊,临阵对敌又怎会使赵括纸上谈兵似的简单,凶险狡诈必须冷静镇定应对。

  原文: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评论:何为身先士卒,由此可见。
  原文: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评论:(前文已评)
  原文: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又擒贼杜叔五、孙海于东明。借补英州刺史。王善围陈州,飞战于清河,擒其将孙胜、孙清,授真刺史。
  评论:如此看来,以八百兵破五十万,实非虚言!

  【二】
  他治军极严,大将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这也是飞军十战十捷,百战不殆的一个重要因素。金国大将金兀术就曾说过,其独惧岳家军。

  以下是岳飞战绩:
  李固渡以铁骑三百败敌。
  解东京围一役,以百骑习兵猝遇强敌,斩将破敌。
  隶宗泽,战德、曹州皆有功。
  从王彦渡河,王彦遇金兵不敢战,飞独力战,拔新乡。第二天,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死战破敌。食尽,王彦不予粮,北向太行山,擒金将,杀黑风大王。
  胙城大捷。
  黑龙潭大捷。
  汜水关射杀金将破敌。
  竹芦渡破敌。
  马家渡金兵渡河,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广德邀击战,六战皆捷(金兀术的噩梦开始了),生擒其将。夜袭敌营,大破之。
  常州四战皆捷,镇江东再胜,清水亭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
  牛头山破敌。
  新城破敌。
  静安破敌。
  承州三战三捷,杀高太保,擒酋长七十余人。
  南霸桥大胜。
  复郢州,复随州,取襄阳,大败伪齐李成、京超。(此战最重要,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又与夹击新野伪军,大败之。
  邓州大破金兵、伪齐联军。金将仅以身免。
  复唐州、信阳。
  遣王贵等攻虢州,下之,获粮十五万石,降其众数万。(此时岳飞已成一方统帅)
  遣杨再兴进兵至长水县,再战皆捷,中原响应。又遣人焚蔡州粮。
  遣王贵、董先等攻破齐伪兵,焚其营。
  计杀伪齐国主刘豫。
  遣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颍昌、陈、曹、光、蔡诸郡;又命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又遣兵东援刘锜,西援郭浩,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未几,所遣诸将相继奏捷。
  郾城破敌。
  大破拐子马。
  遣岳云颖昌败敌。
  朱仙镇大捷。
  十二道金字牌撒军之后,金兵复来,岳家军至庐州,金兵竟然望风而遁。

  评论:岳飞用兵的特点,一是善于以少胜多,二是常常是友军皆溃,故多是孤军力战,三是善于用间,其中奥妙无穷,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三】
  岳飞品行甚佳,特别是孝敬父母。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嗯。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这就是岳飞至孝的明证。并且,岳飞军令如山,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能太平?岳飞认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可以太平矣!”,后人把这句话刻于石碑,世代谨记。但岳飞的操行又怎是“不爱钱、不惜死”可以概括的?
  岳飞认为“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他俸禄优厚,却“秋毫不私”。他洁身自好,“素无姬侍”,前妻刘氏在战乱年代离弃岳家后,岳飞娶李娃为妻,恩爱始终。四川统帅吴玠花了重金买了一个具有天香国色的名姝,送给岳飞,岳飞叫女子立于屏风后,说:“我家穿粗麻布衣,吃粗粮面食,你能同甘共苦可留下,吃不起苦不敢留。” 岳飞连此女子的面也未见,就把她送回。并对吴玠说:“国耻未雪,大将怎能安乐?”
  评论:这在南宋贪财好色之风盛行的官场军界,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外。
  【四】
  岳飞手下有二十多名统制,王贵、张宪、徐庆、牛皋和董先是其中有名而骁勇的几人。他的岳家军作战勇敢、武技精湛,形成了军令如山、雷厉风行的军风,被誉为“无一不当十”,享誉朝野,让金军闻风丧胆。
  岳飞对将士既仁义,又严格。他“小赏必赏,小过必罚,待数千人如同一人”。如果说对一个将士有例外,那就是儿子岳云。岳云16岁就立大功,岳飞却对他有功不赏,有过必罚,每到战争最危急时刻,总叫他身先士卒,舍命于枪林箭雨下。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使将士们感同身受,甘愿跟随岳飞出生入死。
  岳飞将《孙子兵法》中“仁、智、信、勇、严”坚定地贯彻,创造了古代治军史上的奇迹,成为两宋三百多年来最得民心和军心的统帅,岳家军也成为中国专制几千来罕见的仁义勇武之师。
  【五】
  秦桧,这个魍魉小人,进谏谗言使多次力退金国大军的岳飞无端下狱,而昏庸皇帝竟不明是非的相信了。想当初,岳飞曾开怀畅饮: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多么的意气风发,多么气势壮丽!文征明有诗赞曰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著名的郾城和颍昌大捷以后,岳家军一往无前准备攻下开封,高宗赵构却心神不定了,他听取秦桧的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
  此时的岳飞眼看破敌制胜在此一举,能就此收手吗?他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这篇奏疏“累千百言”,现在只剩一个节略。
  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退兵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金字牌是宋时递送皇帝下发急件的标志。木牌“长尺余,朱漆,刻以金书:‘御前文字,不得入铺’”。一天连发金字牌十二道,快马传递,日行五百里,过如飞电,光明眩目,远远望见的人无不避让。
  原文:“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评论:岳飞岂愿意退兵?观岳飞生平,一直都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就算是眼睛有病,也不解鞍马,东征西讨,所为何来?岳飞之退兵,从战术上来讲,就是不能孤军深入;从道义上来讲,就是“识大体”三个字而已。
  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挥泪班师。
  岳飞班师是在1140年,不到两年,岳飞被皇帝赵构赐死。
  岳飞,一个悲壮的英雄,纵然身怀救世之志却遭奸人陷害,最终在监牢大狱度完余生,一个不属于英雄的归宿。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是铮铮有力的傲骨,是永远不屈的民族气节。
  【六】
  以一首词作总结: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尺,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也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香,卤薄迎神.

