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心得

如题所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可以说,坚持绿色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
  绿色,大自然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常被喻为生命色、环保色。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点,这些认识反映了古人对绿色发展的朴素看法,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示。
  绿色发展也是世界潮流。早在2008年,联合国就倡导世界各国推行“绿色新政”。世界许多国家都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国家发展战略。如美国出台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日本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把绿色增长的重点放在发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上;韩国提出“低碳绿色增进”的经济振兴战略,依靠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等政策目标。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也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进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先后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深邃思考。
  我国资源状况需要绿色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淡水资源、森林面积分别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8%和12.8%,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长期以来,我国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环境约束,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形势需要绿色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2014年,在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45个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许多城市常常被雾霾笼罩。水污染依然严重,在主要河流、湖泊设置的968个水质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表明,有近四成水体被污染。镉、砷、铅、铬、汞等重金属污染严重,成为土壤中长期存在的“毒瘤”。“美丽中国”已经难以承受环境破坏之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国发展阶段需要绿色发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呈现上升趋势,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就会达到峰值,经过拐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会逐渐下降。从我国发展阶段来看,经过长期快速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再不刹车就可能跌入“环境陷阱”。能否顺利越过这个坎,绿色发展就是关键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绿色发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恶化了,人们整天生活在雾霾中,见不到蓝天白云,那也算不上幸福,是得不偿失的。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中华大地呈现出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美丽景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4
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坚持绿色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加强环保意识,让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法规标准、政策引导等手段,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习惯。
其次,应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技术水平。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的投入,加快环保技术成果转化,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再次,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环保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环保工作的开展。
最后,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环保经验,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学习国际环保经验,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
总之,坚持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环保意识,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
第2个回答  2016-11-2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坚持绿色发展,是为了建设美丽中国,也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广泛赞誉。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让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了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从现实情形看,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不仅有战争、恐怖活动、网络病毒,还有空气、土地、水体严重污染以及森林被大肆砍伐等,它们对各国、对全球生态安全均构成巨大威胁。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全球生态安全形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各国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积极采取行动。发达国家应带头落实好资金支持的承诺,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经济。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负责任大国,一直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倡导并推动各国携手应对生态危机、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守护地球家园;主张各国既加强对话与磋商、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又积极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实现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安全双赢。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向世界公开表明了自身在绿色发展问题上的形势、成绩、承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跃升,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需要鉴往思来、亡羊补牢。同时,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成绩不可抹杀。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增量的42%,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面向未来,中国提出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这“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
  绿色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履行承诺、彰显担当,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当前,尤须将粗放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放到绿色发展中解决。具体地讲,就是按照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同时,着眼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主动与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坚持正确义利观,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如期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低碳示范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