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是怎么形成的?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痰 是怎么形成的?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一、痰的形成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它是通过支气管纤毛运动上皮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最后,通过人的正常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粘液。但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或者肺部发生疾病,呼吸道就会分泌增加,痰量就会增加,而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以由粘痰变成黄脓痰。比如:在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空洞形成时,肺化脓性炎症时,黄脓痰的量就会增加,而且里面可以含大量的致病菌。
呼吸道分泌少量的粘液是正常的,它对人可以起一个保护作用。当人吸入比较冷和干燥的空气时,通过呼吸道可以使进入肺内的含氧空气进行湿润和加温,也可以使吸入空气中的尘埃、有毒的其他颗粒以及空气中的含细菌的尘埃颗粒吸附在湿润的支气管壁上,通过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推向上呼吸道,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起到了保护肺脏的作用。
二、痰的主要成分
痰是一种由许多成分组成的物质。它的高液体含量是上皮对离子和水转运的结果,而它的大分子主要来源于血液的漏出或局部分泌细胞的产物。清蛋白是主要来自血液,而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浆液细胞分泌抗微生物蛋白(如溶酶体和铁传递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由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激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激活导致细胞内钙升高的信号转导通路,其结果是发生分泌颗粒的胞吐作用。在颗粒释放后,粘蛋白通过细胞内的缠绕形成聚合体凝胶。浆液细胞产物和来自血液的分子与粘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凝胶的粘滞度。粘液与上皮纤毛的机械性活动相结合,起着转送带样作用,以每分钟10~20μm的速度将气道中的污物运出。
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关,这是由于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键(如二硫键、氢键等)交叉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痰液含有电解质,其中Ca2+含量高,可以增加粘稠度。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大量炎症细胞的核破坏而产生的DNA亦使痰液的粘稠度显著提高,形成所谓脓痰,不易排出。痰的pH也影响其粘稠度,酸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增加,而碱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降低。
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痰中有成千上万的病菌。痰液可传播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霍乱、麻疹等。有人随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菌染病的机会,因为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健康人呼吸一些带有病菌的空气,很容易“中招”,痰是我们呼吸道排泄出来的废物,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保持环境卫生不可以随地吐痰,但是绝不能强忍着咽下,因为痰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咽下去后有少部分细菌可能会被胃液杀死,但是绝大部分的细菌却仍然活着,它们会进入肠道从而引起肠道的疾病,而如果痰中带有结核杆菌则可能会引起肠结核病。这些细菌还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肝、肾、脑膜等部位从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疾病,
专家指出,有痰憋住不吐也会害人。痰在呼吸道如不及时排出,导致呼气不畅及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气肿;咳嗽,反复咳嗽会使肺泡发生变化导致功能低下;有些病人的痰还具有抗原性,可引发过敏性哮喘。因此专家指出,有痰还是要“一吐为快”,但注意不要随地乱吐。吐痰,最好用纸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9

痰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分泌形成的液体。成分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

痰在外观上有黄、白、绿、红、黄白等色,性状可分为泡沫痰、果冻痰、脓痰,稀痰、血痰等,按部位可分为大肺叶痰、小肺叶痰等,咳、痰、喘、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主征。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扩展资料

痰有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看得见,摸得着,闻其声,如咳出可见之痰液,喉间可闻之痰鸣,体表可触之痰核(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范畴)等。

无形之痰,看不见,摸不着,闻不见其声,却有征可查,可通过其致病特点和临床症状分析来确定,并采用正确的祛痰方法来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很多病和痰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平时也会分泌,但不多。当有炎症时,则分泌过多,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质地。
呼吸道的黏膜有黏液腺和纤毛。黏液腺分泌黏液(较有黏性)和浆液来湿润呼吸道的黏膜也黏住与空气一起进到呼吸道的小碎粒或细菌,黏膜上的纤毛会向上运动,这一种纤毛运动就把黏液和外来异物往上移送藉以清除呼吸道,由此,生理上,痰是由黏液腺分泌出来的黏液及浆液和异物的混合物。健康的人每天产生约 100 cc 的黏液,这些黏液藉纤毛运动被上送到呼吸道的上端后不知不觉被吞咽下去,所以健康的人不会感觉有痰出来。但当呼吸道有病时黏液的分泌增加因此刺激呼吸道产生咳嗽的动作而将痰咳出来。健康人的痰是清的,当有气管炎或支气管炎时痰的颜色就变成白色,而再加上细菌感染时则因细菌和脓的掺入而变黄色或绿色。如果掺入血液时就呈粉红色或血红色。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13
关于痰是怎么形成的?痰是呼吸道中的气管壁分泌的粘液、脱落的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组织等混合物,同时还可能包含有大量的随空气进入而被粘液所粘附的微尘颗粒、病菌等有害物质,在气管内聚集后,就会给大脑一个“信号”-------“气管有异物入侵”,所以大脑会发出“指令”,“指挥”胸、腹肌等各有关肌肉组织等“快速收缩”或作出反应,以咳嗽的形式,将“异物”----痰排出体外.如果由于受病菌的感染等原因而使气管产生炎症现象,或由于某些刺激的原因,则气管会分泌更多的粘液,来“包裹”住刺激物质或由于炎症而从呼吸道脱落的死亡细胞等,所以当发生呼吸道炎症情况时,痰性物质将会比健康时更多.至于说怎么样更好地“去痰”,由于知道了痰性物质生成的原因,自然就有“去痰”的方法了,需要说明的是,痰在某些情况下,也应该是属于“保护”呼吸道免受损害或者是继续损害所产生的物质.你现在有炎症,要积极消炎.建议到医院去看一下,看开的是什么药,如果在医院药贵的话可到外面正规一点的药店买好了.还有最好不要再抽烟.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咳嗽一般是一种有益的动作,有时亦见于健康人体.在一般情况下,对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以自然缓解,无须应用镇咳药.但是,对那些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而过于频繁的剧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增加体力消耗,甚至促进病症的发展,产生其他并发症,此时弊大于利.所以,应该适当地应用镇咳药,以缓解咳嗽.
第4个回答  2005-12-28
一口痰含5000万个病菌
■呼吸道疾病患者一天咳出30亿个病菌
■病菌在空气中至少存活24小时
本报5月13日讯(记者 张刚 高祥)随地一口痰,危害究竟有多大?据医学专家介绍,一口痰里可含5000万个病菌,病菌在空气中至少可存活24小时,有的病菌存活时间长达半年之久。随地吐痰最大的危害就是传播各种疾病。
今天,山东省电力医院内科呼吸道专家傅昕主任向记者介绍说,痰的主要成分是肺里的脓液,细菌就包藏在脓液中。当人们呼吸到灰尘等不洁净的空气后,空气中包含的这些有害成分在人体的呼吸道中经过特殊“处理”,最后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他们吐出的痰也是不干净的。在医院,有些传染病病人的粪便和痰液都是在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排进公共污水系统的。
傅主任说,根据科学实验,一口痰中包含有5000万个病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一天咳出的痰中至少含有30亿个病菌。像一般的流行性感冒、肺炎、结核病等大都是通过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结核病菌在正常温度下,可在空气中生存半年。由于痰里含有蛋白质,冠状病毒可以在痰中较长时间地存活,一般的冠状病菌生存能力都在24小时以上。如果不经处理,痰迹干了以后,病菌就随风飘浮在空气中,极易被其他人吸进肺里传染上疾病。
济南市健康教育所的有关专家指出,随地吐痰最大危害就是传播疾病,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向随地吐痰宣战其意义显得更为深远。公共场所没有痰迹,对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