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电视剧里为什么有那么多汉字呢?韩国人懂汉字吗?现在汉字在韩国的地位怎么样?

如题所述

韩国法律规定,以表音字为专用文字。1948年独*立之后,为了弘扬民族精神,政府制订了朝鲜拼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只能用表音字书写。但是鉴于历史的缘故,暂时允许兼用汉字。从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完全使用朝鲜表音字。在其后的30年当中,小学完全取消了汉字,初中高中仅向学生教授1800个汉字。这一原因造成韩国20--40岁的人几乎完全不懂汉字。他们被称为"表音字的一代"。

带给这代人的后果,是古典文化修养欠缺,与传统脱离,完全脱离了东亚文化圈,深陷孤立与凄楚之中。韩国青年一代连汉字读法都不清楚,书写汉字就更困难了。很多人用汉字写不出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也写不出,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之后还要自学汉字。韩国面向成人的汉字函授机构遍布各地。

因为只能读表音字的年轻一代,占报纸、杂志读者的大多数,因此报界早早过度到全部使用表音字。随之而来的是,印刷文字由原来的竖排变为横排。于是通晓汉字的一代和专用表音字的一代的差异,在韩国被称为"竖排一代"和"横排一代"的差异。

表音字简单易学却存在"盲点"

韩国的表音字由10个元音和14个子音组成。其优点是简单易学。即使外国人,只要掌握了拼写组合方法,也能正确诵读。不过,能够诵读是一回事,能否理解其中的意思却是另外的事。全部使用拼音文字的朝鲜表音字存在严重"盲点"。

韩国文字与日文词汇相近,有70%来自表意象形文字的汉语。如果仅以表音字记录事情的话,很明显会出现混乱。因为同音异义的字很多。

仅以韩国的姓氏为例。郑和丁,姜和康,柳和俞,林和任等均同音。另外,单词中也存在不少同音异字。例如,故事、古寺、考查、古辞、告辞、枯死等22个单词同音;诈欺、士气、死期、社旗同音;电机,转机,前期,战记同音;输入、收入同音……报纸上也经常遇到,因使用表音字母令读者对其表达意思感到头疼,需要象猜谜一样猜想(试设想我们废弃汉字使用汉语拼音,去看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情况--幽灵),颇费时间。这一点好似日本人看用假名发送的电文,如果电文用假名和汉字一起使用,其意便可一目了然。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很容易从形状上辨认。而表音字却不行。由于限定使用表音字,韩国的报纸杂志、街头招牌几乎全部使用表音字。到韩国的日本人看不懂路标和商店招牌觉得为难。不识韩文路标的日本游客觉得在韩国比在香港更象外国。所有到过韩国的日本人全都抱怨看不懂街上指示图。

受害最深的不是日本游客,而是只识表音字的韩国年青一代。他们到了日本成田国际机场一下飞机就不认识汉字书写的出口标识。作为非汉字文化圈的韩国在日留学生,要重新接受汉字教育。韩国的大学生读不懂混有汉字的书籍,想博览古典文学作品也饱受其苦。教授为学生缺乏汉字知识而惋叹。如此下去,韩国的古文化将葬送在下一代人手中。

另外,还不时发生这种笑话∶警察因看不懂身份证上用汉字书写的姓名,而放走犯罪嫌疑人。主张全部使用表音字的人们也注意到上述弊端,想把汉语置换到纯正韩语中。
然而,象日本有与汉语无关的大和语言一样,韩国也有纯正的韩国语言。同大和语言相同的地方是缺少抽象性和语言的创造性。表音字的倡导者也造了一些单词,比如把飞机说成是"飞行装置"却推广不下去。韩国在全面使用拼音文字中,国民患上了该懂的知识却不懂的"知识贫血症"。

100年前仅限于使用汉字

韩国100年以前是一个仅限于使用汉字的国家。不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也同样。韩国的统治阶级、两班使用汉字写信、创作。德川幕府派到日本的朝鲜通信使,选用汉语造诣高的官员担任。他们与日本的儒学家、僧侣之间用汉字笔谈,并即席创作汉语诗词。朝鲜只是庶民与汉字无缘。

