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四个理念

如题所述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两点: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第二,要弄清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三点:第一,要正确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阐谈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通过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第二,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过去,我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与学、考与评都框定在课本与教参的范畴,结果是教师教得死,学生也学得死。实践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演等活动,还包括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第三,要正确把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感情色彩强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育中,要走出“先系统讲解语文知识,再安排相应练习”理性化教学设计的误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情感熏陶的功能。由此看来,只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才能使学生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要将过去那种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和学习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护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做到乐学,会学。其次,现代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认个人的差异性,并视这种差异性为学习资源为前提的。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第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如果只是接受,缺乏探究,那么,语文学习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探究过程,是获取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探究乐趣,比探究获取的结果更为重要。由此看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四点:第一,从课程目标上看,语文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第二,从课程时空上看,要走出传统语文课程“课本是世界”的误区,确立“世界是课本”的新的语文课程时空观。这个世界不仅包括实存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且包括师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第三,从课程功能上看,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第四,从课程类型上看,语文课程不仅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还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学语文,会学语文,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