  (二)《说岳全传》中的岳飞

  第二十二回 结义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训子
  ……
  岳安人道:“我儿你出去端正香烛,在中堂摆下香案,待我出来,自有道理。”岳爷道:“晓得!”就走出门外,办了香烛,走至中堂,搬过一张桌子安放居中。又取了一副烛台、一个香炉,摆列端正,进来禀知母亲:“香案俱已停当,请母亲出去。”
  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然后叫孩儿跪着,媳妇磨墨。岳飞便跪下道:“母亲有何吩咐?”安人道:“做娘的见你不受叛贼之聘,甘守清贫,不贪浊富,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但愿你做个忠臣,我做娘的死后,那些来来往往的人道:‘好个安人,教子成名,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矣!”岳飞道:“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母亲严训,孩儿自能领遵,免刺字罢!”安人道:“胡说!倘然你日后做些不肖事情出来,那时拿到官司,吃敲吃打,你也好对那官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么?”岳飞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计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安人道:“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安人流泪道:“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就咬着牙根而刺。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褪色的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各自回房安歇,不表。
  读后感:岳飞是一位置个人得失荣辱于度外,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他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字就是他精神的最好诠释。岳母教子有方,在她的绣花针的密密匝匝下,她的心何尝不在滴血?但是,为了民族的大义,国家的兴旺,她毅然在儿子那即将撑起大宋之梁的脊背上刺下那四个字。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同样有一位伟大的儿子!在他背上的仅仅是那四个字吗?不,这是民族的责任,国家的力量,他是忠孝仁义的化身!

  第十四回 岳飞破贼酬知己 施全剪径遇良朋
  (内容略)
  第五十三回 岳元帅大破五方阵 杨再兴误走小商河
  (内容略)
  读后感: 待人宽厚,军令森严,武艺高强,韬略精通,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岳飞部队的主要战将都是各地起义的绿林好汉。《说岳全传》中所写的忠奸斗争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则竭力主张卖国求和。因此,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便成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斗争的具体内容。由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站在投降派一方,这就使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面临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歌颂抗战是说岳故事固有的中心内容,也是符合作者思想的;另一方面,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道德准则,是“三纲之首”,作者逾越不了这个认识。本来,在皇帝本人就是投降派头子的情况下,忠君与爱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
  在南宋王朝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应征抗金,并一再排除奸臣的陷害干扰,为国杀敌,屡建奇功。在朝野抗战派的支持下,终于当上元帅,加之牛皋等又率太行山义军相投,声势更振,杀得金兀术胆战心寒,以至于要以自杀来遮掩惨败的羞辱。而岳飞形象至此也已达到光辉的顶点。

  《说岳全传》充满了传奇色彩。岳飞单枪闯敌营、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牛皋将金兀术骑于胯下大笑而死等情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富于感染力。其他如李若水面对残酷刑法,凛然不屈,还一口咬下老狼主耳朵;宗泽忧国如焚,大叫“过河杀贼”而死;王佐为了混入金营策反,用“苦肉计”砍下自己胳膊等等,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说岳全传》的情节安排,有自己的特色。以岳飞为中心,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此外,作品在纵向主线分明的同时,又注意了横向方面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纵横交错,条理清晰,主于突出,枝叶茂密,古典小说常用的悬念、埋伏、照应、烘托、渲染等手法都运用自如,很是成功。
  《说岳全传》通篇都是说书人口气,语言通俗流畅、简洁明快、精彩动人,可读性强。

  第八十回 表精忠墓顶加封 证因果大鹏归位
  ……
  岳雷追杀金兵一阵,鸣金收军。陆文龙擒得哈迷蚩来献,关铃擒得金将白眼骨都来献,伍连取得番将乌百禄首级来献。请将俱来报功。岳雷—一命军政司写了。只见牛通哭上帐来,具言父亲拿住兀术,双双俱死。岳雷一悲一喜,随传令将牛皋从厚收殓,命牛通扶柩先回乡去。兀术斩首,亦用棺木盛殓,暂葬于山风之下。将哈迷蚩、白眼骨都斩首号令。一面具表入朝奏捷。
  ……
  不多几日,完颜锦哥和张九成同送徽、钦二帝,并郑皇后、邢皇梓宫出城前来求和。岳雷同众将迎接至营中,搭厂朝祭已毕,就令张九成与完颜锦哥领兵三千,护送样宫,先上临安去了。然后大兵一路慢慢的奏凯回朝。
  却说大军一路回到朱仙镇,镇上父老携男挈女,各顶香花迎接。各各赞叹道:“这是岳爷爷的公子,今日平金回来,岳爷爷在九泉之下,不知怎样的快活!那奸臣何苦妒贤误国,落得个子孙灭绝,还不知在地狱里如何受罪哩!”闲话丢开。
  一日,大军已到临安,孝宗即命众大臣出城迎接。岳雷进了城中,率领众将入朝朝见,孝宗赐墩坐下,道:“朕赖元帅大力,报了先帝之耻,迎得梓宫回朝,其功非小!卿且暂居赐第,候朕加封官职。”岳雷谢恩,同众将出朝候旨,不表。
  且说孝宗即命工部将秦桧宅基拆卸,重新起造王府,与岳雷居住。又命于栖霞岭下,营造岳王庙宇,及诸忠臣祠宇。一面择吉安葬帝后梓宫。颁赐金银彩缎与完颜锦哥回金国而去。着众大臣议定封赏。
  ……
  自此岳氏子孙繁盛,世代簪缨不绝。不能尽述。
  读后感: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像岳飞这样的忠臣良将,为国为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确值得后人铭记和赞颂。愿在天的毅魄永得安息,后人定会谨记您躬行的教诲,为中华民族再立新功!

