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如律令”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故事?

如题所述

   看过电视连续剧《武则天》的读者朋友,也许对剧中道士袁天罡登坛作法禳灾祈福的情景还有所记忆吧。只见他身披鹤麾手持宝剑,于念咒烧符之后骤然将剑往天空一指,叫声“急急如律令”,顷刻间雷鸣电闪,天地为之变色。

 那么,“急急如律令”这句咒语是怎么来的呢?

“急急如律令”是指什么意思?这句话听起来挺押韵挺高大上,但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最初的意思其实就是——“哥,搞快点!”


道教的祖师爷张道陵,据说他在创建道教之前在朝廷当过官哈。所以在成立道教之后,它就也把这一习惯带到了道教的经文当中。同时还做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化处理,比如修改成了“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等,主要意思就是号令鬼神“搞快点”,赶紧去做某件事情,对于鬼怪有很强的震慑作用,而对于神灵则相当于一个“强提醒”。

一种说法是,律令是传说中一名周代人,据说他跑得极快,所以死后做了雷公的部属。“急急如律令”,表示要如“律令”一样迅速。《土风录》曰:“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三教搜神大全》曰:“雷部有神名曰健儿,善走,与雷相疾速。”《搜神记》曰:“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小鬼。”

最普遍的说法则存在于道教的知识谱系之中。道教咒语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是因为道教兴起于汉代,而汉代的诏书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语,意思就是下属要严格按照法令执行,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吸收。东汉巫师举行“墓门解除”的解除文,简单句式就是:“百解去,如律令!”后来也被道教吸收并广泛应用,同时产生某些变革,主要是嵌入神仙名号,最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还在后面加上“摄”、“敕”、“疾”等字眼,用来表示急急按照咒语之行,不得有误。

在很多古装玄幻影视剧中,如果碰到有道长行法的桥段,在法事关键时,扮演道长的演员们通常都会有句台词——急急如律令,然后顷刻间,雷鸣电闪,神灵显威。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中,道长们进行科仪法事活动时,也时常会说一句“急急如律令”,那这句咒语到底什么意思呢?

而随着道教的壮大,“急急如律令”这五个大字也就成为了道教驱邪除魔的专用术语。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就是“律令”其实并不是什么法律,而是一个人名。

没错,这个人真名就叫“律令”。据传是周穆王时期的一个人物,本人走路超级快,死了之后在雷部当小鬼。他在整个道教体系中也被奉为迅速擅走的神

咒语的形式,较客气的有“今已知汝名,汝急速去--急急如律令”以及“吾知汝名,急去千里--急急如律令”等咒语。

东晋葛洪就强调人在登山涉水之时,必须带着各类精怪的厌胜图芨,并且熟知天下鬼之名字。则当这些精灵鬼怪出现时,人们只要能认出这时出现的精灵鬼怪,那些鬼怪就会退却,在此时的“呼名法术”就是与旅人的安全相关。

例如《山海经》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因为在《山海经》里,除了记载各处的地理特征之外,同时也记载了许多类型精灵鬼怪的名字、形状,后世的人就依照这类的材料来分辨精灵鬼怪。除了原先与旅人求平安的功能之外,在道教的发展之中,就将“呼名法术”吸收,应用在一些祭改的仪式之中。具体表现“呼名法术”的道经,以《洞渊神咒经》最具典型,这部经典的目的就是要克制各类凶鬼,因此记载了克制凶鬼的方法,通常是藉着一连串的咒语来克制这些凶鬼。

道教咒语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是因为道教兴于汉代,汉代诏书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语。

“如律令”意指按法令执行,在语气上有违律必究的意味。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所吸收。东汉巫师举行“墓门解除”(即在殡葬中对墓厌镇,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结束。解除文的简单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类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时也产生某些变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还在其后加“摄”、“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执行不得有误。

例如,在召集神兵收妖破邪有开旗咒:“五雷猛将,火车将军,腾天倒地,驱雷奔云,队仗千万,统领神兵,开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这一咒先是称引雷部神将,兼说其神武,同时也是说明他们职司所在,接着说明开旗(展开召将令旗)召唤他们来到,且令其不许拖延时刻,立即降临。最后以“急急如律令”收尾。

从近几年来考古发现看,气禁流行的地区不限于吴越地区。楚、蜀等地区都有类似的方术。据葛洪的记载,禁咒的应用范围广泛,有入大疫不受传染、驱逐邪魅,禁虎豹蛇蜂、为人治病,乃至于禁水倒流等。气禁术被道教所吸收,成为道法的一部分,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阶箓中专有一种《禁气箓》,可见已经是整个法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道士在念咒时与内气的发放相伴随,念咒兼有以气作用于对象(通常称为布气,又称内气外运),因此对于道士平时的炼气,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牢记的是,作为一句咒语,“急急如律令”不可随意说出,必须是受过法箓、道戒、有相应法职的道教法师才能够凭咒向鬼神发号施令,而我们普通信士如果在持诵经典时遇到此咒,跳过不读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奔走如飞的律令一样去执行公文的内容和要求,以此表现出古代公文处理的严格和落实的迅速。
道教产生于汉代,后来道教在写符念咒的时候也经常用到这句话,所以就把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引入到了自己的符咒体系中。原本的公文结束语竟然被作为一句咒语使用,有点出人意料。
第2个回答  2020-09-24
“如律令”最早是汉代公文常用语,而加上“急急”二字,表示程度严重,就像是我们现在的“加急”,而“急急如律令”便是加急公文,北宋出土的东汉永初汉简也记录了这是官方公文用语。
第3个回答  2020-09-18
其实急急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的一句结束语。律令,有一种说法是雷部一种奔走如飞的小鬼,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像奔走如飞的律令一样去执行公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