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28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丁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和曹操一样,孙权也很重视农业的生产。大约在建安七、八年间,他就开始推行屯田。东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孙权还注意兴修水利。他在建业开凿东渠,宽五丈深八尺, 把玄武湖水倾泻入秦淮河里。他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通往云阳(今江苏丹徒)。这些水利工程,既便于内河航运,又可供灌溉农田。

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孙权还大力发展造船业。他设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为了扩大势力,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土万人,浮海求夷州、禀州。”吴军达夷州(即今台湾岛),开始书写大陆与台湾岛交往的历史。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谙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联系。

同时,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还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他曾下令诸将,“尽除荆州民租税”,并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公元226、231年都曾下诏,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不要再征租赋。

这些措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东吴的综合国力,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稳定和逐步改善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丁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和曹操一样,孙权也很重视农业的生产。大约在建安七、八年间,他就开始推行屯田。东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孙权还注意兴修水利。他在建业开凿东渠,宽五丈深八尺, 把玄武湖水倾泻入秦淮河里。他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通往云阳(今江苏丹徒)。这些水利工程,既便于内河航运,又可供灌溉农田。

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孙权还大力发展造船业。他设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为了扩大势力,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土万人,浮海求夷州、禀州。”吴军达夷州(即今台湾岛),开始书写大陆与台湾岛交往的历史。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谙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联系。

同时,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还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他曾下令诸将,“尽除荆州民租税”,并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公元226、231年都曾下诏,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不要再征租赋。

这些措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东吴的综合国力,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稳定和逐步改善。
回答者:foreverwp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4-3 15:18

孙权(公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他继承父兄的基业,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
孙权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原先只是一县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募得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宁,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表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暗杀,他的弟弟,18岁的孙权便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孙权年轻有为,他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很快赢得了部下的支持,使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稳定了东吴局势,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与魏、蜀成鼎足之势,219年,孙权索取荆州,袭杀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他在南京称吴王。
孙权具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独到的政治眼光,还在称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广州设立郡县;242年又派兵攻占海南岛,此间还发兵一万柄横渡海峡到达台湾岛,基本上统一江南地区。他推行大规模的屯田措施,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航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东吴在孙权统治时期,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实力,成为三国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连同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也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回答者:a252451634 - 秀才 三级 4-3 15:18

孙权简介:(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政权正式成立。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丞相顾雍无故被杀,大将军陆逊忧愤而卒。在立太子方面,孙权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字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回答者:buaa13 - 试用期 一级 4-3 15:29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曾写下这首《南乡子》,称颂昔年东吴的开国之君。一般人谈论起东汉末年及三国的英雄,往往按照“青梅煮酒”的思维定式只承认曹操、刘备,不大看得起孙权。

其实若仔细分析当年三足鼎立形成时的战略筹划,那位孙仲谋玩弄起战略平衡术,着实比曹孟德、刘玄德略高一筹。

考察魏蜀吴三国的施政民生,东吴的统治最为黑暗暴虐,其士族豪强把持政权,士兵地位近似奴隶,军中基本的刑罚就是砍头。吴国民间暴动和兵变最为频繁,其国祚却反而最久,不能不令人称奇。孙权本人当政接近半个世纪,最大的长处便是善于利用矛盾。身处豪强并起的乱世之中,能灵活机动善变权谋,并精于发展自身实力,正是自保图强之要诀。

自公元189年董卓进兵洛阳架空汉室,天下从此大乱。长沙太守孙坚乘机拉起一股私人武装,经过本人及其子孙策、孙权到长江下游经营十几年,形成了占地从长江直至南海边的割据政权。以建业(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孙氏集团作为外来户,主要依靠江东士族支撑,为此允许其保持部曲家兵,像张昭、鲁肃、陆逊等都是豪强的代表。孙权对这些人一向优礼有加,靠着巧妙平衡各派力量并依托长江天险,才能平抚内乱以割据江东一隅。

孙吴平抚内部矛盾练就的平衡术及灵活的权谋,也运用于对外的三国鼎立争雄之中。当时曹、刘两家的战略目标及其政策针锋相对,毫无妥协余地。曹魏必欲取汉刘天下而自代,刘备、诸葛亮集团则称“汉贼不两立”,双方只能你死我活拼到底。孙权集团却没有这种政治道义负担,能够随时改变政策以左右逢源。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在当年便是东吴对外政策的基本信条。

