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李清照《声声慢》和李煜《虞美人》的“愁”?

如题所述

《声声慢》
以凄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在词中,无论忽寒忽暖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忽起的秋风、天上的大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这种浓重的凄苦氛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愁苦,强烈震撼读者的心
《虞美人》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 “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词作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他的勇气,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3
中国文字史上,有两位以抒情见长的著名词作家,他们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他们都善于抒写离愁别恨。李煜的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清照的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般新愁”……这些千古不朽、万古长存的诗句,都以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文字,直抒胸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不仅受到柔情似水的女性读者的青睐,而且使无数热血男儿为之洒一掬同情之泪。那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来打动读者的呢?笔者就二人的代表作《虞美人》和《声声慢》加以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现将两首词原文照录,作比较分析。《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第2个回答  2011-04-03
《声声慢》中既有国破也有家亡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虞美人》的作者李煜是“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阶下囚,主要是写“故国不堪回首”的国家灭亡的愁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