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

患者信息:男 25-34岁 福建 福州

我身体健康 只是想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问题 心脑血管这种疾病为什么在高龄人群中这么频繁呢 这种疾病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是因为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 还是一些饮食问题 还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能的退化 血管的老化 必然会产生的一种疾病呢 我想了解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些原因 以及在日常的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这类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
  饮食习惯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加上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减低,导致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
  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另外一个重要的原[1]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造成的。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他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因此神经系统不正常也能够导致供血的紊乱。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单纯的考虑血液的变化对血管的影响,要全面的考虑,仔细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多元化的治疗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
  编辑本段预防策略
  合理膳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 心脑血管疾病--针灸
  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 (但是,鱼油提炼过程中,科技不是很完善,不精纯.和快清软胶囊(海狗油提炼)相比就大大不如了,快清软胶囊是国际高科技高纯度超滤和生物分子精溜法精致而成的,而且这两种科技都获得过诺贝尔奖.)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为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纽崔莱深海鲑鱼油胶囊每粒含EPA180mg和DHA120mg,每天两粒即可保证预防效果。ω-3脂肪酸治疗量为3~4g/d,选用纽崔莱深海鲑鱼油胶囊10~13粒/天即可。 3、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 增加纤维膳食
  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5、药物学家在对银杏叶的研究中十分惊喜地发现,一片小小的银杏叶,所含成分之多,药理活性之强大出人们意料,其中仅是黄酮类成分就有20多种,另有萜类、酚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有人将之形容为一座微型宝库,也是毫不夸张的。大量的药理实验结果显示,银杏叶中有重要药理活性作用的成分有两大类:银杏黄酮甙和银杏苦内酯。它们别具一格的作用机制与目前临床上一些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是不相同的。 其一是银杏苫内酯可选择性的抵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人体内一种很强的可引发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是诱发心脑血管疚病,特别是引起中风、心肌梗死的隐形杀手,危 险性很高,而银杏苦内酯则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克星。 其二是银杏黄酮甙具有对付白出基的高强本领。银杏黄酮甙已被证实能有效地对抗和消除自由基,并起到延缓衰老的良好作用。特别是近期来自国外的信息。认为银杏叶可用于预防和医治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尤对帮助恢复和改善记忆力作用明显。 其三是银苦内酯和黄酮甙两者有协同作用,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在缺氧情况下保护脑和心肌细胞。另外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故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以及脑震荡、脑外伤后遗症等患者均有较为良好的功效,且一般少见出现不良反应,作为保健药物易为人们接受。
  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2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

1、脂肪、热量或垃圾食品摄取过多,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导致脂肪等各种垃圾沉积在血管壁,无法清除,血黏度升高,肝、肾微血管堵塞而受损。
2、缺乏维生素B族。导致脂肪、热量无法转化、吸收、利用、代谢。氧供应不足,二氧化碳等垃圾不能及时送出。造成凝血块,引起动脉硬化、血栓。
3、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生物类黄酮。导致血管壁变的脆弱,缺少弹性。
4、缺乏蛋白质中的一些氨基酸。导致不能生成胆碱,胆碱是合成卵磷脂的材料,因而不能生成卵磷脂,卵磷脂有乳化脂肪的作用,所以无法乳化脂肪。
5、缺钙。导致心脏搏动不正常,没有力量。
6、缺镁、缺维生素C、缺蛋白质。导致钙不能有效吸收,而且骨骼中钙会析出。在血管壁上沉积,引起血流不畅通。
7、缺乏维生素E。导致不能有效软化血管,使末梢循环不畅通。
8、缺钾,而且钠高。导致血液中水多,容易造成血压升高。
9、亚麻酸不足。导致不能有效阻止血凝块产生。
10、缺乏抗氧化剂。导致不能及时清理血管内自由基等有害毒素的的侵害。
11、末梢微血管供血不足。造成缺乏养分,不能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因此,肾上腺分泌血管加压激素,使血压升高。
第2个回答  2011-03-04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做好日常预防
冠心病和中风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证明它们的发生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而对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就像完成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兼顾方方面面。
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戒烟并拒绝二手烟。“吸烟或者被动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地理危险因素。”
专家指出,与不吸烟相比,吸烟者急性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是1.75倍。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是1.37倍。相同的危害还会发生在经常处在“二手烟”中的被动吸烟者身上。
我们都知道戒烟很难,但心脏病或者中风病人的康复过程更艰难,一旦您自己或者你的家人患上了心脑血管病,你们的生活要比戒烟难的多,所以一定要戒烟。
第二步,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
减少摄入盐、烫、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有益于预防心脑血管病。还应该多吃一些热量较低并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高纤维食物、鱼、瘦肉和无脂或低脂乳制品等。
第三步就是要坚持适量的运动。运动不但能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更能增强体力、运动能力‘增加心脏和肺的工作效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调节血压和心率,使其趋于平稳。运动还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性,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几率。研究表明,每天不少于30分钟,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保持健康的体重,进而远离肥胖。
第四步,长期服用一些具有预防作用的药物。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冠心病的发病和人们生活中的压力有关系。压力可能是影响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素。例如,面对沉重的压力,人们可能吃的过多,开始吸烟或比平时吸更多的烟。焦虑紧张的心情本身也对机体有害。研究还表明人在年轻的时候承受过大的压力会增加中年以后患血压高病的危险性。
第3个回答  2011-03-06
心血管疾病的年龄一般在40岁以后,诱发的原因很多,比如,吸烟喝酒,吃高脂肪高胆固。。。的食物,由于现在的环境污染,和食物的用药等等原因,导致发病年龄每年都在提高,在平时只要注意不吸烟少喝酒,少吃大鱼大肉的,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好的心理。。就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