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政治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古人对哲学的探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第一,孟子和荀子属于不同时期的人。孟子比荀子早几十年,几十年定然有所变化损益。特别那个时期是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激化。第二,他们的经历大有不同,用现在的话说叫荀子看到的大部分是人性恶的一面。第三,最主要的就是这点了。他们二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但孔子主要的思想分两方面,一个是“仁”,一个是“礼”,“仁”主张以博大的心怀关爱世界芸芸众生,所以世人皆有恶性。“礼”主张理性节制自我,孟子的很多书中都谈到这个礼,著名的五伦十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就是他首先提出后经朱熹发展而来的。所以二者的看法才迥然不同,虽都是儒学,但若相同,岂非后人有盖棺定论之谬?
无论有多少分歧,对于儒家学派的人物,崇古是目的,也是手段,目的都是维护传统礼教。
 “忠”,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忠恕”, 简而言之就是“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从深层次看, 就是“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孔门的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论从单纯还是深层的方面看, 都是从己出发, 以己之所好, 推及人之所好,以己之所恶, 推及人之所恶。这种推己及人的办法就是“恕”道。所谓“仁者爱人” , 也就是对他人有同情心, 有关心他人的真实感情, 要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处境和利益。这些话听起来并不新鲜, 但确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关系中道德经验的总结。

  克己就是克制、约束自己, 复礼是符合于礼。孔子所谓的“礼”是周礼, 是维护社会伦理道德之礼,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 分封制, 世袭制。他一生的梦想就是要复兴这个周礼。礼与仁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子是用仁来充实礼的, 因此“克已复礼”虽然复的是周礼,但孔子引用这句话, 则赋以新的含义。孔子要求复兴周礼, 但不是完全因袭周礼。因为完全因袭周礼已不在能充分地发挥周礼的作用, 所以, 他对周礼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 这就是他所说的对周礼的损益。



  孟子对孔子的“仁”有这样的描述:“恻隐之心,仁也。”(《孟子·告子上》)仁,当然不等于“恻隐之心”,所以孟子没说“仁,恻隐之心也”。不过,一个人如果有了“恻隐之心”,那就是“仁”,或者说就有“仁爱之心”了。恻和隐,都有忧伤、悲痛的意思。所以,恻隐之心,就是“忧伤之心”,就是“悲痛之心”。恻隐之心,并不是自己悲痛,自己忧伤,而是能够体验到别人的悲痛,别人的忧伤,从而不忍心让别人悲痛忧伤。所以,恻隐之心,其实就是同情心、怜悯心。恻隐之心的基础和核心,则是“不忍之心”。仁,首先是“不忍之心”。“不忍之心”乃是道德的基础和底线。

  孟子之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每个人的“内在理性”,这种理性不仅是先天的,而且是具体的,即“仁义礼智”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说仁,与孔子虽有层次上的不同,大体上还是继承孔子的意义。孟子对义,则比孔子有较多的发挥。孟子常把仁与义连在一起说,如“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又说“仁,人心;义,人路。”又“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在孟子的眼中,仁与义根源是一致的,但义毕竟不同于仁,仁是道德本身、是一切道德的主体观念,义是具体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正路”与“敬长”正是有准则与规范的意义。孟子解释孔子的仁为“恻隐之心”,义为“羞恶之心”。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自然表现,虽然具体,但没有规范意义。羞恶之心,是自我抑制的心理表现,有规范的作用。讲“义”,显然更符合孟子就具体行为探讨内在道德理性的主题。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同样的问题,孟子由“义”来处理。“不为苟得”是指义,“患者有所不避”也是说人有义无反顾的道德之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是说羞恶之心丧失后的情形。反之,人若能遵义而行,则绝不苟活,纵然刀斧加身,又有何惧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先秦时期有三大儒者孔子、孟子、荀子,通过对他们思想异同的分析,能够掌握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之际的流变过程。下面逐一分析三者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对历史的贡献。
01
孔子

孔子的先祖是宋国贵族,父亲叔梁纥做过鲁国大夫,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时代,孔子对贵族文化接触的比较早。“年少好礼”,十五岁就立志学习文化知识,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开馆授徒了。由于熟悉礼制,精通六艺,后来孔子就被提拔为司空,由于“隳三都”失利,遭到离间,受到排挤,最后不得不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路。