  (三)野史中的岳飞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宋徽宗的时候,皇宫里有个姓姚的宫女,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怀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年头儿,为了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洁,皇帝和那个女人睡过觉都会被太监登记在皇帝的起居录上。怀孕的宫女也会被在皇家家谱“玉碟”上记载一笔。那宋徽宗是个风流人儿,一夜情之后给姚氏留下了一块写着“尽忠报国”的玉佩。
  宋朝时期,朝廷滥杀大臣的事情很少发生,但是宫廷之内后妃争宠却是时时有之。有名的“狸猫换太子”就是宋朝的故事,说宋真宗无子,李刘二妃同时怀孕,真宗下诏:先生皇子者受封为后。刘妃本是假怀孕,于是收买了太监,在李妃产后以剥 了皮狸猫换下孩子,把孩子说是自己生的,然后诬告李妃生下妖物。宋真宗一怒将李妃打入冷宫,直到二十年后为包公发现,把她带回京城,并设计使她母子相认。 姚氏怀了皇子以后,就有个没有孩子的妃子来找她谈判,说你生下孩子以后过继给我吧,我保你以后过好日子。如果不同意,嘿嘿,你娘俩儿都吃不了兜着走。姚氏又怕又气,搞不好那女人也会抢了我的儿子再把我干掉。尽管嘴上不得不连连答应,她心里却在想别的主意。
  “崇宁元年十二月……出宫女七十六人”。正好那年年底皇上要放一批宫女出宫。姚氏听说了要放宫女的消息,就用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买通了太监,混在那些宫女里面,出了皇城。姚氏那时已经有七个月左右的身孕,好在是冬天,衣服穿得多,别人也不容易看出来。逃出开封府,姚氏怕那妃子派人来追,也不敢和娘家联络,偷偷住在个小店里。崇宁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了岳飞。岳飞将近满月的时候,姚氏发现有可疑的人在附近出没,急忙带了岳飞向北面逃跑。跑到黄河边上的汤阴县,正碰上发大水,过不去了。有好心人过来问,于是姚氏才编了个坐在水缸里逃难的神话。问她的孩子姓什么,她随口就答:“姓姚”,又觉得不对劲儿,才又改说“姓岳(药)”。
  姚氏把岳飞带大,给他取名叫“飞”。飞者非也,就是说他本来不姓岳。到了宣和年间,岳飞要去投军,对姚氏说:娘,宣和皇帝要召兵了,我想去报名。报名要填家庭成员,我爹叫什么名字?姚氏刚要说:宣和皇帝,才说了宣和两个字,忽然觉得不对,才改口说:岳和,你爹叫岳和。
  想到儿子投军以后就有可能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帝丈夫了,姚氏热血沸腾,要岳飞解开衣服,自己把那块玉佩烧红了,往岳飞背上一拍,印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还嘱咐岳飞,以后见了皇帝,一定要让皇帝看看你的这四个字。岳飞嘴上答应着,心里也是一头子雾水:我在皇帝面脱前光膀子干嘛?
  .......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估计赵荣应该 带来了宋徽宗的遗物,里面可能也有姚氏给宋徽宗的信。赵构一见大惊,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桧以修徽宗实录为名,好好检查一下所有的宫廷文件。这已经是三十多年的旧文件了,而且在战乱中又丢失了不少。不过秦桧也是个能人,终于把徽宗的起居录找到了,其中有:崇宁元年x月x日,帝幸宫女姚氏之类的话。玉碟上应该也 有类似的,崇宁元年x月x日,宫女姚氏有孕,后不知所终什么的。
  赵构把日子一对,正是岳飞的年龄!
  秦桧又呈上岳飞的一首诗:
  “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万丈干青霄 ......使君一一试此刀, 能令四海烽尘消, 万姓鼓舞歌唐尧。”赵构看了更是疑点重重:你岳飞已经是元帅了,怎么还有一把亮未出来的宝刀?莫非这宝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分?“万姓鼓舞歌唐尧,”这尧虽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舜了。你岳飞写这个是什么意思,莫非想让我把皇帝禅让给你不成?这还得了,赶快杀了他吧!
  ......
  岳飞被捕以后,赵构最初派何铸审讯。“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岳飞把衣服一撕,露出身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马上就明白岳飞是冤枉的了。这一段也很奇怪,身上刺字在那年头儿 是很流行的,当法官的,总不能认为身上刺个“忠”字就是忠臣吧?这里的真实过程应该是岳飞向何铸说了什么高度机密,或出示了什么极有说服力的证据,才使得何铸认为岳飞无辜。
  赵构听何铸一说,又惊又怕,大秘密可不能传出去,先恐吓何铸一番,罢了他的官,然后就命令秦桧马上把岳飞干掉,杀人灭口。秦桧曾经建议让岳飞和张宪当堂对质,以显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赵构却说:“勿妄追证,动摇人心。”意思就是说:咱俩都知道老岳造反证据是假的,你还瞎追证什么?万一他把那大秘密一喊,一旦传出去,就天下大乱了。什么也别问了,赶快杀人灭口吧。
  “十二月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
  (以上仅为民间流传的野史,不足为信)

  (四)现代官场不正之风
  胡长清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政府高级领导干部,大肆收受、索取巨额贿赂,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且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坏,情节特别严重,胡长清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并对其巨额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分别构成了行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胡长清从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堕落成为一个腐败分子,最根本的原因是,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政治上蜕化变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私欲极度膨胀。广大党员干部要讲正气,不断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严以律己,永葆革命气节。
  1994年初至1997年4月,成克杰利用职权帮助合浦县原副县长甘维仁、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原局长周贻胜、自治区计委服务中心原主任李一洪提级或调动,成克杰单独或与李平接受贿赂款合计人民币28.8万元、美元3000元。
  采取这种“二人转”的方式,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成克杰的蜕化变质,其根本原因是他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沉湎女色,贪婪金钱,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目无法纪,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严重违纪违法的道路。
  面对着这些令人发指的事实,我不禁感慨万分。看看当代的人们,私欲,利益,钱财充斥着内心的每个角落,当然,我相信,这只是少数,但就是这些人,当他们面对祖先的英灵时,心中至少是充满愧疚的吧!想当年,岳飞征战沙场誓死卫国,不失民族气概。日后枉受冤屈,受尽侮辱,仍坚贞守义,巍然不屈。这,只因他心中有一股坚定的正气,心中的信念,引领着他为正义而战!
  (五)总结

  真的希望能有那么一天,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能学习岳飞的为人处事:廉洁奉公,身先士卒,行若明镜,极具政治智慧,武艺高强,武略非凡,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事母至孝,不纵女色,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严以律子,厚以待人。我们坚信,那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成一个真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9
这是我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但和文化的关系比较少)
正义浩然于天地,忠义昭然于青史
——论岳飞之为人处事

(一)读宋史评岳飞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既能写出恢宏壮丽的诗篇,又能在疆场上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有人说:世上没有长胜将军,但他,一生征战126次,未尝一败。最重要的是,他的为人处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以一种可以称为绚烂的美,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
这注定是个纷乱的时代,这也注定是个英雄诞生的时代。当时,宋朝腐朽不堪,内外忧患,面对金人的咄咄紧逼,只能备受欺凌。一个人站了出来,用他的力量苦苦支撑,这个人就是岳飞。

少时,就显现出了一个将才所具有的优点---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与敌对阵之际,说过“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啊,临阵对敌又怎会使赵括纸上谈兵似的简单,凶险狡诈必须冷静镇定应对。

原文: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评论:何为身先士卒,由此可见。
原文: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评论:(前文已评)
原文: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又擒贼杜叔五、孙海于东明。借补英州刺史。王善围陈州,飞战于清河,擒其将孙胜、孙清,授真刺史。
评论:如此看来,以八百兵破五十万,实非虚言!

