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平安建设工作

如题所述

为建设“和谐、健康、文明、平安”的外部环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平安建设工作:
一是与“一把手”工程相结合。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层层签定了平安建设责任书,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任,措施到位,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抓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是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利用空闲时间,深入社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寻求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平安建设的薄弱环节。
三是与干部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相结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与“干部大走访”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对排查出的信访积案,明确主要责任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限期妥善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一)培养法治思维理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决策,是建立在良好法治思维理念基础之上的。法治思维理念的形成,是一种“习惯成自然、润物细无声”的陶冶过程。
  (二)树立法治理念,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底线要求,没有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安。各级政法综治部门要正确处理好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社会治理与服务群众的关系,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平安建设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树立法治理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对平安建设有了新要求。
  (三)坚持依法办事,破解平安建设新难题。法治既是平安建设的目标,也是破解平安建设现实难题的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当前的平安建设工作面临着“信访不信法”、炒作闹事等社会不良心态和不健康心理的难题。实践已证明,只有坚持依法办事,综合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多种手段,统筹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群体的利益,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平安建设的实效。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形成平安建设强大合力。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深化平安建设中,既要注重制度执行能力建设,更要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以民意为导向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尤其是要加快推进以民意为导向的平安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增加民意在平安建设绩效考评中的权重,变官意判断好坏为民意决定成败,推动平安建设由“围绕指标、排名转”向“围绕群众意愿、要求干”转变,真正让平安建设体现民意、体现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