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

阎锡山为何在蒋冯战争中拥蒋反冯,却在一年后又联合冯桂反蒋?

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又称蒋冯阎战争、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

战争由中国国民党内北伐战争后各派系因军力编遣肇生不满,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

意图夺权挑战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

扩展资料:

战争影响

蒋介石彻底打败对其威胁最大的角逐的军事力量。其后蒋扣押胡汉民,酿成新的“宁粤对峙”事件,并迅速形成了国民党内前所未有的各派反蒋势力的大联合。西北军队战力强但军备差,在中原大战之后被初步瓦解。

东北军军备强但战力差,幸运的是未受战事影响。晋绥军战力与军备实力相差不大,也未受战事影响。新桂系军备差而战力强,但是由于蒋桂战争,实力被大大的削弱。中原大战之后的局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彻底瓦解,分裂成了四大派系。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也受到重创,内部的商震和傅作义等将领也前后联合成一个系别。

东北军因为进入关中帮助中央军,所以在战后得到了华北的地盘,紧随其后又收编了大量的西北军和晋绥军派系的残余势力,一举成为全中国第二大的军事派别。新桂系撤退回广西以后,在陈济棠派粤军的帮助下自保。与此同时,派系领袖中的黄绍竑退出了新桂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大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蒋冯战争

  1929年5月中旬,冯玉祥在陕西华阴部署反蒋军事行动后,蒋、冯第一次军事冲突开始。蒋、冯军事冲突起因于山东事件。3月,日本与南京政府签订撤出济南的协议,按协议,济南应由负责山东防务的西北军接收,而蒋介石则急令西北军不许接收济南,并通知日方,由中央军接收济南。蒋、冯矛盾激化。蒋欲解决冯部,冯亦决计反蒋。

  5月16日,西北军将领发出反蒋通电,推冯玉祥为“护党救国军西北路总司令”,并开始军事行动。17日,国民政府通电,指斥冯玉祥,随即下达讨伐令。蒋还委任唐生智为讨逆军第五路总司令,拉唐反冯。19日,冯玉祥在陕西华阴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反蒋,5月22日,冯玉祥军将领韩复榘、石友三通电拥蒋,背叛冯玉祥。蒋桂战争中,韩复榘奉命率西北军一部参加进攻武汉。蒋介石占领武汉后,召韩复榘,当面许韩任河南省主席,赠以数十万元巨款,使韩投蒋。韩原是冯玉祥的忠实将领,但冯部生活艰苦,治军严厉,韩终被蒋收买。蒋又派人给襄樊的石友三送几十万元,石本反复无常,立即表示愿意听从蒋指挥。蒋桂战争结束后,冯玉祥略闻此事,仅让韩担任河南省主席之职,剥夺韩的兵权,此举更加引起韩的不满。华阴军事会议后,韩立即回到旧部,监禁冯所派师长,将其旧部从陕州拉到洛阳,脱离冯玉祥。韩、石两人倒戈后,蒋介石为嘉奖他们,分别任命二人为河南、安徽省主席,并奖励500万元作经费。韩、石倒戈导致了冯玉祥在与蒋冲突中失败。23日,国民党中央下令革除冯玉祥的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冯面对蒋的强大压力,谨慎行事,于27日发表下野通电,使蒋失去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中原大战
  1930年(民国十九年)3月至1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军同国民党西北军冯玉祥部、晋军阎锡山部等在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境内进行的战争。