【二】
他治军极严,大将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这也是飞军十战十捷,百战不殆的一个重要因素。金国大将金兀术就曾说过,其独惧岳家军。

以下是岳飞战绩:
李固渡以铁骑三百败敌。
解东京围一役,以百骑习兵猝遇强敌,斩将破敌。
隶宗泽,战德、曹州皆有功。
从王彦渡河,王彦遇金兵不敢战,飞独力战,拔新乡。第二天,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死战破敌。食尽,王彦不予粮,北向太行山,擒金将,杀黑风大王。
胙城大捷。
黑龙潭大捷。
汜水关射杀金将破敌。
竹芦渡破敌。
马家渡金兵渡河,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广德邀击战,六战皆捷(金兀术的噩梦开始了),生擒其将。夜袭敌营,大破之。
常州四战皆捷,镇江东再胜,清水亭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
牛头山破敌。
新城破敌。
静安破敌。
承州三战三捷,杀高太保,擒酋长七十余人。
南霸桥大胜。
复郢州,复随州,取襄阳,大败伪齐李成、京超。(此战最重要,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又与夹击新野伪军,大败之。
邓州大破金兵、伪齐联军。金将仅以身免。
复唐州、信阳。
遣王贵等攻虢州,下之,获粮十五万石,降其众数万。(此时岳飞已成一方统帅)
遣杨再兴进兵至长水县,再战皆捷,中原响应。又遣人焚蔡州粮。
遣王贵、董先等攻破齐伪兵,焚其营。
计杀伪齐国主刘豫。
遣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颍昌、陈、曹、光、蔡诸郡;又命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又遣兵东援刘锜,西援郭浩,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未几,所遣诸将相继奏捷。
郾城破敌。
大破拐子马。
遣岳云颖昌败敌。
朱仙镇大捷。
十二道金字牌撒军之后,金兵复来,岳家军至庐州,金兵竟然望风而遁。

评论:岳飞用兵的特点,一是善于以少胜多,二是常常是友军皆溃,故多是孤军力战,三是善于用间,其中奥妙无穷,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三】
岳飞品行甚佳,特别是孝敬父母。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嗯。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这就是岳飞至孝的明证。并且,岳飞军令如山,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能太平?岳飞认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可以太平矣!”,后人把这句话刻于石碑,世代谨记。但岳飞的操行又怎是“不爱钱、不惜死”可以概括的?
岳飞认为“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他俸禄优厚,却“秋毫不私”。他洁身自好,“素无姬侍”,前妻刘氏在战乱年代离弃岳家后,岳飞娶李娃为妻,恩爱始终。四川统帅吴玠花了重金买了一个具有天香国色的名姝,送给岳飞,岳飞叫女子立于屏风后,说:“我家穿粗麻布衣,吃粗粮面食,你能同甘共苦可留下,吃不起苦不敢留。” 岳飞连此女子的面也未见,就把她送回。并对吴玠说:“国耻未雪,大将怎能安乐?”
评论:这在南宋贪财好色之风盛行的官场军界,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外。
【四】
岳飞手下有二十多名统制,王贵、张宪、徐庆、牛皋和董先是其中有名而骁勇的几人。他的岳家军作战勇敢、武技精湛,形成了军令如山、雷厉风行的军风,被誉为“无一不当十”,享誉朝野,让金军闻风丧胆。
岳飞对将士既仁义,又严格。他“小赏必赏,小过必罚,待数千人如同一人”。如果说对一个将士有例外,那就是儿子岳云。岳云16岁就立大功,岳飞却对他有功不赏,有过必罚,每到战争最危急时刻,总叫他身先士卒,舍命于枪林箭雨下。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使将士们感同身受,甘愿跟随岳飞出生入死。
岳飞将《孙子兵法》中“仁、智、信、勇、严”坚定地贯彻,创造了古代治军史上的奇迹,成为两宋三百多年来最得民心和军心的统帅,岳家军也成为中国专制几千来罕见的仁义勇武之师。
【五】
秦桧,这个魍魉小人,进谏谗言使多次力退金国大军的岳飞无端下狱,而昏庸皇帝竟不明是非的相信了。想当初,岳飞曾开怀畅饮: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多么的意气风发,多么气势壮丽!文征明有诗赞曰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著名的郾城和颍昌大捷以后,岳家军一往无前准备攻下开封,高宗赵构却心神不定了,他听取秦桧的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
此时的岳飞眼看破敌制胜在此一举,能就此收手吗?他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这篇奏疏“累千百言”,现在只剩一个节略。
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退兵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金字牌是宋时递送皇帝下发急件的标志。木牌“长尺余,朱漆,刻以金书:‘御前文字,不得入铺’”。一天连发金字牌十二道,快马传递,日行五百里,过如飞电,光明眩目,远远望见的人无不避让。
原文:“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评论:岳飞岂愿意退兵?观岳飞生平,一直都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就算是眼睛有病,也不解鞍马,东征西讨,所为何来?岳飞之退兵,从战术上来讲,就是不能孤军深入;从道义上来讲,就是“识大体”三个字而已。
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挥泪班师。
岳飞班师是在1140年,不到两年,岳飞被皇帝赵构赐死。
岳飞,一个悲壮的英雄,纵然身怀救世之志却遭奸人陷害,最终在监牢大狱度完余生,一个不属于英雄的归宿。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是铮铮有力的傲骨,是永远不屈的民族气节。
【六】
以一首词作总结: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尺,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也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香,卤薄迎神.