朝鲜表音字创造于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下令创造庶民使用的简单易学的表音文字。学者们遵照王命,创造了由11个元音和14个子音组成的表音文字。这种钦定文字颁布之时,称为"训民正音"。然而,统治阶级仍然只限使用汉字。妇女、儿童使用拼音字。用拼音字书写的文章叫"谚文",受人歧视。

甲午战争之后,韩国掀起"文明开化"运动。在称为"甲午更张"的改革中,封建制度受到冲击,韩国引进太阳历,从这时起书文从专门使用汉字过度到汉字与表音字结合使用。韩国沦落为日本殖民地时代,确定"国(指日本)汉文字并用"。当时,把朝鲜表音文字学者作为反日思想坚持者来对待,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二战期间,总督府命令解散研究表音字的朝鲜语学会,有的学者被逮捕投狱。因有上述历史缘故,使用表音字成了民族主义标志,被视为反日爱国的象征。

1945年,韩国从殖民地统治中解救出来。新生的韩国提倡国粹主义。表音字学者站在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于爱国。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订了《表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公文的附加条款允许汉字与表音字并用。

把拼音文字视为民族主义的象征

韩国大力推广全面使用表音字起于1950年的韩战。战事中全国青年参军受训。他们由于学历参差不齐,读不懂混有汉字的教科书。于是首先在军队中统一使用表音字。而后扩展到全社会使用表音字。

另一方面,朝鲜北部也从1949年起全面废除使用汉字,逐渐过渡到一律使用表音字。不过1968年在金日成指示下,修改了一律使用表音字方案,逐步恢复汉字教育。目前朝鲜小学生从五年级开始学习汉字,至高中毕业止学习1500个汉字。大学期间再学习1500个。共计教授3000个汉字。同样是在1968年,韩国的朴正熙总统下令从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汉字,强行废除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在朴总统坚决推行使用表音字的背后,强调的是土著民主主义以此解释自己的偏执。当时的朴总统企图终身独*裁****,于要求实行欧美式民主的人们针锋相对。以倡导土著民主主义,竭尽全力强调各国各自的土著制度和精神,在此基础上推行文字拼音化。总统的一句话就废除了汉字教育。

独*裁者在文化上胡乱多嘴,没有不出乱子的。

鉴于社会舆论对废除汉字教育的批判压力,韩国政府开始修改全面废除使用汉字方针。

1972年确定恢复中学、高中的汉字教育。1974年确定学习1800个基础汉字(初中900个,高中900个)。并允许汉字在国语和国史教科书中加到括号内使用。

但是,在表音字使用占多数人的社会里,青年人对学习汉字无兴趣,考大学试题也不包括汉字知识,学生学习汉字没有压力。学习属于象形文字的汉字,适于从小学学起,从中学开始学习的话效果欠佳,造成一代人不识汉字的后果。

两派争论逐步升级

随着全面废除汉字教育,人们开始感到不方便,掀起各种形式的要求恢复汉字教育运动。

170多个社会团体联合组成全国汉字教育推广总联合会,1998年11月17日召开总动员大会,提出"从小学接受汉字教育,摆脱文化危机"的口号。大会通过议案∶1,小学学习汉字1000个;2,小学至高中的教科书汉字与表音字混合使用;3,允许公文、路标、招牌等汉字与表音字混用;4,奖励新闻媒体采用汉字表音字混用方式。

大会还向国会提议,"废除表音字专用法案"。赞同的7000多名政界、财界、学术界、宗教界、文艺界知名人士联合签名。

但是,表音字专用者也没有沉默。1997年11月下旬,以韩国表音字学会为中心的表音字专用实践促进会,在诸多大报上发表声明,强调"在韩国解放半个多世纪的今日,更要坚定不移地使用表音字"。他们攻击对方大肆赞美汉字的用意,在于恢复到旧王朝时代,说汉字使用者企图将韩国国语作为方言、表音字只允许作为记述方言的"谚文"。该促进会认为,韩文的表音字功能与汉字相比不但绝对的好,而且能表现出民族自主精神,所以主张全盘表音字化。他们还主张坚决彻底地贯彻"表音字专用"方针,要求立即停止目前的中学汉字教育。此外,该促进会积极促成把制订发布表音字的10月9日定为法定公休节日。

