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郑和远航~~

还有 梦里人 我为歌狂是哪里出的?

和远航:东方文明中的世界主义(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02月01日 13:56 舰船知识网络版

郑和家族目睹并经历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盛衰,10代人生死,从布哈拉到古里,象一部世界迁移的史诗。郑和远航结合阿拉伯世界的航海传统、贸易精神与中华帝国的政治武功是整个东方民族海上冒险的一次辉煌总结。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中亚布哈拉的普化力国王或教长所非尔,率5000多人和5000多匹驼马来中国朝贡,并申请归诚。神宗封他为宁彝候。五世孙赛典赤赡思丁赶上伟

大的忽必烈时代,被封为咸阳王,驻镇滇南。他为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半穆斯林半蒙古人的名字:马伯颜,马表示默哈穆德,伯颜则跟那位攻陷南宋首都临安的蒙古将领伯颜的名字一样。马伯颜的儿子曾去麦加朝圣,人称马哈只。哈只是伊斯兰教中对去麦加朝圣者的尊称。1482年,洪武皇帝出兵平定梁王。这场战役间,受人尊敬的布哈拉裔香客蒙难,他11岁的儿子成为许多被明军掳走的儿童之一。20年后,我们再看到这个孩子时,他已成为永乐皇帝宫中一名显赫的大内太监,名叫郑和。这个名字是皇帝赐给他的, 其中有苦难,也有荣华。
布哈拉的所非尔是郑和的十世祖。他的家族从一个外国人变成在中国的色目人再变成地道的中国人。1405年, 当雄心勃勃的永乐皇帝脑子里闪现遣使出洋的念头时, 他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郑和。他是他身边的亲信,家世上又有世界主义色彩。在一个安土重迁、尊农抑商的民族中,似乎只有番属的后代才能够四处游荡。他们追逐世间的利益也追逐风中的黄沙、海上的浪涛,他们是辛伯达的后代,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从布哈拉到古里。
陆上的布哈拉犹如海上的古里,都是丝绸之路上的万商聚会之地。从所非尔赶着驼马领着族人从布哈拉出发到郑和在古里去世,郑和家族10代人生生死死,象一部世界迁移的史诗。所非尔的时代,中亚是亚欧大陆的通道,许多条商路穿行在沙漠与绿洲、高山与草原间,撒马尔罕、布哈拉都是繁华的大城市,汇集各路商贾各色商品。1220年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帝国,繁华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变成一片废墟。蒙古统治期间,这些商路城市又迅速复兴,马可•波罗路过布哈拉的时候,发现它是“整个波斯最美丽的城市”。蒙古帝国衰落,察合台汗国不过是个强盗窝点,中亚战乱频仍,统治者朝立暮覆,帖木耳是个天才的残暴土匪。
他知道定居者需要和平,游牧者需要战争,于是他就对内实行和平,对外不断发动战争。他征服了从地中海到巴尔喀什湖的广大地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了最后一次繁荣。撒马尔罕成了世界之都,布哈拉城里有来自波斯、印度、俄罗斯、中国的商人,最大的商队有1000峰骆驼。然而,这已是最后的辉煌。帖木耳之后政治分裂与宗教分裂再次切断了这条古老的商路,而且再也没有恢复起当年的显赫。世界格局变了,东西交通转到海上。大陆战乱割据,南海道丝绸之路在这期间飞速发展,洲际贸易从重建的埃及亚历山大港一直到中国的泉州。郑和开始远航的时候,已不是南海道丝绸之路贸易高峰的开始,而是高峰的结束。因为另一条海上贸易之路,好望角路,在郑和之后不久就取代了它。郑和家族10世间,目睹并经历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盛衰。
郑和的种族、家族、传统与信仰,都使他更容易与外洋番邦交往。他可能信佛教,从道衍和尚受菩萨戒,在南京牛首山碧峰寺与锡兰山寺都有大量的供奉;他也可能信伊斯兰教,他是“马哈只”的儿子,似乎还有伊斯兰教教名;他也信妈祖,祭天妃宫。当然,他最信的还是天子。这是中国的传统,世间可以有多种宗教,但只能有一种政治。
郑和很可能懂阿拉伯语,他的家族与航海有许多联系,100多年前忽必烈远征日本、爪哇,庞大的蒙古帝国舟师中,或许有他某位祖先或赛典赤赡思丁的兄弟?泉州港是世界都市,四百多年来一直是番商荟萃、放洋出番之地,南宋时大食商人蒲寿庚曾提举泉州市舶司30年,在那里, 郑和或许能找到自己的亲戚或族谱。1965年,泉州发现一块阿拉伯文墓碑,死者叫赛典赤杜安沙,是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 。这位“不幸被死亡击中”的回回人很可能是郑和曾祖父的兄弟或堂兄弟。远航西洋,要在泉州造船,征摹水手,祭天妃宫,去清真寺祈祷,装载景德镇、德化的陶瓷……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南海到印度洋、 阿拉伯海、红海,至少八个世纪之前, 阿拔斯时代,大食番商就开始乘坐锡兰山水手驾驶的阿丹大舶往来于广州、泉州、占城、满剌加、爪哇、古里、忽鲁谟斯、阿丹、天方或麻林之间。郑和不论是在泉州造舶放洋还是在沿途各港口登陆,都可以见到中国客商、穆斯林水手。
