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三大报表的关系以及报表中科目的勾稽关系

如题所述

会计三大报表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同损益表的表间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

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

至于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很多的运算才可以说明,比较复杂。

表内基本勾稽关系:

在会计上,目前我拥有的一切,就叫资产,而借来的钱,就是负债,自己的,就叫权益。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最重要的内部“勾稽关系”。

利润表中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等于利润。

往来原值(应收、其他应收、预付)-坏账准备数=报表往来净值

非流动资产原值-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摊销=报表净值

资产表合计数=负债权益表 负债+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扩展资料:

会计报表是对日常核算的资料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进行汇总反映和综合反映的报告文件。由于日常核算资料具有零星、分散、量大等特点,为了便于各级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效益,必须将日常核算的资料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口径进行汇总和综合。

会计报现在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会计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说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会计的三大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1、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2、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3、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会计报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4

三大报表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个时间点上财务状况的报表,利润是表反映企业一段时间盈利状况的报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段时间的风险状况。三大会计报表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互弥补各自信息的不足,相互配合,有机地构成了一个整体,完整地描述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 

科目的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流入现金—流出现金=现金净流量。

扩展资料

会计报表

1、会计报表是对日常核算的资料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进行汇总反映和综合反映的报告文件。由于日常核算资料具有零星、分散、量大等特点,为了便于各级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效益,必须将日常核算的资料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口径进行汇总和综合。

2、会计报现在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会计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说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报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8

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表内的勾稽关系(公式的形式呈现)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流入现金—流出现金=现金净流量

资产负债表:主要告诉我们出报表的那刻,这个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如何?是穷还是富?穷的话是否一贫如洗;富的话是否富的流油,资产负债表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什么时候编制的。昨天的穷不一定今天穷,今天富不一定明天也富。这张表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

利润表(损益表):主要是反映一段时间内公司的损益情况如何。赚,赚多少?亏,亏多少,利润表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就是

现金流量表:这张表主要是反映在一段时间内公司流入多少钱,流出多少钱,还余下多少现金在银行里。现金流量表最重要的一个勾稽关系是

表间的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期初数 = 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

未分配利润就是企业支付成本费用,取得收入,减去税金,付完利息,将利润分给股东之后,最后余下的钱,企业活动产生的所有经济效果。

2、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期初数=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流量。

3、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要通过很多运算才能说明,比较复杂。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都是一个时期报表,反映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

不同点:它们的编制基础不同,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损益表是权责发生制。


扩展资料

勾稽关系指账簿和会计报表中有关数字之间存在的,可据以相互查考、核对的关系。

概括会计报表的勾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衡勾稽关系。资金平衡表分左右两方,一方反映资金占用,另一方反映资金来源,两方必须保持平衡。

(2)对应勾稽关系。根据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用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账户中登记,表明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对应关系固定不变。

(3)和差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指标等于其他几个指标的和或者差。

(4)积商勾稽关系。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表现为一个项目等于其他几个项目的积或商。

(5)动静勾稽关系。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等为“动态表”而资金平衡表为“静态表”。“静态表”与‘动态表”所反映的某些指标具有一致性,由此在报表中形成勾稽关系。

(6)补充勾稽关系。报表中反映的某些指标,为了解它的明细核算资料和计算,依据另设项目或表式加以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勾稽关系-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报表基本勾稽关系:

资产表-货币资金=现金流量表-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其他货币资金金额

资产表合计数=负债权益表合计数

利润表-净利润=负债权益表-未分配利润(期末-期初)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合计数=负债权益表-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表内基本勾稽关系:

往来原值(应收、其他应收、预付)-坏账准备数=报表往来净值

非流动资产原值-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摊销=报表净值

资产表合计数=负债权益表 负债+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扩展资料 :

会计的三大报表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三大报表内容:

1、资产负债表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

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利润表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基本关系来编制的,其具体内容取决于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及其内容,利润表项目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内容的具体体现。

从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反映企业经营资金动态表现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属于动态会计报表。

3、现金流量表是反应一定时期内(如月度、季度或年度)企业经营活动、投资现金流量表样表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产生影响的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原先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资金流动状况表的替代物。它详细描述了由公司的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对日常核算的资料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进行汇总反映和综合反映的报告文件。由于日常核算资料具有零星、分散、量大等特点,为了便于各级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效益,必须将日常核算的资料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口径进行汇总和综合。

会计报现在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会计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说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参考资料:

会计报表-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1、会计三大报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报表科目基本勾稽关系:资产表-货币资金=现金流量表-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其他货币资金金额;资产表合计数=负债权益表合计数利润表-净利润=负债权益表-未分配利润(期末-期初)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合计数=负债权益表-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2、表内基本勾稽关系:往来原值(应收、其他应收、预付)-坏账准备数=报表往来净值非流动资产原值-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摊销=报表净值;资产表合计数=负债权益表 负债+所有者权益合计数。

扩展资料:

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是会计考试必考内容,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①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②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③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④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⑤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⑥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⑦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⑧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报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