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故事,不要太长,不要太短,急!!!

文言文故事,不要太长,不要太短,不要初中学过的,要包括翻译和意义(意义写多一些,好一些),弄成一片演讲稿最好。因为我们语文课前要演讲,帮帮忙啦~急啊~
不要学过的,(我读初三)最好是没看过的。加油帮忙下拉!
真的很急!!!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答案:
9.C 10.①竞:争 ②可:大约 ③若:像 ④于:在 11. 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12. C

三十、(莱西)
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第8、9小题。【本题满分8分】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 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 公问其故
9.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 句 译句
蔚然 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翼然
(二)阅读《楚子发母》选文,完成10—12小题。【本题满分7分】
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日:“士卒得无恙乎?”对日:“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日:“将军朝夕刍豢⑦黍粱③。”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日: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异日,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③【黍粱]好粮食。④【内】通“纳”,接纳、进门。⑤【注】倾倒。⑥【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⑦【糗(qiǔ)鞴(bèi)】干粮。④[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1.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答案:
9.(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10.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2.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j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亦不详其姓字( ) (2)每有会意( ) (3)期在必醉( ) (4)其言兹若入之俦乎( )
9.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我的译文:
10.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我的理解:

11.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我的介绍:

答案:
8 . ( l )知道; ( 2 )休会.领会;(3 )期望,希望;(4)辈,同类。(4分,每题 1 分)
9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分,如关键词语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10 .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2 分,意近即可)
11 .参考示例: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言寡语。他一生好读书,喜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 3 分,能从生活状泥、性格、、志向情趣三个方面介绍,且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4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 (3分)
15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4分)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7 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3分)

答案:
14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15 (1)影响;穿着(或通“披”); (2)意思;情趣。
16 (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17 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 回答者: 架子夹 | 一级 | 2009-12-15 23:14

转发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7
方子振学弈
原文:人多言:"方子振小时嗜弈,尝于月下见一老人,谓方曰:‘孺子喜弈乎?诚喜,明当候我唐昌观中。'明日方往,则老人已在。老人怒曰:‘曾谓与长者期,而迟迟若此乎?当于诘朝更期于此。'方念之曰:‘记上老人意也。'方明日五鼓而往,观门未启,斜月犹在。老入俄翩然曳杖而来,曰:‘孺子可与言弈矣。'因布局于地,与对四十八变,每变不过十余着耳。由是海内遂无敌者。"余过清源,因觅方问此。方曰:"此好事者之言也。余年八龄,便喜对弈。时已从塾师受书,每余常课,必先了竟,且语师曰:‘今皆弟子余力,请以事弈。'塾师初亦惩挞禁之,后不复能禁。日于书案下置局布算。年至十三,天国下遂无敌手。"此盖专艺入神,管夷吾所谓:"鬼神通之,而不必鬼神者也!

翻译:人们都说方子振年轻时特别喜欢下棋,曾经在月光下看见一个老人对方子振说:“小孩子喜欢下棋吗?确实喜欢的话,明天应到唐昌观中等我。”第二天方子振才去,只见那位老人已经在了。老人生气地说:“难道曾经有与年老的人约好时间却像这样迟来的吗?应该在明天早晨再在这里约会。”方子振心想道:“这是圯上老人的意思啊。”(我莫非像张良一样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方子振第二天五鼓就去了,看见观门还没开,月亮还斜斜到挂在天上,不一会老人步履轻盈地拄着拐杖来了,说:“这孩子可以同他谈论下棋了。”于是在地上摆上棋局,老人同方子振对弈了四十八变,每一个变化不过十多着罢了,从这以后,方子振在天下于是没有敌手了。我路过清源,于是找到方子振问这件事。方子振说:“这是喜欢多事的人所说的。我八岁时就喜欢下棋,当时已经跟从学校中的老师读书。”经常在日常课程先学完后,就对他的老师说:“现在都是我多余的精力,请你教我学下棋。”老师开始也惩罚我打我禁止,后来不再禁止(禁止不了),每天在书桌下设置棋局铺开棋子计算得失。到了十三岁,天下就没有对手了。这大概是专一于技艺掌握自然规律。管夷吾所说的鬼神才能通晓它,看来不一定只有鬼神(普通人也能通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27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蒲松龄(清代)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公子禹年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
第3个回答  2011-02-28
尉迟敬德,名恭,是朔州善阳人。隋朝大业末年,刘武周作乱,让他做了偏将。与宋金刚一起击败了永安王李孝基,活捉了独孤怀恩等。唐高祖武德二年,秦王在柏壁作战,宋金刚兵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集合剩余的队伍据守介休。秦王派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招降他,于是和寻相献城投降,跟从秦王一起攻打王世充。后来寻相反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将叛乱,把他抓了起来。屈突通等人对秦王说:“尉迟敬德为人剽悍骁勇,现在抓了他,猜疑和叛乱之心已经结下,不赶快杀了他,后悔就来无及了。”秦王说:“不能这样。尉迟敬德若是一定反叛的话,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于是放了他,领他到自己的卧室内相见,对他说:“大丈夫凭义气相许,小的嫌怨不值得放在心上,我终不会因谗言而害了忠良。”于是赐给他一些金银,说:“你若是一定要离开,把这些作为你的盘缠吧。” 这一天秦王等在榆窠狩猎,恰逢王世充亲自
第4个回答  2021-03-22

文言文故事第4集:不孝子欲挖祖坟,算命先生说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