周朝设有官学,是对贵族子弟开办的学校。孔子开设私学,从而打破了贫寒子弟无法学习的局面。他主张“有教无类”,谁来学习他都会教,立志把贵族文化向民间传播。孔子所开办的私人学校,主要教育两大方面的内容,一个属于文化技能,以“礼乐射御书数”为课程,称为六艺。另一方面是品德修为,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这四个为根本。《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弟子众多,影响力也大。
孔子周游列国,做了两件事,讲学和推行仁道。提倡守礼重道是他的主要政治主张,他认为,只有人人遵守礼乐制度,君王以仁德治国,才能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晚年回到鲁国,带领弟子整理文化典籍,使儒学体系逐渐丰富起来,对文化的传承贡献巨大。

02
孟子

孟子名轲,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在一个家教很严的环境下长大的,“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的典故流传很广,从中也可以看出孟母的教育有方。在春秋末年及战国早期,儒家墨家并称为“显学”,到了战国后期,天下烽火四起,儒学渐渐被疏远了。孟子立志重振儒学,批评当时的杨朱、墨翟学派:“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辟杨、墨,对捍卫和传播儒学有一定贡献。

孟子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效仿孔子,带领弟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先后去过宋、滕、魏、齐、梁等国,其中滕国的国君最认同他的主张,但是由于国小人少,势单力薄,孟子的治国方略也不能实行。到了晚年,回到老家邹国,与弟子万章等人整理文献,写成《孟子》一书。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养气说”、“天爵人爵论”等诸多观点,极力提倡独立人格,认为读书人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儒家的思想内容,也对中华儿女的精神品质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03
荀子

荀子名况,著有《荀子》一书数万言,流传于世。荀子研究的问题很多,也很深入,推崇孔子,他认为“国之命在礼”,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就在于是不是按照礼行事。荀子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王霸之道”,所谓的王道,就是“义立而王”,所谓的霸道,就是“信立而霸”。王道是他认为的最好的政治,实现王道政治的根本在于重视礼和合乎道义,在此之上,还要做到尊贤和富民,有了贤德的才俊来治理国家,人民得到了好处,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就有了。

人一旦出生,就有了本性,这是天生的,也称为自然之性。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他说“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人都有相同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就是恶的根源,如果不加以约束,人就会为满足欲望相互争夺,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仅靠教育是不行的,还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来使人不敢为所欲为,这就是他崇礼重法的根据。

孔子是儒家创始者,思想主张是维护礼制、推行仁道。孟子和荀子分别发展了儒家。从“人性善”的路径出发,孟子提倡后天教育养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8
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着述。

——题记

他,一个平凡至极的人。他没有秦皇汉武的创举,他没有商鞅范彝的谋略,他更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没有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能力,更没有指点江山的霸气。与他们相比他只是繁星中的点点火星,如此的微不足道。但他演绎出了他的史诗,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便是孟子。

他,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体,他认为哲学的思想中最高的范畴是天。

他,在那个战火的年代了,在那民贱君贵的不平扥的时代中。他傲然站出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藐视王权的思想。他将所有人无论贫贱,无论高低平等看待,在他的眼中人人平等,“圣人与我同类者”他的傲然如此。

他,一个身如草芥之人却心系天下。走访四海,关心民生,面对王权,他无所畏惧,直谏而言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王权至上的年代中依旧无法动摇他的思想。面对高位的诱惑,生死的威迫他依旧保持着本心。与人乐乐而非独乐乐,这便是他的乐。

他,如大海包纳以为。他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不善,水无有不下。面对不善,他用善去感化,面对不仁,他直言请柬“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他提倡仁政,而仁者无敌正是他的民本思想。

他,一介平凡书生,却成为了使人眼中的胜任圣人:他,一位平凡的老百姓,却无视金钱名利的威诱:他,一个平凡的子民,却舍生于直言进谏的艰苦道路上。

他,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我们每个人之上,他拥有着天一般的胸怀,一样的淡然。他,瞰破了天道,看透了红尘,他所为的,只是保持本心。
第3个回答  2020-11-08
前者是人性本善的代表,说明人可以教化,后者是人性本恶
第4个回答  2020-11-08
和狗子,他们是战国世界儒学他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政治什么的主动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的,我们家应该进行及时的去问,才能更好的知道他们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