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如题所述

生而为人,本身平等,而“圣人”这一准则将人区别开来,大盗也随之产生。庄子以此来表达一种众生平等天道自然的思想。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是说,河水枯竭山谷就显得空虚,而将山丘踏平深渊也就显得充实,圣人消失,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会太平。圣人不消失,大盗也就不会平息。这很鲜明地阐释了庄子齐物论思想。道家主张万物生而平等天道自然,认为等级差距产生歧视,没有贵就没有贱,没有富就没有贫,这样的矛盾之所以会引起,就是源于人类本身的差异矛盾。同理,没有圣人,就没有大盗,当圣人站立道德至高点的时候,那些达不到道德至高点的人自然就成为了大盗。因此,不要用自己的道德观念去约束他人,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人都不是圣人也都不是大盗,没有绝对;所谓至高点也是矛盾核心所在。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高处不胜寒凡事追求至高点只会形成严格的等级系统,从而违背万物平等的原则。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等等,都是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若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何须圣人,何来大盗。 若是将与人为善看作是天道准则而非优异道德,就不会有善恶之分,人人善良难道不比一群恶人中脱颖而出一位善人的情况更加皆大欢喜?因此,强迫他人使用自己的道德标准是道家学说最忌讳的,因为没有一种道德标准大过天道,从中可以看出道家鲜明的核心观点:天道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3
意思就是圣人只要不消失,大盗就会一直存在,因为圣人是正的极点,大盗是坏的极点。
第2个回答  2021-07-29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这句话的意识是:圣人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大盗一直不曾休止。
第3个回答  2021-09-25
这是两句话,不是因果关系。你们理解为因为圣人不死,所以大盗不止,是错的。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圣人不会真的死,死了思想也长存。另外,世界上偷抢盗杀这些劣质也不会消失。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世界上有好有坏,有阳有阴。
第4个回答  2020-06-13
这句话意思是圣人只懂得教人贤德,教百姓与人为善,而不会教人防备恶行,所以只要圣人存在,大盗就会一直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