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姓由来

如题所述

姓氏源流

赵(Zhào 赵)姓源出有四:
1、出自赢姓,始祖为造父。传说,造父在华山得八匹千里马,献给穆王。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的车子西巡狩猎,到了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这时东南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帝都,带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赐他以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
2、以国为姓。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3、为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少数民族亦有赵姓,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唐代有赵曳夫(“南蛮”人),等等。他们的后代都沿袭姓赵。又,蒙古族要术甲氏改姓赵。
4、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及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赐姓赵氏。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迁徙分布

赵姓的发祥地在今山西省境。秦初,始皇派赵公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居住在天水。其后代就定居在天水,随后很快就繁衍成当地一大望族。同时,赵王赵迁因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推进到今广东、广西。赵氏南迁始于三国之时,由涿郡赵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使赵姓人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赵构建立的南宋,使得赵氏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举繁衍发展。同时,北方的赵姓也在东北三省得到了播迁。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

■历史名人

赵 胜:战国时赵国贵族,又称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
赵 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用兵,因功封马服君。
赵 云:三国时蜀汉名将,河北正定人,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 胆”。
赵 翼:明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赵公明:相传秦时得道于终南山。人称之为“赵公元帅”,被奉为“财神”。
赵飞燕:汉成帝皇后,善长歌舞,由于体态轻盈,据说能“掌上舞”,故称“飞燕”。汉嘉鸿三年,成帝微服出巡,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宠爱有加。不久成帝又召其妹赵合德入宫,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姊妹贵倾后宫。为进一步巩固地位,赵飞燕诬告许皇后,又指班婕妤有邪媚之道,由是成帝遂废许皇后,另立赵飞燕为后,封赵合德为昭仪,二人极得恩宠。至平帝即位后,赵飞燕被贬为庶人,自杀身亡。后人称“燕瘦环肥”的“燕”就是赵飞燕,比喻体态瘦削轻盈的美女。
赵匡胤:后周名将,“陈桥兵变”后,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年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浙江吴兴人。其人精于正、行书和小楷,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
赵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赵之谦:清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

■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甘肃省水市)。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
涿 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下邳郡: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颖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平原郡:汉平原郡,治平原,在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西南一带。隋唐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汉唐平原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汉阳郡: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省甘谷境内,北周废。隋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②五代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武汉市汉阳。�
2、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此外,赵氏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孝思堂”、“谷治堂”、“萃涣堂”、“爱日堂”等。

■宗族特征

1、赵姓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赵姓有君王、宰相 能臣、枭雄武将,均在各自领域广有建树。
2、家乘谱牒繁杂明了。
3、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楼张村赵姓有《家规纪略》,文载:“男自八岁入塾,以三十为率……农时散而归田,农隙即复入塾。越三十,已成名者或入庠或中式,各营相当之务;各就其才之所近使任一职,或领农工或治圃事,或料厨事或守客厅。暇时习书史、业歧黄,家长俱不之问,惟不得玩好无益事业……事无闲人,人无暇时。有不遵家规者,由家长召集族人共同斥责。若卑幼或有过失,则告于各主,令其约束。”

■赵姓宗祠通用联

〖赵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日联冬夏;
雪梦罗浮。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说春秋·贾季称赵衰为冬日之日;赵盾为夏日之日。下联典说隋·赵师雄冬日过广东罗浮山遇一美人共饮,醉卧而醒,见身边乃梅树一株。

中令世泽;
半部家声。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说宋·赵普尝为中书令。下联典说相传其有“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之说。

风高琴鹤;
图绘麒麟。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说宋·赵抃政清廉简易,知成都,以一琴一鹤相随。下联典说西汉·赵充国,图像麒麟阁。

系承造父;
望出太原。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说造父为颛顼帝裔孙伯益十三世孙。

投书饮泣;
留履遗爱。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晋·赵至,少时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乃投书饮泣曰:我小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勤苦。下联典自明·赵豫,官松江知府,及去,老幼攀辕,留一履以志遗爱。

图麟世泽;
金城标美。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说汉赵充国。下联典说宋赵抃。

金城标美;
玉尺流徵。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西汉·赵充国,以七十高龄驰马金城,招降破敌。下联典自唐末·赵光逢,以文行知名。时人以其方直温润,称之为“玉界尺”。

派衍天潢;
家传清节。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赵匡胤为北宋开国皇帝。下联典用北宋·赵抃,卒谥“清献”。

箕骑天上;
丝绣平原。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南宋·赵鼎,自题铭旌曰:“自骑箕尾归天上,乞作山河壮本朝。”下联黄自赵胜,号平原君,礼贤下士。唐·李贺有诗云:“买丝绣作平原君。”