(二)《说岳全传》中的岳飞

第二十二回 结义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训子
……
岳安人道:“我儿你出去端正香烛,在中堂摆下香案,待我出来,自有道理。”岳爷道:“晓得!”就走出门外,办了香烛,走至中堂,搬过一张桌子安放居中。又取了一副烛台、一个香炉,摆列端正,进来禀知母亲:“香案俱已停当,请母亲出去。”
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然后叫孩儿跪着,媳妇磨墨。岳飞便跪下道:“母亲有何吩咐?”安人道:“做娘的见你不受叛贼之聘,甘守清贫,不贪浊富,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但愿你做个忠臣,我做娘的死后,那些来来往往的人道:‘好个安人,教子成名,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矣!”岳飞道:“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母亲严训,孩儿自能领遵,免刺字罢!”安人道:“胡说!倘然你日后做些不肖事情出来,那时拿到官司,吃敲吃打,你也好对那官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么?”岳飞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计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安人道:“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安人流泪道:“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就咬着牙根而刺。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褪色的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各自回房安歇,不表。
读后感:岳飞是一位置个人得失荣辱于度外,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他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字就是他精神的最好诠释。岳母教子有方,在她的绣花针的密密匝匝下,她的心何尝不在滴血?但是,为了民族的大义,国家的兴旺,她毅然在儿子那即将撑起大宋之梁的脊背上刺下那四个字。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同样有一位伟大的儿子!在他背上的仅仅是那四个字吗?不,这是民族的责任,国家的力量,他是忠孝仁义的化身!

第十四回 岳飞破贼酬知己 施全剪径遇良朋
(内容略)
第五十三回 岳元帅大破五方阵 杨再兴误走小商河
(内容略)
读后感: 待人宽厚,军令森严,武艺高强,韬略精通,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岳飞部队的主要战将都是各地起义的绿林好汉。《说岳全传》中所写的忠奸斗争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则竭力主张卖国求和。因此,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便成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斗争的具体内容。由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站在投降派一方,这就使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面临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歌颂抗战是说岳故事固有的中心内容,也是符合作者思想的;另一方面,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道德准则,是“三纲之首”,作者逾越不了这个认识。本来,在皇帝本人就是投降派头子的情况下,忠君与爱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
在南宋王朝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应征抗金,并一再排除奸臣的陷害干扰,为国杀敌,屡建奇功。在朝野抗战派的支持下,终于当上元帅,加之牛皋等又率太行山义军相投,声势更振,杀得金兀术胆战心寒,以至于要以自杀来遮掩惨败的羞辱。而岳飞形象至此也已达到光辉的顶点。

《说岳全传》充满了传奇色彩。岳飞单枪闯敌营、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牛皋将金兀术骑于胯下大笑而死等情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富于感染力。其他如李若水面对残酷刑法,凛然不屈,还一口咬下老狼主耳朵;宗泽忧国如焚,大叫“过河杀贼”而死;王佐为了混入金营策反,用“苦肉计”砍下自己胳膊等等,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说岳全传》的情节安排,有自己的特色。以岳飞为中心,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此外,作品在纵向主线分明的同时,又注意了横向方面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纵横交错,条理清晰,主于突出,枝叶茂密,古典小说常用的悬念、埋伏、照应、烘托、渲染等手法都运用自如,很是成功。
《说岳全传》通篇都是说书人口气,语言通俗流畅、简洁明快、精彩动人,可读性强。

第八十回 表精忠墓顶加封 证因果大鹏归位
……
岳雷追杀金兵一阵,鸣金收军。陆文龙擒得哈迷蚩来献,关铃擒得金将白眼骨都来献,伍连取得番将乌百禄首级来献。请将俱来报功。岳雷—一命军政司写了。只见牛通哭上帐来,具言父亲拿住兀术,双双俱死。岳雷一悲一喜,随传令将牛皋从厚收殓,命牛通扶柩先回乡去。兀术斩首,亦用棺木盛殓,暂葬于山风之下。将哈迷蚩、白眼骨都斩首号令。一面具表入朝奏捷。
……
不多几日,完颜锦哥和张九成同送徽、钦二帝,并郑皇后、邢皇梓宫出城前来求和。岳雷同众将迎接至营中,搭厂朝祭已毕,就令张九成与完颜锦哥领兵三千,护送样宫,先上临安去了。然后大兵一路慢慢的奏凯回朝。
却说大军一路回到朱仙镇,镇上父老携男挈女,各顶香花迎接。各各赞叹道:“这是岳爷爷的公子,今日平金回来,岳爷爷在九泉之下,不知怎样的快活!那奸臣何苦妒贤误国,落得个子孙灭绝,还不知在地狱里如何受罪哩!”闲话丢开。
一日,大军已到临安,孝宗即命众大臣出城迎接。岳雷进了城中,率领众将入朝朝见,孝宗赐墩坐下,道:“朕赖元帅大力,报了先帝之耻,迎得梓宫回朝,其功非小!卿且暂居赐第,候朕加封官职。”岳雷谢恩,同众将出朝候旨,不表。
且说孝宗即命工部将秦桧宅基拆卸,重新起造王府,与岳雷居住。又命于栖霞岭下,营造岳王庙宇,及诸忠臣祠宇。一面择吉安葬帝后梓宫。颁赐金银彩缎与完颜锦哥回金国而去。着众大臣议定封赏。
……
自此岳氏子孙繁盛,世代簪缨不绝。不能尽述。
读后感: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像岳飞这样的忠臣良将,为国为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确值得后人铭记和赞颂。愿在天的毅魄永得安息,后人定会谨记您躬行的教诲,为中华民族再立新功!

