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溺爱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时候老师曾问我,你父母对你好吗?我说我妈妈对我很好?我要什么她就给我买什么。老师说那是溺爱!后来我知道溺爱是不好的。溺爱会使我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事实上妈妈也不可能做到我要什么,她就给我什么?小时候也许提的要求比较低,妈妈满足起来比较容易,但长大了,要求高了,超出了妈妈的承受范围,突然不能满足就容易出问题了。就像高速行驶的车子,突然来了个急转弯,那后果可想而知。要是妈妈是盏“阿拉丁神灯”就好了,如果是这样那溺爱又有何妨,如果是这样,那溺爱倒是挺可爱的。当然如果是不成立的,神灯故事本身也只是个美丽的童话而已,在现实中溺爱就是不好的,溺爱对我们的成长有害。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

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

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

3、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

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5、常当众夸耀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处处为孩子的缺点辩解。另外,家长还应该认识到,虽然,被溺爱的孩子可能身体健康、聪明伶俐。但这些孩子的非智力素质却存在缺陷,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不能与人平等相处、性格软弱等,这必然影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这些孩子长大后,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竞争环境,还有可能产生行为问题。

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深感烦恼和困惑。所谓“不成器”是家长认为孩子不具备成材条件或难以教育,其实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家长应该进行反思:我们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孩子到底缺少什么?综合看来孩子不成器是缺少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缺少远大理想教育。有不少孩子只想长大“当老板”、“当大官”,其实这是家长们(还有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2、缺少是非观念教育。从家长言行上反映出来的道德是非观念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

3、缺少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家长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而对请客送礼、吃喝玩乐津津乐道,这是无法要求孩子刻苦学习的。

4、缺少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生活得犹如“王子”或“公主”,且放纵多于管束,孩子不可能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也就很难克服成材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了。
记住不要过度的溺爱,溺爱是一种毒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1
溺爱不叫爱,是害。等孩子长大懂事了也不感激这种爱。但对父母来说放手锻炼孩子是艰难的,这里有父母太多的不舍,不忍心看到孩子受挫折,这就是天下父母心。所以说要做到大爱就要往远处看,培养独立自强的品质才是真爱。
第2个回答  2011-03-08
溺爱不叫爱,是害。等孩子长大懂事了也不感激这种爱。但对父母来说放手锻炼孩子是艰难的,这里有父母太多的不舍,不忍心看到孩子受挫折,这就是天下父母心。所以说要做到大爱就要往远处看,培养独立自强的品质才是真爱。
第3个回答  2011-03-08
溺爱是一种不科学的爱。对于下一代的培养不是自以为是的满足,而应该是一种合理的,积极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教育和引导。使其成为独立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