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七个反对是什么书?

如题所述

任正非在《管理的灰度,华为的生命之树》一文中讲到华为的七个反对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其中“坚决反对完美主义”被放在第一位。
华为意识到自身在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如“运作与交付的交叉、不衔接、重复低效、全流程不畅通”等现象。有人提出快刀斩乱麻,要一步到位。灰度哲学创始人任正非不赞同这么做。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小问题、小习气暂时地停留在身上,正确的策略应该是坚持不断进行改良。他反对大刀阔斧的改革,认为这操之过急,缺少灰度,容易适得其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4
华为的变革核心是向西方学习,尤其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在流程变革这块华为已经投入了上百亿人民币。2000年的时候,我们邀请的顾问一天就要5000美金,而老板就敢给,只要你派真正懂的人过来就行,相反,如果顾问解决不了问题,马上让你回家。
我今天讲华为的变革就是讲任总的变革理念、指导思想和原则。任总要求,华为的变革第一要义就是必须以接触客户的一线部门为中心,用一线指挥总部机关。
所以我们要求以客户为起点,谁最接近客户,我们就从哪里开始,这是华为变革的出发点。
第二,是谁在参加变革?华为的答案是——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一线干部!
在华为公司内部,员工有管理和专业两条发展路径,专业线做到22级可能跟一级部门的领导待遇是一样的。企业想搞变革,内部的很多机制都要跟得上,不然没人参与进来。
七个坚决反对
当年任总提出了变革要坚持7个反对原则:
1.坚决反对完美主义!
任总说:“我们搞流程的人不存在完美,流程哪来的完美?流程是发展的、改变的,外部世界都在变,你搞完美主义我时间等不起,你可能要搞一年,但是我希望你半年搞出成果!”所以他反对完美主义。
2.坚决反对繁琐哲学!
我们在内部做流程变革的时候,如果一个流程出现了第五个控制点,首先会问为什么会出现第五个控制点?然后就是为什么不能干掉一个控制点?华为内部把这种做法叫做“川普流程”,就是要砍掉东西,反对繁琐。
3.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
反对盲目创新,就是要反对员工自以为是的那套东西,华为要求员工保持空杯心态,开放地去学习美国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
当年我们讨论过一个问题:华为是不是一个创新公司?我们回答是,因为1998年我们就创新过产品。但是一反过来问,哪项技术是你原创的?没有!一项都没有!统统都是别人的!这件事当时就把研发打得哑口无言。所以,我们在管理上不要盲目创新。
4.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
你要搞变革是可以的,但是要打消很多部门个人局部的利益,让全局的利益来解决局部的利益。如果这项变革,只能给你一个部门带来利益,对华为公司整体却毫无益处,那就不要搞!
5.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
主导变革的干部一定要具有全局观,变革一定要以一线干部为主。如果老板说我要搞业务变革,但是主导变革的干部都不理解变革的目的,那你还适合站在这个位置上吗?不适合!不适合就要让路。流程变革的目的就是要动人,如果人都动不了,老板怎么管理这个企业?
所谓成功的变革,就是当变革完成以后,老板想动谁就动谁,因为动了谁,业务都不会受影响,这就是业务变革真正的目的。
6.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
主导变革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经验,没有经验,别人说什么是什么,那肯定不行。
所以在华为变革的过程当中,会邀请很多资深的顾问,比如当时有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头,以前在IBM做数据管理,退休了又去给美国政府做数据变革,我们请他来做顾问,这样的顾问才是真正经验丰富的变革高手,他还敢跟你业务PK,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就是经验的重要性。
7.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
这句话就是说,变革的流程需要论证,流程设计出来之后需要干跑,什么叫干跑?
假如流程设计完之后有五个节点,五个节点涉及到五个部门,五个部门涉及到五个岗位,我把五个岗位的人都拉到一个会议室里坐好,把业务搬到这上面,看能不能跑起来?跑起来效果怎么样?大家配合的好不好?如果不顺怎么改?
大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验证完了以后再到我们的代表处去试运行,代表处试运行完了之后再做适当的推广,直到最后的全球推广,这就叫干跑。
第2个回答  2022-03-03
1. 反对完美主义;
2. 反对繁琐哲学;
3. 反对盲目创新;
4. 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
5. 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
6. 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员工参加变革;
7. 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入实用。
第3个回答  2022-03-03
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 反对盲目创新,就是要反对员工自以为是的那套东西,华为要求员工保持空杯心态,开放地去学习美国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
相似回答