(三)野史中的岳飞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宋徽宗的时候,皇宫里有个姓姚的宫女,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怀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年头儿,为了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洁,皇帝和那个女人睡过觉都会被太监登记在皇帝的起居录上。怀孕的宫女也会被在皇家家谱“玉碟”上记载一笔。那宋徽宗是个风流人儿,一夜情之后给姚氏留下了一块写着“尽忠报国”的玉佩。
宋朝时期,朝廷滥杀大臣的事情很少发生,但是宫廷之内后妃争宠却是时时有之。有名的“狸猫换太子”就是宋朝的故事,说宋真宗无子,李刘二妃同时怀孕,真宗下诏:先生皇子者受封为后。刘妃本是假怀孕,于是收买了太监,在李妃产后以剥 了皮狸猫换下孩子,把孩子说是自己生的,然后诬告李妃生下妖物。宋真宗一怒将李妃打入冷宫,直到二十年后为包公发现,把她带回京城,并设计使她母子相认。 姚氏怀了皇子以后,就有个没有孩子的妃子来找她谈判,说你生下孩子以后过继给我吧,我保你以后过好日子。如果不同意,嘿嘿,你娘俩儿都吃不了兜着走。姚氏又怕又气,搞不好那女人也会抢了我的儿子再把我干掉。尽管嘴上不得不连连答应,她心里却在想别的主意。
“崇宁元年十二月……出宫女七十六人”。正好那年年底皇上要放一批宫女出宫。姚氏听说了要放宫女的消息,就用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买通了太监,混在那些宫女里面,出了皇城。姚氏那时已经有七个月左右的身孕,好在是冬天,衣服穿得多,别人也不容易看出来。逃出开封府,姚氏怕那妃子派人来追,也不敢和娘家联络,偷偷住在个小店里。崇宁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了岳飞。岳飞将近满月的时候,姚氏发现有可疑的人在附近出没,急忙带了岳飞向北面逃跑。跑到黄河边上的汤阴县,正碰上发大水,过不去了。有好心人过来问,于是姚氏才编了个坐在水缸里逃难的神话。问她的孩子姓什么,她随口就答:“姓姚”,又觉得不对劲儿,才又改说“姓岳(药)”。
姚氏把岳飞带大,给他取名叫“飞”。飞者非也,就是说他本来不姓岳。到了宣和年间,岳飞要去投军,对姚氏说:娘,宣和皇帝要召兵了,我想去报名。报名要填家庭成员,我爹叫什么名字?姚氏刚要说:宣和皇帝,才说了宣和两个字,忽然觉得不对,才改口说:岳和,你爹叫岳和。
想到儿子投军以后就有可能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帝丈夫了,姚氏热血沸腾,要岳飞解开衣服,自己把那块玉佩烧红了,往岳飞背上一拍,印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还嘱咐岳飞,以后见了皇帝,一定要让皇帝看看你的这四个字。岳飞嘴上答应着,心里也是一头子雾水:我在皇帝面脱前光膀子干嘛?
.......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估计赵荣应该 带来了宋徽宗的遗物,里面可能也有姚氏给宋徽宗的信。赵构一见大惊,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桧以修徽宗实录为名,好好检查一下所有的宫廷文件。这已经是三十多年的旧文件了,而且在战乱中又丢失了不少。不过秦桧也是个能人,终于把徽宗的起居录找到了,其中有:崇宁元年x月x日,帝幸宫女姚氏之类的话。玉碟上应该也 有类似的,崇宁元年x月x日,宫女姚氏有孕,后不知所终什么的。
赵构把日子一对,正是岳飞的年龄!
秦桧又呈上岳飞的一首诗:
“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万丈干青霄 ......使君一一试此刀, 能令四海烽尘消, 万姓鼓舞歌唐尧。”赵构看了更是疑点重重:你岳飞已经是元帅了,怎么还有一把亮未出来的宝刀?莫非这宝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分?“万姓鼓舞歌唐尧,”这尧虽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舜了。你岳飞写这个是什么意思,莫非想让我把皇帝禅让给你不成?这还得了,赶快杀了他吧!
......

(四)现代官场不正之风
胡长清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政府高级领导干部,大肆收受、索取巨额贿赂,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且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坏,情节特别严重,胡长清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并对其巨额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分别构成了行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胡长清从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堕落成为一个腐败分子,最根本的原因是,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政治上蜕化变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私欲极度膨胀。广大党员干部要讲正气,不断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严以律己,永葆革命气节。
1994年初至1997年4月,成克杰利用职权帮助合浦县原副县长甘维仁、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原局长周贻胜、自治区计委服务中心原主任李一洪提级或调动,成克杰单独或与李平接受贿赂款合计人民币28.8万元、美元3000元。
采取这种“二人转”的方式,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成克杰的蜕化变质,其根本原因是他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沉湎女色,贪婪金钱,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目无法纪,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严重违纪违法的道路。
面对着这些令人发指的事实,我不禁感慨万分。看看当代的人们,私欲,利益,钱财充斥着内心的每个角落,当然,我相信,这只是少数,但就是这些人,当他们面对祖先的英灵时,心中至少是充满愧疚的吧!想当年,岳飞征战沙场誓死卫国,不失民族气概。日后枉受冤屈,受尽侮辱,仍坚贞守义,巍然不屈。这,只因他心中有一股坚定的正气,心中的信念,引领着他为正义而战!
(五)总结