冀州世泽;
天水家声。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赵氏来历,西周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去西方巡狩(传说去会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因徐偃王反叛,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得以大破徐偃王,造父被封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古代称冀州。下联典出赵氏郡望为天水郡。

〖赵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手持半部论语;
胸罗数万甲兵。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太师赵普,世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典出南宋名相赵鼎,有《忠正德文集》。

古为帝王华胃;
今有琴鹤世家。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皇帝后裔。下联典出宋朝殿中侍御史赵抃,清贫如水,只有一琴一鹤。清代赵翼《奉命出守镇安诗》:“剧郡剑牛觇吏绩,傅家琴鹤本官箴。”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故居中堂门额匾上书有“琴鹤世家”四字,即本此。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赵申乔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文学家赵申乔自题联。

〖赵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建宋光邦称雄主;
工收擅画树大家。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赵匡胤。下联典指元·赵孟頫。

常山骄子英雄胆;
松雪道人绝妙书。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蜀汉·赵云。下联典指元·赵孟頫。

发棹唱持楫请命;
推针绝绣帛成图。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晋·赵简子。下联典指三国吴国·孙权夫人赵氏。

江上飞云来北固;
湖连沧海欲东游。
——赵之谦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联。

跨虎执鞭号元帅;
舍身抗日称英雄。
——赵之谦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赵公明,人称“赵公元帅”,奉为“财神”。 下联典指抗日英雄赵一曼。

〖赵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灵爽永护江原父老;
忠魂犹壮蜀国山河。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三国蜀汉名将赵云庙联。

积善有徵,受德之估;
笃心自守,与道合符。
——赵魏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金石学家赵魏自题联。

虽有周亲,不如我同姓;
谁为宋远,率乃祖攸行。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自赵姓始祖得率于周穆王,赐以赵城。 下联典自宋代开国皇帝姓赵。

乃祖曾将半部论语治天下;
后人当以千秋俎豆祭堂前。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北宋军事谋略家赵普。

门迎珠履,平原之声誉昭宣;
陛锡铜符,京兆之风裁夙振。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战国·赵平原君赵胜,养士三千,下联典自皆着珠履。西汉·赵广汉,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廉明有威。

陛锡铜符,京兆之风裁夙振;
门迎珠履,平原之誉著昭宣。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赵广汉。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赵胜,即平原君。

八百年聚族于斯,宋室同传宗室表;
二千石分符到此,明州来拜润州祠。
——赵佑宸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江苏省镇江赵氏宗祠联。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
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赵氏宗祠联。

祠溯南迁,踵世爵八传,有农部高文、太常恩敕;
门开东向,俯平原三面,见榜山叠翠、剑海回澜。
——赵藩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云南省剑川赵氏宗祠联。

■附录:【赵姓典故、趣事】

〖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源于《史记·张汤列传》。
汉武帝时有两个官吏,一个叫赵禹,一个叫张汤,他们都位居九卿,而且是好朋友,但是他们的为人处世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张汤为人狡诈多变,赵禹为人忠朴廉洁,赵禹做官以后,门下一个食客也不招揽,就是公卿去拜访他,他也一概婉拒,有人托他办事,他也一律谢绝,所以人们称他是:孤立行一意而已。即执意地按自己的意志办事。
后来,人们把“孤立行一意而已”简化为“一意孤行”,用来表示办事时,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而谢绝别人的意见。现在用它来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独断专行。

〖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不几天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断绝了上党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没有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转而来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应战,结果打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虎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
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
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驾崩时,宦官赵高和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串通一气,假传圣旨,逼迫本该继承皇位的大公子扶苏下台,改立胡亥继承帝位。胡亥做了皇帝,即人们所说的秦二世。由于赵高帮助胡亥称帝出了大力,所以胡亥拜赵高为丞相。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并不满足,还打算篡夺帝位,但是又害怕大臣们反对,于是便想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一天,赵高趁文武百官朝见秦二世的时候,特地叫人牵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这是马。”秦二世笑了笑说:“丞相弄错了,把鹿说成马了。”赵高没有理他,高声地问大臣:“这到底是马还是鹿?”群臣们有的畏惧赵高而不敢言,有的直言为鹿,有的为了计好赵高就歪曲事实跟着说是马。过后,说实话的人全被赵高杀死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01
世界赵族网:http://www.zhaozu.net/
赵氏网:http://www.dmty.com/zhao/
赵吧:http://post.baidu.com/f?kw=%D5%D4

■赵姓QQ群

QQ群:6214854、13305226

■姓氏源流

赵(Zhào 赵)姓源出有四:
1、出自赢姓,始祖为造父。传说,造父在华山得八匹千里马,献给穆王。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的车子西巡狩猎,到了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这时东南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帝都,带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赐他以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
2、以国为姓。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3、为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少数民族亦有赵姓,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唐代有赵曳夫(“南蛮”人),等等。他们的后代都沿袭姓赵。又,蒙古族要术甲氏改姓赵。
4、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及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赐姓赵氏。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迁徙分布

