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坚持吃药,血糖也相对稳定,但还是逃不脱并发症的发生呢?

如题所述

糖尿病人仅仅血糖控制达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同时消灭糖尿病的四大帮凶。

一项糖尿病国际研究显示,52%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而糖尿病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不仅仅是因为高血糖,更重要的是同时合并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抽烟等四大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四大“帮凶”。

据统计,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血糖高者占28%,高血糖+高血压者占30%,高血糖+高脂血症者占12%,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占30%。与单纯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比例更高。

所以说,糖尿病人仅仅控制血糖达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时控制达标,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一、高血压:

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收缩压平均每下降6mmHg,就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下降18%,冠心病发生率下降14%,脑血管病发生率下降6%,肾病发生率下降21%。降压可让糖尿病患者显著获益。

糖尿病人控制血压和控制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控制血压更重要。

各国指南明确规定,糖尿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选普利类或者沙坦类降压药,同时和地平类(钙拮抗剂)、利尿剂等降压药联合使用。


二、高脂血症:

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而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的“清道夫”。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糖尿病患者血脂干预的首要目标。

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为:已经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应将至1.8mmol/L以下,合并有心血管风险因素者应降至2.6mmol/L以下。

对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无论血脂水平如何,都应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启动他汀类降脂药治疗。


三、超重:

据统计,58%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超重(BMI≥24)或者肥胖(BMI≥28)。

研究发现,减少体重的5-10%,可以使血压降低5-20mmHg,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血脂也有改善。

节食加运动是糖尿病人减重的最佳方式,应努力将体重维持到正常范围。

四、抽烟:

烟草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不再赘述。戒烟、戒烟、戒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总而言之,对待糖尿病,应树立“糖尿病管理”的理念,应由“降糖为主”调整为“综合管理”为主,全面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降糖、降压、调脂、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并重,从而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肥胖都是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糖尿病早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多数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糖增高。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者是胰岛素作用受损,或者是两者兼有所引起的。

当患者出现乏力、口干等症状的时候,说明血糖升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果高血糖不加控制,或者控制得不好,疾病会进一步发展,会对视网膜、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产生损害,严重者会致死、致残,病情非常严重。所以,糖尿病最主要的治疗就是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坚持吃药,为何有些人还会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并发症。1型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的平稳,一般很少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就比较常见,因为有些人发现得太晚,高血糖对身体已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或者是不按时吃药,经常造成血糖峰值,自己不能正确检测血糖等,这些都是造成并发症的原因。如果能够很好控制血糖,还是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的。

1、发现得太晚

2型糖尿病很多患者都是因为体格检查或者有明显症状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这个时候血糖升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高血糖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已经存在,而且不可逆。

血糖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血液中的一些有形成分会沉积在血管表面,造成血管炎症,导致血管硬化。高血糖对全身对血管都会造成影响,所以长期血糖升高,又不加以控制的话,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2、血糖值超高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自己把血糖控制得很好,非常平稳了,为啥还会出现并发症呢?主要是血糖值跟正常人相比较还是超高的。因为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7以下,但是正常血糖值是在5.7以下,对于正常人来说,糖尿病患者控制以后的血糖还是偏高的,时间久了,可能也会出现并发症。

3、经常出现血糖峰值

血糖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我们进食发生改变。餐后血糖会出现峰值,如果吃的食物吸收比较快,血糖升高的就会较快,血糖很快就会出现一个高峰;如果吃的食物吸收缓慢,餐后血糖值也就会相对平稳一些。

很多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的时候,都认为自己已经服用降糖药物,就不需要关心食物的升糖指数了,这样做是不对的,不仅要关心食物的总体热量,还要关心食物的升糖指数,避免出现血糖峰值。