远航,在陌生的港湾停泊,从华夏文明进入印度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郑和的世界主义身世或许能使他感觉不到异乡风物的殊异。有关记载大多说这些遥远的国家地区与中国“民物咸若,熙嗥同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主义目光,在三种差异如此之大的文明之间看到闻风向化的类同?世界上可以有多种信仰,但只能有一种政治。
明初的中国社会,仍保留着一些蒙元时代遗留下来的世界主义色彩。郑和船队有异域身世的,还不仅是郑和一人。船队的第二号人物正使太监王景弘,亦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回人。他生长于闽南,或许比郑和更精通航,郑和客死古里,是他将庞大的舰队带回中国。他的航海日记<<洋更>>据说成为日后舟子出洋的秘本。 郑和远航有异族情调。船队中有许多伊斯兰教徒。那位1423年率分艘船队访问阿丹的宦官李兴, 在也门史料中是用伊斯兰教名称呼的, 第四次出航前,郑和前往西安羊市大清净寺请伊斯兰教掌教哈三同行,通译回语。详细记叙出使经历的<<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也是“善通番语”、信伊斯兰教的回回人。他生在浙江会稽(绍兴),祖上或许就是跟随伯颜大军进入行在城的色目人。从华夏中土至西洋番邦,这些色目人的后代或许不会感到异乡风物的陌生。“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无论你转向哪方,那里就是真主的方向。”
古里是个好地方,碧波拥起的港湾,沸沸扬扬的码头,城中高耸的清真教堂,壮丽的印度教寺庙。万邦际会之地,才是真正的故乡。临终之际的郑和,或许不会感到客死异邦的凄凉。清晨海鸟的飞影与夜晚燃烧的星星,随时都可以带走他的灵魂。
郑和来自一个有世界主义色彩的家族,郑和的舰队里,可能有西域贵族、大食番商的后商,有占城的舟师,蒙古族的千户、掌旗。这样一个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创造的奇迹,也是整个东方民族的奇迹。华夏文明为它提供了帝国的政治使命、军事装备、物质基础,伊斯兰文明则为它准备了航海技术,贸易精神。为了这28年的航行,郑和家族准备了10代人,整个东方民族则准备了至少1000年。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jczs.sina.com.c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17
luweiming12312 初入江湖 二级(176) | 我的提问 | 我的回答 | 我的消息(0/0)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科 帮助

百度知道 > 生活/休闲/时尚 > 其他爱好相关问题
• 关于郑和远航的知识
• 郑和为什么要远航
• 当年郑和为什么未能远航到欧洲?
• 郑和远航的资料
•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

订阅该问题
日企求职,来51JOB日企专版
日企招聘财务经理,来51JOB日企专版.更多机会更多前景!还等什么!...
www.chanet.com.cn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郑和远航的路线是什么
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8 天 1 小时
好难好难!!!!!!!谁来帮帮我啊????
提问者:柠檬味女生 - 试用期 一级

答复共 3 条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

航程

下‘西洋’的定义

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124.htm
回答者:花想容兮 - 试用期 一级 4-10 20:55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晕~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124.htm
回答者:伤_失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4-14 14:32

郑和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还有非洲东岸,红海、麦加,澳大利亚。..........空死.....汗
回答者:炎刃の鬼泣 - 试用期 一级 4-16 21:32

我也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积分规则
回答字数在10000字以内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匿名回答

©2007 Baidu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