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反贪特别法的古现代意义

如题所述

集中于德政和取财。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思想要求为官者要讲廉洁并无私心,“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除了食君王禄,对于治下百姓要无任何索取;对于个人来说,要求“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躯”,把节俭当美德,视名节如身体。

第一,以德保廉,德廉同一。孔子主张施“仁政”,为政为德。《论语》论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说的是执政者一定要让有德之人担当。如果能执政以德,执政者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受到群星爱戴并形成核心。那么德中又以什么为重要?看看历史上的孝文帝和武则天关于“廉”的论述就明了了。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没有大兴土木,一次打算修露台,一计算需要百金,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武则天认为:“君子行廉以全其身,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贵为天子的他们都认为执政首先是解决统治者的道德问题,俭以养德、以德执政才能德行惠民。

第二,廉不乱取,生财有道。从政者要廉政,就要做到廉洁正直。廉洁说的是要不把公有资源为己所用、为己所有;正直说的是从政者要做到公正无私心才能有公信。孔子认为:“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得其道得之,不处也。”现实生活中,富与贵是每个人的期望,富可让人们生活得富足,贵可以使人得到尊重,但是如果不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即使富裕也不能得到贵。所以汉代的刘向认为:“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以财为草,以身为宝。”只有做到廉洁和正直,从政者才能赢得尊重,名利共赢。

集中于执政和操守。从古到今,老百姓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对勤政廉洁的官员既拥护又爱戴,正如宋朝刚直不阿的廉吏典范包拯所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第一,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思想中,强调从政者需要德为先,公正执政,执政为民。孟子与梁惠王有一段对话,“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的意思是说,不能把义放在后而把逐利放在前,不能不守仁义而把亲给舍弃,建议梁惠王一定要讲仁义,施行政,不要把利放在首位,不能为了不义之财而使廉受到伤害,如果这样就不是君子所为。所以孟子还认为:“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为官者,其基本的要求就是有德讲廉,廉才能正,正才能为民。胡寅认为百姓贫穷有六个原因:上重敛、官吏贪、好用兵、末作众、惰游多、俗好奢。作为为政一方的父母官,须廉为先,执政为民。

第二,修身慎行,德化他人。“公生明,廉生威”,“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躯”。讲的是有德之人素来讲究勤俭,为政清廉,所以政治清明在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深受百姓爱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非常节俭,即使称帝后,一样讲节俭,反对奢华。除了自律外,他还要求大臣和子女们一样要崇俭行事,以俭修身立德。他认为,“珠玉非宝,节俭是宝。”臣子们也认为,“陛下昭德垂训,莫此为切。”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节俭美德,朱元璋让画师把自己过去的艰难历程画于宫中,诫勉子孙说:“富贵易娇,艰难易忘,久远易忘。”他率先垂范,外出考察身体力行,带领臣工、子女、随从能步行就步行,深入农家体验生活的艰辛,目的就是让臣民们不忘俭,平时注重修身,以俭为德,行事从俭,朱元璋通过自己重俭的修身和慎行,教育和感化了一大批从政者,推动了明朝开国时期的廉政建设。“身正为范”,但“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每一个从政者要崇俭养修德,以德化人,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促进政治清明。

集中于公私和细微。廉洁执政,就是在行使公权力和处理社会资源时,不为私所用或者不谋私。当然这儿的私不仅是指自己,也指身边人或者家人亲朋。自古以来就有“于细微之处见大”的说法,意思是执政廉洁要从细微之处去彰显,通过执政为公、执政为民来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