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黄河的建议

如题所述

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扩展资料:

黄河问题:

水资源浪费惊人: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

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水体污染严重: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7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之一,对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黄河水患也是我国人民的心腹大患,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都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代政府都把黄河的治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黄河泛滥的根源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它使黄河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多沙河流,每年向下游输送的泥沙在16亿t以上。黄河出晋、陕、豫峡谷到中原平原后,地势突缓,流速骤减,随即卸下大量泥沙,使河床越积越高,甚至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悬河”。为了防止河水泛滥,人们不断在河床两岸筑堤,于是造成河床越淤越高,悬河越筑越高的恶性循环,悬在河南开封等地的这把利剑也越悬越高,险境是可想而知。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治黄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黄河水患的发生,除下游加强修堤确保万无一失外,还在中上游的支干河道上建了许多拦河大坝和水库,除发电、灌溉综合利用外,这些大坝起到重要的防洪作用。特别是三门峡水库的完成和小浪底水库的即将完成,更会提高对黄河水患的防患能力。 由于黄河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黄河中游,主要是兰州以下的黄土高原的强烈水土流失,高达16亿t的泥沙的95%以耒自甘、宁、陕、内蒙古、晋、豫等省区的黄土分布区,这16亿t泥沙的相当部位注入渤海,每年向海推进约1 km,王战教授认为大约在200 a左右,渤海将从地图上消失,为此他建议将黄河的入海口改经黄河故道进入黄海①。吴成基教授认为按目前黄河的年流沙量,小浪底水库将在20 a左右失去它现有的功能①,因此对水量并不很大而泥沙量过大的黄河的治理,其主要矛盾是解决黄土高原进入黄河中的泥沙量,是解决黄河水患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当前很多同志试图在黄土高原分布区用退耕还林(或植草);停止种植放牧,以及其它阻止泥沙下泄入黄的举措,似乎这些都不能解决治黄的根本,也解决不了当前和长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在不放松上述工作的同时,黄河在甘肃兰州附近改道经榆中夏馆营、定西、陇西入渭河,经武山、天水,到陕西宝鸡、咸阳、渭南到潼关再入黄河。这样可以完全或基本完全绕过黄土高原的主要分布区,其流经的区域减少,流经的距离大大缩短,这将使入黄的泥沙量减少到现在入黄量的5%以内;同时也会使黄河水面的蒸发量减小,水的流速加快,还会把潼关以下原先沉积的泥沙带走,“悬河”会逐年降低,减少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的后顾之忧,也勿需在下游再改道进入黄海,黄河水清之日,是黄河在兰州改道完成之日,也有利于根治蝗灾和黄河断流的问题,黄河在兰州改道入渭河,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从兰州经夏馆营到定西段是一个宽度较大的古河床,只需在定西到陇西之间打通(关于技术方向的问题另文讨论),就完全可以实现黄河之水注入渭河。为了统筹兼顾,黄河在兰州改道入渭河之水后,也可向宁夏、内蒙古适当分流,在黄河故道上修建暗渠至银川、包头一带,供当地的工农业(包括发电)和人民生活之用。在洪水季节还可加大向该区的分流。今后南水北调的西线完工还可多向宁夏、内蒙古一带加大水的供给。黄河在兰州改道入渭河到潼关的技术问题较三峡工程简单,所需经费也会小于三峡工程,但它的作用和影响将大大超过三峡工程的影响和作用,是拉动内需和进行西部再开发的重大步骤。 本建议部分采用了孙建中教授的资料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1、政府应严加管理黄河中上游植被。
2、黄河流经之地应控制滥用黄河水。
3、黄河沿岸污染型企业应强制性搬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26
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利用并峡谷发展水电建设,下游地区加固大堤,开展冲沙实验
第4个回答  2011-03-26
纵观历史,治理黄河都是政府非常重视的工程。治理里黄河我认为在黄历沿岸减少人类的足迹,封山育林 。然后由政府出面组织每个一段时间分段对其进行整治,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做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