为维护表音字专用法,他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1000万人大签名活动。

双方围绕着是否恢复使用汉字问题的争论升级到不仅是理论之争,扩展升华至民族感情层次。

强调全面废除汉字给社会带来困惑的人们认为,最近政治混乱和经济危机是因为"表音字一代"人文知识欠缺所致,造成伦理、哲学、思想、道德上的混乱。在迎接亚洲太平洋时代,在中国、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汉字文化圈中,只有韩国使用表音字特别孤立,妨碍文化交流,阻碍经济发展。

表音字专用者强烈攻击对方,为使其理论合理化,用尽诡辩、谎言招数,且不惜重金刊登广告造谣惑众。在政治腐败严重的情况下,出巨资掀起文化运动,如同搞政治运动,不知其目的何在。他们还纠集有权势人物,企图以金钱和权势左右韩国文化政策。
韩国新闻界对双方褒贬各半,使得双方争论更加激烈。

争论波及其它领域

在当今计算器时代,韩国难以回避汉字问题。发明了计算机汉字转换功能,出现划时代飞跃,书写复杂问题得到解决。而韩国表音字最大弊端是文字字数过多。韩国在表音字专用思想指导下,计算机组件汉字转换功能落后,不具备汉字单词直接转换功能,再加上组件需求量少,如若普及表音字与汉字混用的计算机,开发出来尚需时日。

关于是否恢复汉字教育,不光是部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事,事关国家大计、文化根基问题。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接待几十万韩国游客。中国导游颇有感触地说,"日本游客每当听到用古诗、成语和典故介绍名胜古迹时,都知道其古文化渊源,听起来兴致勃勃。而韩国人听了却呆若木鸡"。

韩国自古以来儒教传统浓厚。年轻一代对儒教最基本的《论语》却一无所知。儒教传统成为空架子。学过"衣食足,礼节知"的韩国人,衣食足却不识汉字。甚至出现历史系学生去图书馆,连自己国家的朝鲜、高丽时代的古籍都看不懂的情况。

主张恢复使用汉字的人,批评表音字专用者患了文化封闭症,自己夜郎自大还觉得不够,还硬要把病患强加给下一代,增加"不懂文化的残疾儿"。

这场文化之战在持续,何时能够终结目前尚不清楚,最大受害者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一代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13
十五世纪以前,朝鲜一直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包括官方文件都是用汉语书写的。知道世宗时期才创建了朝鲜民族自己的文字,这种文字属于窗型文字,属于表音文字。这种文字非常易学,便于普及。现在好像联合国关于扫除文盲的一项最高奖就是叫世宗大王奖(大致如此)。不过,这种表音文字有不足,比如汉文中“俞”和“柳”发音相同,写出来也就一样,所以必须还要汉字注释。而且朝鲜文字创立后,汉字依然在朝鲜半岛广泛使用。据记载,当年朝鲜光复后,金日成回到平壤,16条欢迎标语有4条是汉语的。不过,50年代后,朝鲜和韩国都出现了对中华文化的强烈离心倾向,原来在朝鲜文字中随处可见的汉字在民族主义的强权压迫下(姑且这么说吧)消失了。现在在韩国汉字只是一门中学选修课,要求900个,而事实上三成的韩国青少年不会用汉字写他们的名字。应该说,汉字地位不高。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896819.html(本人以前的直接拿来,又加了一句

第2个回答  2007-04-13
从前就4大古国
亚洲几乎都是中国的种
韩国有汉字不奇怪
韩国人不是太懂汉字
不过汉字在韩国是有地位的
会汉字是有学问的象征
第3个回答  2007-04-13
朝鲜半岛从2200年前的汉朝开始就是中国的属国,直到日本逼迫中国签定不平等条约朝鲜才独立,汉字朝鲜一直在用,现在的朝鲜文是明朝时朝鲜的世宗大王为了”训民正音”给朝鲜平民使用的,朝鲜的王室贵族一直是用的汉字,2次大战结束后,韩国成立,正式废除汉字,但是后来联合国又要求韩国必须在专业术语上使用汉字,比如法律书籍中,现在韩国人连自己的汉字名字都写不出来了,你说汉字在韩国的地位怎么样
第4个回答  2007-04-13
念法不同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