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在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有才能的人进来,高分悬赏)

不要复制粘贴的无关内容。谢谢大家,拜托了。
答得好的再加50分
直接割地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有什么区别?

1.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地是不切实际的,就算清政府同意,其他列强也不会同意,再者当地的华人也是大问题,大麻烦。所以划分势力范围要远比割地来得方便,实际。
2.划分势力范围和拥有一块租借地有什么好处呢,虽然名义上还是你清政府的地盘,但是实际上我说了算,而且资本主义国家一向标榜自己是自由民主的国家,不占领你的地盘,我却有了传播文明的渠道,实际的利益,我在哪挖煤修铁路都可以,而且可以拥有自己的司法权,干嘛非要开枪死人抢地盘呢,这样不是挺好的么。
3.与其把中国给割占完,然后彼此之间再去相互争夺,不如采用租借这样形式,至少能平息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争端问题。
4.西方列强商品经济发达,不需要再以直接割地这种赤裸裸的方式来达到资本输出的目的。这是立国理念和国民素质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表现出来的政策和形式。甲午战争前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割地赔款是殖民主义行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是帝国主义行为。
5.以华治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3
形势造成的,清国和列强国内外环境因素造成的状况。
第一,军事上,清国战败,洋务运动这种只求表面改革的,被更先进的日本体制打败。
第二,经济上,清国被庞大的赔偿所拖累,加上旧体制和战争创伤经济严重调敝。加上文化,政治的落后腐朽,民生的困难,已只能被人宰割的份了。如果说中法战争还能回光返照的话,甲午战争一下子揭开了老底。这让清国和列强都更清楚了情况。甲午战败让一部份人清醒起来,如康有为,孙文。这也是民众意识的一个启发深入的事件。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了成熟期,各国工业和军事实力上升,各国利益交织,不能再以老一套方法来对付清国。形势已经变化。(如二战后西方对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一样,不再是赤裸裸的掠夺)。正如美国人当时提倡的利益均沾。也说明了各国的实力和利益不同于以前了。列强各自实力不相伯仲,利益交织,而清国走下坡路,沦为无军事实力反抗的三等国,经济和政治沦为西方附庸。故局势是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民生和内外因造成的。追问

直接割地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有什么区别?

追答

采用一定的方式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的。
打个比方说比较好,俄国就是直接割地,如割土耳其和清国。那是因为它本身经济还不完善,商品经济不发达。而英国那时已是世界工厂,商品经济发达。不需要再以直接割地这种赤裸裸的方式来达到资本输出的目的。同时英国作为当时世界霸主,拥有的国际地位高,再割地这种方式它们不齿。而俄国作为落后帝国,只图领土扩展,所以方式会很暴力和赤裸。美国作为后起之秀,不搞占殖民地已说了这一点,利益均沾也达到了资本输出的目的。这也是立国理念和国民素质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表现出来的政策和形式。
划分势力范围是各国在清国为了各自利益而作的划分。如英国是长江流域,俄国是东北和蒙古新疆。这很明显俄国是占地理的方便,同时也说明俄国实力不济不足以达到南方;英国是注重商品经济,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当时的清国不是非洲那样,而是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如果以清人治清人。所么列强获益,而清国只是一个代理。这又便于间接统治,所以这个情况也决定了势力划分是比直接割地更好的方式。日本割台湾,那主要是日本的军事和经济目的,完成一条岛链连接。同时便于以后更好控制清国。基本上日本的割地是现实和长远的考虑。不同于英俄等国,同时日本实力还不太强。所以列强允许占台湾。后来三国干涉还辽也证明了。各国势力已达均势,不容破坏。
强占租借地是列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设立的据点。如香港,威海卫,旅顺,青岛。这个又是与划分势力范围有联系的。势力划分好了要保护其利益。因此租借地就是一个相应发展的工具。
简单说,三者是相关发展的,由低到相对高级的发展。前两者是据局势而变化。后两者是一个形式和具体做法的体现。

第2个回答  2011-04-08
外国人经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当然先还是想将中国占领的。后来之所以改为租用中国的地界,就是因为中国人口庞大,不易治理。所谓的以华治华就是这样子来的。这就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成为了下等人,比起直接取缔来说这就让中国人看到了翻身的希望,也同样是给了中国政府一个软弱的台阶。如果不是新中国的发展让全世界无力,可能租用和剥夺也是没有区别的。对于一个软弱的政府来说,没有力气,怎么敢去叫人家把地还给你。所以在那个时代对于外国列强来说这几个词语没什么区别,在他们心里中国政府不可能做到敢向他们要回地盘的时候。只是新中国这样的发展出乎了他们祖辈的预期而已。
第3个回答  2011-04-03
首先,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也就是说,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失去完全治理中国的能力。这是列强前期“瓜分”狂潮的主要原因。
第二,当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像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以及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已经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已经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单纯的抢占“租借地”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原料、市场、资本以及劳动力等资源的需要,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在政治和经济地位上还有一定的差别。租借地,单单从词义而言,清政府还拥有名义上的管理权,但已经是“国中之国”了。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治经济单位。而势力范围,在地理概念上不是那么明晰,比如“某某铁路沿线一带”这个概念,就有不同的丈量方式。
第四,1894年以后,帝国在侵略在中国的问题已经逐渐达成了“共识”,换句话讲就是“协同侵略”。势力范围的划分还有一个前奏曲,就是“三国干涉还辽”。这一个史实充分说明某一个帝国想独吞中国是不可能的。“租借地”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后出现的,当时这些列强还可以说是“单枪匹马”侵略中国。在某些程度上讲,还处在竞争阶段。
第4个回答  2011-04-03
一、甲午战争前,列强虽占领了香港、澳门作为领地,但那是跟清政府借的,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态度是打开市场就行,有销售的据点就行(沙俄例外,那个国家纯粹是为了占领地而占),而且虽说清政府落后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欧美列强也没本事把中国全占完,得到一块资本输出的地方就行。然而,甲午战争后,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败给了蛮夷小日本,这回列强们算是看清中国是多么的虚弱了,所以争相瓜分中国,然而列强们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想瓜分的人太多了,怎么分?怎么可以最大程度地扩大利益?占地的方法显然不行了,因为你占了这块地盘,别的列强怎么想,他们会想这家伙想吃独食吗?另外,当时世界已经兴起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了,资本主义国家国家要发展经济,靠的是销售本国货品,而不是掠夺了。
二、划分势力范围和拥有一块租借地有什么好处呢,虽然名义上还是你清政府的地盘,但是实际上我说了算,而且资本主义国家一向标榜自己是自由民主的国家,不占领你的地盘,我却有了传播文明的渠道,实际的利益,我在哪挖煤修铁路都可以,而且可以拥有自己的司法权,干嘛非要开枪死人抢地盘呢,这样不是挺好的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