赵姓的发祥地在今山西省境。秦初,始皇派赵公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居住在天水。其后代就定居在天水,随后很快就繁衍成当地一大望族。同时,赵王赵迁因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推进到今广东、广西。赵氏南迁始于三国之时,由涿郡赵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使赵姓人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赵构建立的南宋,使得赵氏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举繁衍发展。同时,北方的赵姓也在东北三省得到了播迁。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

■历史名人

赵 胜:战国时赵国贵族,又称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
赵 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用兵,因功封马服君。
赵 云:三国时蜀汉名将,河北正定人,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 胆”。
赵 翼:明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赵公明:相传秦时得道于终南山。人称之为“赵公元帅”,被奉为“财神”。
赵飞燕:汉成帝皇后,善长歌舞,由于体态轻盈,据说能“掌上舞”,故称“飞燕”。汉嘉鸿三年,成帝微服出巡,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宠爱有加。不久成帝又召其妹赵合德入宫,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姊妹贵倾后宫。为进一步巩固地位,赵飞燕诬告许皇后,又指班婕妤有邪媚之道,由是成帝遂废许皇后,另立赵飞燕为后,封赵合德为昭仪,二人极得恩宠。至平帝即位后,赵飞燕被贬为庶人,自杀身亡。后人称“燕瘦环肥”的“燕”就是赵飞燕,比喻体态瘦削轻盈的美女。
赵匡胤:后周名将,“陈桥兵变”后,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年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浙江吴兴人。其人精于正、行书和小楷,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
赵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赵之谦:清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

■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甘肃省水市)。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
涿 郡:汉高帝时置郡。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省邓县)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下邳郡: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颖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此支赵氏,其开基始祖为赵王迁后裔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平原郡:汉平原郡,治平原,在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西南一带。隋唐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省陵县。汉唐平原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汉阳郡: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省甘谷境内,北周废。隋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②五代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武汉市汉阳。�
2、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穷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此外,赵氏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孝思堂”、“谷治堂”、“萃涣堂”、“爱日堂”等。

■宗族特征

1、赵姓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赵姓有君王、宰相 能臣、枭雄武将,均在各自领域广有建树。
2、家乘谱牒繁杂明了。
3、家规家训教诲后人。如楼张村赵姓有《家规纪略》,文载:“男自八岁入塾,以三十为率……农时散而归田,农隙即复入塾。越三十,已成名者或入庠或中式,各营相当之务;各就其才之所近使任一职,或领农工或治圃事,或料厨事或守客厅。暇时习书史、业歧黄,家长俱不之问,惟不得玩好无益事业……事无闲人,人无暇时。有不遵家规者,由家长召集族人共同斥责。若卑幼或有过失,则告于各主,令其约束。”

■赵姓宗祠通用联

〖赵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日联冬夏;
雪梦罗浮。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说春秋·贾季称赵衰为冬日之日;赵盾为夏日之日。下联典说隋·赵师雄冬日过广东罗浮山遇一美人共饮,醉卧而醒,见身边乃梅树一株。

中令世泽;
半部家声。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说宋·赵普尝为中书令。下联典说相传其有“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之说。

风高琴鹤;
图绘麒麟。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说宋·赵抃政清廉简易,知成都,以一琴一鹤相随。下联典说西汉·赵充国,图像麒麟阁。

系承造父;
望出太原。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说造父为颛顼帝裔孙伯益十三世孙。

投书饮泣;
留履遗爱。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晋·赵至,少时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乃投书饮泣曰:我小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勤苦。下联典自明·赵豫,官松江知府,及去,老幼攀辕,留一履以志遗爱。

图麟世泽;
金城标美。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说汉赵充国。下联典说宋赵抃。

金城标美;
玉尺流徵。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西汉·赵充国,以七十高龄驰马金城,招降破敌。下联典自唐末·赵光逢,以文行知名。时人以其方直温润,称之为“玉界尺”。

派衍天潢;
家传清节。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赵匡胤为北宋开国皇帝。下联典用北宋·赵抃,卒谥“清献”。

箕骑天上;
丝绣平原。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南宋·赵鼎,自题铭旌曰:“自骑箕尾归天上,乞作山河壮本朝。”下联黄自赵胜,号平原君,礼贤下士。唐·李贺有诗云:“买丝绣作平原君。”

冀州世泽;
天水家声。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赵氏来历,西周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去西方巡狩(传说去会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因徐偃王反叛,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得以大破徐偃王,造父被封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古代称冀州。下联典出赵氏郡望为天水郡。