4、是否坚持服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的危害并不大,经常忘记吃药,或者是随便吃一种降糖药物。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不会马上危害人的生命,但是血糖控制不好,出现的并发症确实非常严重的。如果确诊为糖尿病就要引起重视,要定期检测,根据自身情况和各项指标选择治疗方案,并且3个月到医院复查,保证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疾病的预防大于治疗,说到预防糖尿病,就要知道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发性糖尿病,一类是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比如胰腺炎、胰腺肿瘤等。原发性糖尿病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不是十分清楚,但是跟家族史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我们在这里说说2型糖尿病,跟肥胖、胰岛素抵抗或者分泌不足有很大关系,如果在饮食方面还不加以控制,长期食用高热量食物、活动量较少,精神压力过大等,都是一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预防糖尿病主要就是从控制高热量饮食、增加活动量、减少精神压力等方面来进行。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就要更加注意,减脂减肥避免肥胖,日常饮食也要清淡一些,每周都要有计划地进行适当体育运动,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压力过大就要自我调节。当年每年的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早发现,早干预,就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第2个回答  2020-12-15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坚持吃药、血糖也相对稳定,为什么还逃不脱并发症的发生?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发现得太晚。因为2型糖尿病早期是没有症状的,因此常常不能尽早发现,等诊断了,开始治疗了,高血糖已经对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要定期检测血糖,要在糖尿病前期就能够发现,并进行干预。

第二个原因是治疗有问题,或者治疗方案不好或者患者没有坚持服药。糖尿病要每天服药,不能想起来就服,或者血糖高的时候才吃。糖尿病也不是随便吃一种降糖药就万事大吉,而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各项指标,定期检测,如果需要的话要进行调整,通常每3-4个月要验血和就诊,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并没有达到这两点,虽然吃药了,但血糖控制得并不好。

第三个原因是血糖指标高。血糖相对稳定是不够的,要看血糖的指标。很多医生认为把血糖控制在7以下就可以了,但近年来的观点认为应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值,也就是5.7以下,这样就需要加大降糖药剂量或者同时服用几种降糖药。

第四个原因是血糖峰值,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主要是因为血糖峰值,特别是餐后的血糖峰值,因此要特别注意餐后血糖,避免出现血糖飙升的现象。

还有这几种情况:

1,80%以上的都是患者自己认为的坚持吃药,自己认为血糖控制得好,自我感觉良好

2,确实有一部分情况是用药不合理,比如只是把空腹控制好了,餐后并没控制好等情况也存在。

3。目前除了双胍类的药物能够一定程度上调节菌群,降低炎症以外,其余药物要么增加分泌(glp1/ddp4抑制剂都一定程度上能保护胰腺),要么提高敏感性,或者阻断吸收,并不能阻止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加重,不能逆转病程,并发症也会无可避免。

但是目前来说,早中期2型糖尿病人,是可以通过饮食干预,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的。

2型糖尿病是个因为不合理膳食引发的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代谢病,合理膳食营养干预:首先方便,成本低,且没有药物伴随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虽然营养干预需要的时间更长,但是能从根本上让肠道菌群逐步恢复正常,降低炎症及其引发的胰岛素抵抗,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相比而言,目前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情。

原因在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并已达成共识,2型糖尿病是肠道菌群紊乱产生,肠屏障被破坏,肠内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引起系统炎症,产生胰岛素抵抗而患上的慢性代谢疾病。因为这种发病机制近些年才揭示,所以,基于肠道菌群诱发2型糖尿病的新药尚未发布,而肠道菌群目前已知的,通过饮食干预是可以实现结构调整的。

上面这些如果都注意到了,才能真正地避免糖尿病的并发症。

第3个回答  2020-12-15
糖尿病一般来说发现时都是比较严重,体内某种机制受损伤,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不能恢复对糖分处理的身体机制,那么就容易产生并发症。
第4个回答  2020-12-15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现较晚,早期未得到合理治疗,在诊断明确前可能已经发生了靶器官损害,且糖尿病患者血糖几乎都高于正常范围,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诊断明确后虽然长期控制血糖达标,但却无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只能延缓其发生。其次,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患者,其它指标未严格控制也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