  蒋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继1929年全国编遣会议后,又利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排斥异己,扩充嫡系,引起阎、冯、李等人的不满。1月,蒋介石在消灭唐生智部以后,又将以阎锡山为首的晋军势力排挤出河南,造成蒋阎矛盾的尖锐化。从2月上旬起,蒋阎双方电报频繁,互相指责,阎通电要蒋下野,其“党人治党,国人治国”、建立“统一的党,整个的国”的主张,在地方实力派中引起广泛响应,因此,很快同西北军首领冯玉祥、桂军首领李宗仁等结成反蒋联盟,要同蒋介石决一高低。3月15日,原第2、第3、第4集团军50余名将领联名通电讨蒋,并推举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李和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刘骥为总参谋长。4月1日,阎锡山经原第2、第3、第4集团军将领57人提名,宣布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就任副总司令,张学良则保持沉默。随后,成立于中华民国军总司令部,阎、冯、李、石(友三)、樊(钟秀)等部共约60万人组成5个方面军,将桂军编为第1方面军,西北军180多个团、近30万人编成第2方面军,晋军120多个团、约20万人编成第3的建国豫军编为第8方面军。各方面军按划分的路线,分别集结于许昌、郑州、新乡、顺德(今河北邢台)、衡水、归德(今河南商丘)、全县(今广西全州)等地,企图在河南境内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沿线取攻势防御,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和湖南取攻势,得手后与蒋军决战,彻底消灭蒋军,推翻南京政府。蒋介石看到战争不可避免,早在2月16日就制定了“讨逆军作战计划”,先后调集约70万人组成4个军团和4个路军,分别集结于禹城、徐州、砀山、宿县(今宿州)、漯河、武汉、萍乡、衡阳、广州等地,企图以一部兵力于津浦铁路沿线先取守势,集中主力于陇海、平汉铁路沿线,先发制人,夺取联系各战场的交通战略要地归德、许昌,与阎、冯军主力决战;以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指挥的部队围歼李军。为调整部署和肃清后方的异己部队,于3月初开始了作战行动。首先在安徽灵璧将移防途中的第49师两个旅包围缴械,师长任应歧率师部和1个旅突出包围,向河南转移。中旬,为掩护驻开封的第3路军韩复榘部向山东移防,第2路军刘峙部向驻守商邱、宁陵的阎锡山第3方面军第5路孙殿英部发动进攻,孙部顽强抵抗后,于24日退守亳县。4月1日,蒋介石正式颁布了以韩复榘为总指挥的第1军团8个多师、以刘峙为总指挥的第2军团12个多师、以何成浚为总指挥的第3军团17个多师、以陈调元为总指挥的总预备军团的战斗序列,并将部队沿山东禹城、济宁、菏泽,安徽砀山、河南永城、安徽涡阳、太和,河南漯河、内乡,湖北襄阳之线部署。4月初,蒋军又将亲阎锡山的高桂滋部由山东莒县、诸城驱赶到了益都。在蒋军行动的同时,阎锡山为夺取德州、济南间的战略要地,于3月30日以部分兵力由德州向平原进攻,蒋军第55师稍事抵抗,即退到禹城。在豫西南和鄂西北,冯部第2方面军第6路张维玺部以一部兵力出紫荆关占淅川、均县,佯攻襄阳,主力攻占内乡。蒋军第17、第51、第53师企图合围张部于内乡以东,但张部行动迅速,在蒋军未形成合围以前,于4月11日到达鲁山、叶县的预定地区。至此,冯、阎联军沿平原、濮阳、兰封(今兰考)、许昌、叶县、鲁山之线部署完毕。5月11日,蒋军由平汉、陇海路沿线同时发动进攻,第3军团何成浚部虽一度占领临颍、强攻许昌,但到6月上旬就被反蒋的第2、第8方面军击溃,退到漯河以南;第2军团刘峙部沿陇海路向西进攻,逼迫晋军退守民权及其以南,但6月下旬遭冯、阎联军反击,被迫退守宁陵南北之线,双方展开拉锯战;第军团所属的第15路军和第26军攻占东明和考城(今兰考北部),不久也在第4方面军石友三部反攻下大败。5月21日,阎锡山乘蒋军主力被吸引在平汉、陇海线之机,指挥第2、第4路由鲁西北发起进攻,到6月下旬,把蒋军赶到高密以东、兖州以南。7月,蒋介石为扭转不利局面,决定改变作战方针,采取稳定平汉线,固守陇海线,集中兵力于津浦线的策略,首先击败晋军。8月上、中旬,蒋军重兵沿津浦线向北进攻,晋军由于兵力分散,无力抵挡,于8月14日全部退到黄河以北。下旬,蒋军全部集中于陇海、平汉线,并于9月初发动进攻,冯、阎两军节节败退。20日,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奉蒋介石的命令率部入关,黄河以北的晋军全部向西溃退,陇海、平汉线的冯、阎部队更是一败不可收拾,许多部队倒戈投蒋。冯玉祥眼看败局已定,于10月23日通电下野,阎锡山也于11月4日宣布辞职,部队听候蒋介石编遣。
  点评:此战,历时半年有余,反蒋军各派由于各怀异志,保存实力,缺乏统一组织指挥而被击败。混战使双方官兵共伤亡30余万人,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有了山西这个根据地,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实力日渐增强,野心就不断膨胀起来; 凭着善于韬晦,善于算计的本领,在形势不明朗时,与各方都拉关系;大势已定时,瞅准时机出手,频频获得厚利;
  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走出山西,加入逐鹿中原的行列,成为重要的地方实力派;
  联合直奉反冯,将势力范围扩大到绥远;
  参加北伐,联蒋讨奉,成为大胜家,势力扩大到晋、冀、绥、察四省和平、津;
  联冯反蒋,中原大战,谋略、诡计、智慧和卑劣,无所不用其极,表演淋漓尽致,势力和名望达到了巅峰;但也从此进入下坡路;

  2·1 联冯拥段倒直,开始走出山西
  2·2 联直奉反冯 势力扩大到绥远
  2·3 联蒋讨奉 占据京津
  2·4 联冯反蒋 入主“四九”小朝廷
  http://garden.2118.com.cn/taiyuandao/suwu/2005/0105-yan2.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