公元208年,曹操率十几万大军南进占领荆州并直逼江东,面对生存危机的孙权马上联合落难之中的刘备,以赤壁一战获胜形成南北对峙。为防曹军卷土重来,孙权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作为东吴安全屏障,又不惜将妙龄的妹妹嫁给年已半百的那位远房“皇叔”。根据史实,这一政治联姻并非像小说《三国演义》那样是江东招亲,而是孙权送妹妹赴荆州并陪嫁了一支武装护卫队。据记载,刘备晚间会夫人,先要通过东吴男兵的外围护卫,再进入几十名女兵刀剑丛中的闺房,随时有遭受“斩首行动”的担心,经常战栗不已。若论古代君王头号“惧内”者,恐怕非刘备莫属。这种受制于东吴的婚姻只保持了两年,刘备西征四川和孙夫人东返,便意味着双方战略联盟告吹。

公元219年,刘备从四川进一步攻占汉中,其势力发展到顶峰,感到其威胁的孙权便改变战略同曹操妥协,不惜劝其称帝而自称臣。原来孙刘联盟对曹,一时变成了孙曹协力对刘,这使孙权变成最大受益者,刘备集团则陷入两面受敌之境。吴军利用曹军牵制关羽主力,一举袭占荆州,接着在彝陵打败前来反攻的刘备,就此取得在长江中下游最有利的战略态势。

削弱刘氏集团的目的达到后,曹魏成为吴国的基本威胁。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后,孙权马上又实行了一次战略大调整,联合衰弱的蜀汉政权抗魏。孙权还亲自在盟约上写上一段古代国书罕见的溢美之辞——“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此番吴蜀结盟虽仍是相互利用却维持到底,诸葛亮、姜维北伐时都得到吴军的战略策应,这是由于共同的利害关系压倒了荆州、彝陵的旧怨。

孙吴集团虽擅长利用矛盾自保,进取雄心却不足。吴国以兴建水军为主,这种防御型战略决定其难以进军北方平原,无消灭强敌之志便不可能长久自保。从争雄天下的气魄看,孙权确不如刘使君、曹丞相,也无怪后代词人仍会认为:“天下英雄,使君与曹,余子谁堪共酒杯!”
回答者:3099147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4-3 16:44

楼上的说的很对``` 我是从小就读三国 到现在初1了
回答者:我是阁阁 - 初入江湖 二级 4-5 20:14

机智,聪明,懂得治国的人。
回答者:不一样的袜子 - 初入江湖 二级 4-5 20:18

其实历史人物无法去评价,要看自己怎么去看他,也许现在大家这么说他,没准过几年人们对他的看法就变了,所以这个不好评价
回答者:自学成才性质 - 魔法师 四级 4-5 20:18

是一个很牛X的人
回答者:sola_co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4-5 20:20

其实不用去多说什么了,你们想啊`~孙权以东吴之地,与其他两强相较而言,一无强势大将之材,二无善谋之士,但照样与另两强三国鼎立这么多年,其能力可见一斑~~
回答者:灵魂闸门 - 助理 二级 4-6 12:02

同意4楼的!
回答者:西门骥骐 - 助理 二级 4-6 12:06

好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0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曾写下这首《南乡子》,称颂昔年东吴的开国之君。一般人谈论起东汉末年及三国的英雄,往往按照“青梅煮酒”的思维定式只承认曹操、刘备,不大看得起孙权。

其实若仔细分析当年三足鼎立形成时的战略筹划,那位孙仲谋玩弄起战略平衡术,着实比曹孟德、刘玄德略高一筹。

考察魏蜀吴三国的施政民生,东吴的统治最为黑暗暴虐,其士族豪强把持政权,士兵地位近似奴隶,军中基本的刑罚就是砍头。吴国民间暴动和兵变最为频繁,其国祚却反而最久,不能不令人称奇。孙权本人当政接近半个世纪,最大的长处便是善于利用矛盾。身处豪强并起的乱世之中,能灵活机动善变权谋,并精于发展自身实力,正是自保图强之要诀。

自公元189年董卓进兵洛阳架空汉室,天下从此大乱。长沙太守孙坚乘机拉起一股私人武装,经过本人及其子孙策、孙权到长江下游经营十几年,形成了占地从长江直至南海边的割据政权。以建业(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孙氏集团作为外来户,主要依靠江东士族支撑,为此允许其保持部曲家兵,像张昭、鲁肃、陆逊等都是豪强的代表。孙权对这些人一向优礼有加,靠着巧妙平衡各派力量并依托长江天险,才能平抚内乱以割据江东一隅。