〖赵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手持半部论语;
胸罗数万甲兵。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太师赵普,世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典出南宋名相赵鼎,有《忠正德文集》。

古为帝王华胃;
今有琴鹤世家。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皇帝后裔。下联典出宋朝殿中侍御史赵抃,清贫如水,只有一琴一鹤。清代赵翼《奉命出守镇安诗》:“剧郡剑牛觇吏绩,傅家琴鹤本官箴。”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故居中堂门额匾上书有“琴鹤世家”四字,即本此。

但愿民安若堵;
何妨署冷如冰。
——赵申乔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文学家赵申乔自题联。

〖赵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建宋光邦称雄主;
工收擅画树大家。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赵匡胤。下联典指元·赵孟頫。

常山骄子英雄胆;
松雪道人绝妙书。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蜀汉·赵云。下联典指元·赵孟頫。

发棹唱持楫请命;
推针绝绣帛成图。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晋·赵简子。下联典指三国吴国·孙权夫人赵氏。

江上飞云来北固;
湖连沧海欲东游。
——赵之谦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联。

跨虎执鞭号元帅;
舍身抗日称英雄。
——赵之谦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赵公明,人称“赵公元帅”,奉为“财神”。 下联典指抗日英雄赵一曼。

〖赵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灵爽永护江原父老;
忠魂犹壮蜀国山河。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三国蜀汉名将赵云庙联。

积善有徵,受德之估;
笃心自守,与道合符。
——赵魏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清代金石学家赵魏自题联。

虽有周亲,不如我同姓;
谁为宋远,率乃祖攸行。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自赵姓始祖得率于周穆王,赐以赵城。 下联典自宋代开国皇帝姓赵。

乃祖曾将半部论语治天下;
后人当以千秋俎豆祭堂前。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北宋军事谋略家赵普。

门迎珠履,平原之声誉昭宣;
陛锡铜符,京兆之风裁夙振。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战国·赵平原君赵胜,养士三千,下联典自皆着珠履。西汉·赵广汉,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廉明有威。

陛锡铜符,京兆之风裁夙振;
门迎珠履,平原之誉著昭宣。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赵广汉。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赵胜,即平原君。

八百年聚族于斯,宋室同传宗室表;
二千石分符到此,明州来拜润州祠。
——赵佑宸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江苏省镇江赵氏宗祠联。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
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佚名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赵氏宗祠联。

祠溯南迁,踵世爵八传,有农部高文、太常恩敕;
门开东向,俯平原三面,见榜山叠翠、剑海回澜。
——赵藩撰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云南省剑川赵氏宗祠联。

■附录:【赵姓典故、趣事】

〖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源于《史记·张汤列传》。
汉武帝时有两个官吏,一个叫赵禹,一个叫张汤,他们都位居九卿,而且是好朋友,但是他们的为人处世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张汤为人狡诈多变,赵禹为人忠朴廉洁,赵禹做官以后,门下一个食客也不招揽,就是公卿去拜访他,他也一概婉拒,有人托他办事,他也一律谢绝,所以人们称他是:孤立行一意而已。即执意地按自己的意志办事。
后来,人们把“孤立行一意而已”简化为“一意孤行”,用来表示办事时,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而谢绝别人的意见。现在用它来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独断专行。

〖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不几天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断绝了上党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没有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转而来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应战,结果打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虎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
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
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驾崩时,宦官赵高和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串通一气,假传圣旨,逼迫本该继承皇位的大公子扶苏下台,改立胡亥继承帝位。胡亥做了皇帝,即人们所说的秦二世。由于赵高帮助胡亥称帝出了大力,所以胡亥拜赵高为丞相。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并不满足,还打算篡夺帝位,但是又害怕大臣们反对,于是便想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一天,赵高趁文武百官朝见秦二世的时候,特地叫人牵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这是马。”秦二世笑了笑说:“丞相弄错了,把鹿说成马了。”赵高没有理他,高声地问大臣:“这到底是马还是鹿?”群臣们有的畏惧赵高而不敢言,有的直言为鹿,有的为了计好赵高就歪曲事实跟着说是马。过后,说实话的人全被赵高杀死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第2个回答  2007-04-16
1、出自赢姓,始祖为造父。传说,造父在华山得八匹千里马,献给穆王。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的车子西巡狩猎,到了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这时东南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帝都,带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赐他以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
2、以国为姓。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3、为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少数民族亦有赵姓,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唐代有赵曳夫(“南蛮”人),等等。他们的后代都沿袭姓赵。又,蒙古族要术甲氏改姓赵。
4、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及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赐姓赵氏。
第3个回答  2007-04-02
我都姓赵!!!!n_n
第4个回答  2007-04-02
没有由来
第5个回答  2007-04-03
姓氏还有由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