真的希望能有那么一天,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能学习岳飞的为人处事:廉洁奉公,身先士卒,行若明镜,极具政治智慧,武艺高强,武略非凡,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事母至孝,不纵女色,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严以律子,厚以待人。我们坚信,那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成一个真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第2个回答  2009-03-19
历史上的岳飞与小说中的岳飞
王瑞来
岳飞是人们熟悉的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特别是在广播中播送了评书《岳飞传》之后,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岳飞的一生是一首悲壮的英雄史诗。他英勇抗击外族侵略,生前身后赢得了人民深深的爱戴。因此,在岳飞被害身死不久,南宋民间说书艺人就开始讲说他的故事。元明两代,岳飞故事已被人们用平话、杂剧、传奇等艺术形式广泛传颂。仅就今天所能考见的,戏曲方面在元代有《宋大将岳飞精忠》和《秦太师东窗事发》等杂剧,明代有《精忠旗》、《精忠录》等传奇。小说在明初有熊大木编辑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隆庆前后有李春芳改编、李卓吾评点的八十回本《武穆精忠传》;天启年间有邹元标改订的《岳武穆精忠传》。到清朝初年,仁和(今杭州)人钱彩对《精忠传》作了很大的改动和加工,重编成为《精忠演义说岳王全传》,流传至今的《说岳全传》就是这个本子的简称。钱彩不光是细致地描写了岳飞战斗的一生,而且对岳飞进行了生动的个性刻划,使岳飞由一个历史人物上升为有血有肉、丰满高大的艺术形象。《说岳》的问世,使其他讲岳飞故事的演义小说逐渐湮没,不甚流行了。新近广播中播送的评书《岳飞传》就是根据《说岳全传》改编的。可以说人们熟悉岳飞这位民族英雄,大多是通过这部小说。岳飞的英雄史事,促使了《说岳》的产生;《说岳》的产生又加深了人们对岳飞的熟悉。
然而,小说中的岳飞并不是历史人物的岳飞。《说岳全传》是作者在旧有说岳小说的基础上,广采史纪稗钞和民间传说,经过精心剪裁熔铸而成的一部史传小说。尽管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事件在各种历史记载上间或可见,岳飞的形象也与历史人物的岳飞基本相象,但毕竟还是有着很大距离的。现在我们想把小说中描写岳飞的几个大的情节同这位民族英雄短暂一生中的几次大的事件略作比较,以便为读者了解岳飞这个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小说如何对历史事实进行加工,提供一些参考。
一、枪挑小梁王
这一情节是小说中描写岳飞早年经历中最精彩段落之一。作者不仅用了一回书对“枪挑小梁王”的场面做了正面描写,而且为了突出这一高潮还用了三回书来作铺垫,作者在第九回用宗泽的口说:岳飞来得不巧,小梁王“今科要在此夺取状元”。这就点出了矛盾,给读者留下势必要发生一场激烈冲突的悬念。接着小说笔锋一转,写了宗泽赐宴、牛皋私抢状元、周三畏赠剑一些缓和气氛的细节,到第十二回才正面描写校场比武。真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然而,历史上的岳飞却没有这一番动人而曲折的经历。无论是正史别传,还是野史笔记,都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那么,历史上岳飞的青少年时代究竟是怎样呢?岳飞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家,孩提时代也并不象《说岳》——甚至包括《宋史》本传所写的那样惨遭不幸,和具有那么多的神奇色彩。如刚一出生便遇黄河决口,家人丧尽,其母抱着他坐缸漂流而幸存等等。因为从《宋史·河渠志》和《宋会要·瑞异》等资料看,崇宁二年并没有黄河决口的记录。至于他的父亲岳和也直到岳飞二十岁时才去世。由于家境贫寒,岳飞少年时候,就离乡给人家去当佃户。《三朝北盟会编·岳侯传》载:岳飞“少为韩魏公家庄客,耕种为生”。《朱子语类》卷一三二也说:“岳太尉飞本是韩魏家佃客,每见韩家子弟必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还说,岳飞“尝为人庸耕,去为市游微”。象岳飞这样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做佃户、当巡警的社会底层人物,是根本没有可能去考武状元的,更不可能有枪挑小梁王这样的事。据《金陀粹编·鄂王行实编年》等资料记载,在岳飞从军以前,唯一一件使他显露头角的事是他在韩魏公家当佃户时,有一次遇到几百人来抢劫韩家,他登上围墙,一箭射中了“贼首”张超的头,“贼众奔溃,墅赖以全”。这件事,使他有了些小名气。把岳飞的实际经历和小说中的描写相比,可以看出小说是大大增加了传奇性。这是小说对历史加工的一种方式,即用完全的艺术虚构来塑造岳飞的形象。
二、朱仙镇之役
朱仙镇之役与枪挑小梁王有所不同。虽然也是史无其事的,可是岳飞的孙子岳珂为了炫耀其祖的战绩,在他所撰的《鄂王行实编年》中确曾详细地编造了一段所谓的朱仙镇之役。以后元代编撰的《宋史》也采用了岳珂的说法。在岳珂以前的史书如《皇宋十朝纲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只是记载了岳飞在取得郾城大捷后,乘胜进军到距离东京(今开封)四十五里的朱仙镇,但随后就奉诏班师了。在小说作者看来,岳珂的描述和《宋史》的记载当然更能突出岳飞的战绩,因此就把朱仙镇之役铺衍成六个章回,浓墨重彩,大加渲染,借以生动地塑造以岳飞为主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这次战役是小说中岳飞指挥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次战役。这种描写不能算完全虚构,这不仅因为作者是以岳珂的材料为依据,而且同作为真实历史的郾城大战相比,还可发现二者有相似之处。郾城之战也是岳飞一生中指挥的最重要的战役,也是整个南宋抗金战争中战果辉煌、威震敌胆的大捷。另外,小说朱仙镇之役中写到的许多人物和事件,在历史记载中也可以见到。如杨再兴战死小商桥,大破金军“拐子马”(即小说中的连环马)、“铁浮图”等。这就是小说对历史的又一种加工方式,即根据一定的史料,经过较大的剪裁和改编,艺术地再现历史的真实。作者在长达六回的描写中,不只写了双方如何交战厮杀,而且还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插进了许多饶有趣味的情节,这些情节又是相当紧密地配合了主线,有助于岳飞英雄形象的塑造。例如在这次战役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写了“王佐断臂假降金”的故事。当人们读到王佐毅然砍下自己的右臂、用苦肉计降金时,自然会想起岳飞曾为了降服王佐而拼着性命去搞一次金兰会,两次探君山的壮举。正是岳飞那待人以诚、不计前嫌的开阔胸襟感动了王佐,才赢得王佐真心归顺,以死相报。又如五十八回的“义释戚方”。戚方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他原是东京留守杜充的部将,杜充降金后,率溃兵为盗,岳飞与张俊奉命去讨伐,被岳飞战败后投降张俊,成为张俊的部将,以后就同岳飞完全没有关系了。但小说却把戚方的事加工改编,写他在岳飞平太湖时被收为部将,并与岳飞结拜为兄弟。在第五十二回兵下洞庭时,戚方因违反军令,被岳飞重责三十棍,因此怀恨在心,两次射毒箭暗杀岳飞,岳飞却不予理会,一再加以保全。这种不计较个人恩怨,从大局出发的胸襟,无疑是感人的。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对岳飞望风景仰,闻名而降,使他周围团结了一大群尽忠报国的壮士。这种描写当然也衬托了岳飞的形象。