孙吴平抚内部矛盾练就的平衡术及灵活的权谋,也运用于对外的三国鼎立争雄之中。当时曹、刘两家的战略目标及其政策针锋相对,毫无妥协余地。曹魏必欲取汉刘天下而自代,刘备、诸葛亮集团则称“汉贼不两立”,双方只能你死我活拼到底。孙权集团却没有这种政治道义负担,能够随时改变政策以左右逢源。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在当年便是东吴对外政策的基本信条。

公元208年,曹操率十几万大军南进占领荆州并直逼江东,面对生存危机的孙权马上联合落难之中的刘备,以赤壁一战获胜形成南北对峙。为防曹军卷土重来,孙权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作为东吴安全屏障,又不惜将妙龄的妹妹嫁给年已半百的那位远房“皇叔”。根据史实,这一政治联姻并非像小说《三国演义》那样是江东招亲,而是孙权送妹妹赴荆州并陪嫁了一支武装护卫队。据记载,刘备晚间会夫人,先要通过东吴男兵的外围护卫,再进入几十名女兵刀剑丛中的闺房,随时有遭受“斩首行动”的担心,经常战栗不已。若论古代君王头号“惧内”者,恐怕非刘备莫属。这种受制于东吴的婚姻只保持了两年,刘备西征四川和孙夫人东返,便意味着双方战略联盟告吹。

公元219年,刘备从四川进一步攻占汉中,其势力发展到顶峰,感到其威胁的孙权便改变战略同曹操妥协,不惜劝其称帝而自称臣。原来孙刘联盟对曹,一时变成了孙曹协力对刘,这使孙权变成最大受益者,刘备集团则陷入两面受敌之境。吴军利用曹军牵制关羽主力,一举袭占荆州,接着在彝陵打败前来反攻的刘备,就此取得在长江中下游最有利的战略态势。

削弱刘氏集团的目的达到后,曹魏成为吴国的基本威胁。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后,孙权马上又实行了一次战略大调整,联合衰弱的蜀汉政权抗魏。孙权还亲自在盟约上写上一段古代国书罕见的溢美之辞——“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此番吴蜀结盟虽仍是相互利用却维持到底,诸葛亮、姜维北伐时都得到吴军的战略策应,这是由于共同的利害关系压倒了荆州、彝陵的旧怨。

孙吴集团虽擅长利用矛盾自保,进取雄心却不足。吴国以兴建水军为主,这种防御型战略决定其难以进军北方平原,无消灭强敌之志便不可能长久自保。从争雄天下的气魄看,孙权确不如刘使君、曹丞相,也无怪后代词人仍会认为:“天下英雄,使君与曹,余子谁堪共酒杯!”
第3个回答  2007-04-03
孙权简介:(182-252),字仲谋,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坚次子,幼年跟随长兄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 同年,曹操南下,刘备大败,曹操占了荆襄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主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川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单刀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219年,关羽攻打樊城,孙权任命吕蒙取下荆州。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关羽被带到建业后,孙权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0年,曹丕代汉。孙权宣称东吴是魏国的附庸,曹丕授予孙权九赐。221年,刘备称帝,然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名曰为关羽报仇,实为争夺荆州。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都督,迎战刘备。陆逊在彝陵火攻大破刘备。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为了北伐,派邓芝过江讲和。孙权与蜀汉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军攻打东吴。孙权让徐盛火攻破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却因太守文聘的坚守而败。
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政权正式成立。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丞相顾雍无故被杀,大将军陆逊忧愤而卒。在立太子方面,孙权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字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第4个回答  2007-04-03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丁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和曹操一样,孙权也很重视农业的生产。大约在建安七、八年间,他就开始推行屯田。东吴的屯田分为军屯、民屯两种,采用军中编制,设置典农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职管理屯田事务。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种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孙权还采纳陆逊的建议,扩大屯田面积,并将自己驾车的牛由八头减为四头,用于耕地。他还身为士卒先,亲自耕田,“与众均等其劳”,这些作为大大鼓励了士农的情绪。

孙权还注意兴修水利。他在建业开凿东渠,宽五丈深八尺, 把玄武湖水倾泻入秦淮河里。他又在句容开凿破岗渎运河,通往云阳(今江苏丹徒)。这些水利工程,既便于内河航运,又可供灌溉农田。

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孙权还大力发展造船业。他设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后,为了扩大势力,东吴的对外联系也扩大了范围。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土万人,浮海求夷州、禀州。”吴军达夷州(即今台湾岛),开始书写大陆与台湾岛交往的历史。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谙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联系。

同时,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还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他曾下令诸将,“尽除荆州民租税”,并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公元226、231年都曾下诏,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不要再征租赋。

这些措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东吴的综合国力,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农民生活的稳定和逐步改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