三、风波亭遇难%
风波亭遇难,是小说中岳飞轰轰烈烈一生的悲剧性结局。这是作者在全书着力描写的忠与奸、爱国与卖国的最后搏斗。这两回书,尽管写得有缺点,但它尖锐揭露了秦桧之流的奸诈狠毒,讴歌了岳飞的宁死不屈,还是悲壮感人的。特别是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前几回极力写岳飞在朱仙镇的丰功伟绩之后,即急转直下,写了他在风波亭的惨遭杀害,很能激起读者的悲和愤,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小说中所写的岳飞结局是与历史一致的,作者又熔铸各种野史传说,使情节更为曲折,悲剧气氛更为浓重,这是小说对历史的又一种加工方式。然而由于作者的思想局限,过分强调了岳飞的“忠”,有流于愚忠的倾向。同时,他又把岳飞之死仅仅归于秦桧的陷害,这实际上开脱了宋高宗的罪责。尽管一般历史记载,包括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在内,在岳飞被害问题上,都避开宋高宗,而诿罪于秦桧。但经过考证,我们可以确认,杀害岳飞的主谋是秦桧,而元凶却是宋高宗。小说中对于秦桧杀害岳飞的描写,来自野史的记载。宋人的《朝野遗纪》说:“秦桧妻王氏,素阴险,出其夫上。方岳飞狱具,一日桧独居书室,食柑玩皮,以爪划之,若有思者。王氏窥见笑曰:‘老汉何一无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桧掣然当心,致片纸付狱。是日,岳王薨于棘寺。”这条记载近于荒诞。实际上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是宋高宗亲自下诏:“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而且,历史上的岳飞并不是象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唯君命是从的“愚忠”式的人物,而是一个态度十分坚决的抗金派,同宋高宗、秦桧一伙卖国集团一直存在着很大矛盾,对于宋高宗的投降政策进行了许多斗争。据《鄂王行实编年》记载,岳飞刚刚从军,还身居下位时,就向宋高宗上书,反对当时执政的黄潜善、汪伯彦的逃跑主张,以“越职言事”罪被夺官。绍兴八年(1138)宋金双方进行和谈,岳飞向宋高宗指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指秦桧)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当和议签定后,大赦天下,论功行赏,提升岳飞开府仪同三司,岳飞拒绝接受。向宋高宗指出:“今日之事可忧而不可贺,勿宜论功行赏,取笑敌人。”(《续资治通鉴》卷121)在绍兴五年和六年,岳飞因北伐抗金的主张不被批准,两次不待诏令,愤而解甲,跑上庐山去为母亲守丧,以行动来表示抗议。每次都是宋高宗再三下诏才请出山的。
关于十二道金牌之事,小说描写为朱仙镇大捷后,岳飞受诏驻军镇上练兵待粮,之后才在一天连接十二道催岳飞本人赴京的金牌,而且写岳飞对班师诏和十二道金牌唯命是从。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事实上,十二道金牌是在岳飞取得郾城大捷、乘胜进军时连催班师的命令。据《宋史》本传载,在郾城大捷后,“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由此可见,岳飞是在宋高宗、秦桧先撤走了侧翼的援军,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才被迫班师的。班师后,岳飞再次提出辞职,未被批准。
岳飞入狱,也并不是象小说所写从前方直接押解至京,而是在他班师一年后闲居庐山时,因岳云、张宪被捕,以让他去朝廷对质为名,被骗到大理寺的。较早的记载见于《三朝北盟会编·岳侯传》:“俄将张宪、岳云杻械,送大理根勘,上闻惊骇。秦桧奏:‘乞将张宪、岳云与飞同证,白其事。’是时,侯(指岳飞)尚不知。良久,秦桧密遣左右传宣:‘请相公略到朝廷,别听圣旨。’侯既宣诏,即时前去,却引到大理寺。侯骇然曰:‘吾何到此?’”岳飞入狱后,也并不象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听任宰割,绝无怨尤,而是进行了强烈抗议和绝食斗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记载:“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合门只侯雷视之。”在严刑拷打之下,岳飞始终没有自诬。南宋人曾三异的《因话录》记载:“岳武穆狱案,今在莆阳陈鲁公家。世本无狱辞,但大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岳飞这种斗争精神,对于一个生活在封建时代的将领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岳飞之死,说法不一。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是在狱中被毒死,张宪和岳云被斩首。而不是象小说所描写的那样,三人同被勒死在风波亭。并且,任何记载岳飞之死的史书均未提及风波亭。
岳飞被诬下狱,许多正义之士挺身而出鸣不平。《宋史》本传记载:“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指万俟�)俱劾去。宗正卿士�请以百口保飞,�亦劾之,窜死建州。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又载:“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即可能有之意)。’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被害后,“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桧云。”(《三朝北盟会编·岳侯传》)并且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续资治通鉴纲目》卷十五记载:绍兴二十年春,“桧趋朝,殿前后军使臣施全挟刃于道,遮桧肩舆刺之。不中,捕送大理,桧亲鞫之。全对曰:‘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小说就是根据这些记载,生动地描写了“周三畏挂冠”、“梁红玉叱秦”、“施全行刺”等场面。
岳飞遇难身死,小说并没有就此结束。作者又以近二十回的章节,完全运用艺术虚构的手法把情节继续发展下去。写了秦桧受到阴司恶报,写了岳雷扫北、兀术气死等一系列大快人心的情节。由于基本上没有史实根据和写了鬼神,所以有人曾把后二十回视为糟粕。不过,应该看到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忠实反映。作者写岳家军的后一代继续抗金的壮烈事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抗击外来侵略的缩影。再如牛皋,据《宋史·牛皋传》记载,他是在绍兴十七年被田师中秉承秦检之意毒死的。作者却安排了“气死兀术、笑死牛皋”这样一个喜剧性的结局,也是基于这种善良愿望。
综上所述,《说岳全传》是以多种方式对历史作了艺术加工。作者根据“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金丰《说岳全传序》)的原则,从广大群众的爱憎愿望出发,突破了史实的局限,广泛汲取了元明戏曲小说和民间传说,借鉴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优秀传统演义小说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再创造,从而生动深刻地表现了“岳武穆之忠,秦桧之奸,兀术之横”(金丰序),还是相当成功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